天天看点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作者:文人相爱

水稻拔节抽穗的季节里,惊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带着他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为此,特意驱车几十公里,来到袁隆平院士的故里——德安,聆听这位响彻华夏被世人誉为“谷神”的科学家对故里的情怀,以及生活在小山村他祖上的点点滴滴。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汽车行走一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到公路旁边“袁隆平故里”的大木牌,家乡人得知他去世的噩耗,在木牌下面加了一行字“隆平院士,愿您一路走好”以示深切怀念这位从这里走出去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不一会,来到来到德安东蒲亭镇附城村与金湖乡寨下村交界的一个叫青竹坂坡的村庄,这里三面环山,竹林葱茏,无垠的田野恬静而舒婉,村子旁边一口大池塘,袁隆平的祖辈们,便是世居在这里,世代务农,与村民们和睦相处,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农家生活。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当地人为了纪念袁隆平,依然保留着他祖居的房子,就在他祖居的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块写有“袁隆平超级稻基地”,顺着牌子往旁边瞭望,一望无际的连片的超级稻,如同一层绿油油的地毯,长势喜人,田间地头一些种粮大户正在田间管理,辛勤劳作。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走进德安,我们随处可以看到袁隆平的元素,不仅有隆平高产杂交水稻种植推广示范基地,还有隆平学校、隆平图书馆,隆平广场、隆平公园、稻田广场、隆平大道,德安县处处体现着隆平元素,得知这里打的是隆平牌。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最为令我们这些前来采风,想聆听隆平元素的人欣喜的是,他老家人还特意安排了袁隆平院士的近亲族人,介绍袁隆平的家世和身世,让更多的人了解一位科学巨子的成长轨迹,这的确是值得世人去挖掘的元素。根据袁隆平院士的远房侄子叙述的内容,现仅记录于下: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其实,袁隆平并不是出生在德安,只是他的祖辈及父亲在这里出生、生活和工作过,因此,严格说德安只能说是袁隆平的祖居地,早先他的祖辈生活此处,世代务农,开枝散叶,《袁氏族谱》记载,他们排名“大茂昌繁盛,兴隆定有期,敬承先贤业,常遇圣明时”,生的男丁取名字,必须按照这排名,袁隆平则是排名第七的“隆”字辈,同时,在这个袁氏排名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其祖宗定下对后辈的期望。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我们再从袁氏一脉袁隆平的第七个派名再上溯三代,他的曾祖父袁繁义,出生于1840年,那可是在中国历史上最特殊的一年,因为这一年鸦片战争爆发,一场灾难从此拉开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在随后的一百年间,中华民族一直是处于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从来都没有断过战争,在艰难的时世中,偶然也会给个人与家族的命运带来转机,因为正是从袁繁义开始,慢慢地移居到了县城,并开始家族的经商。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袁家慢慢地走上富裕之后,对子孙后代的教育问题看得特别的重要,因此,袁隆平的祖父袁盛鉴,曾经学业优秀,高中晚清举人老爷,一举跻身于当地名门望族之列,倘若不是后来科举废除,他可能就是进及第了,不过毕竟是文化人,不管什么朝代都是吃香的,即使是清朝灭亡,他依然成为民国初年的县长,被派去当官的地方是海南的文昌。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当年,袁隆平也恰好踏着祖父走过的这条路,来到天涯海角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续写着祖辈造福一方的梦想,后来把海南打造成育种的天堂。多少年后,袁隆平在海南的时候,还说起祖父海南当县官的故事,说袁盛鉴任命为文昌县县长,他从江西出发,经7天7夜到海南,一上岸,发现海南人说话一句都听不懂,而当地人对他说的满口江西官话也一句听不懂,这是到了外国吗?这个县长做不得!于是递交辞呈,回老家去了。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袁隆平对祖父还是敬佩有加,他不仅亲笔题写“祖父袁盛鉴故居”,只要回到德安,便要去给祖父上坟,以增对他的尊敬。因为正是祖父这位从旧式读书人成为新型知识分子,他非常重视孩子教育。尤其对袁隆平父亲袁兴烈的教育。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袁隆平在祖父坟前

袁隆平的祖父对子孙的教育自然是更加上心,到了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这一代,便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勤奋好学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那是当年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在上大学期间,他结识了江苏的大家闺秀华静,随后两人结为伉俪。生子袁隆津、袁隆平、袁隆赣、袁隆德、袁隆湘。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大学毕业之后,曾经担任过德安县高等小学的校长和督学,随后,他离开德安,一直供职于平汉铁路局,在铁路上做了很多为抗日战争运送军火和战略物资的工作。后来,袁兴烈受到西北军孙连仲器重,做了他的秘书。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袁兴烈服务的上将孙连仲,运气也不算太好,他带的队伍跟了老蒋虽然有数万之多,还取名叫二十六路军,但毕竟是杂牌军,刚刚收编老蒋就想借红军之手把他消灭,于是,这支军队被派去宁都围剿红军,谁知队伍驻扎在宁都时,因着水土不服纷纷患病,也没有好的医疗待遇。此时,恰好孙连仲去上海看牙医,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73旅旅长董振堂等趁着孙连仲和27师师长不在,发动宁都起义,率领1.7万人参加红军,并成立了红五军团。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他的大部队宁都起义参加红军,使孙连仲成了光杆司令,在后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还是出了不少力。他担任过第二集团军副司令兼第一集团军司令,台儿庄大战时,孙连仲带着部下死守不撤退,后来他一直当副手,没有太多的实权,因此,袁兴烈跟着他没有升职,到1947年底调到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任职,做事务科科长。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因此,袁隆平的父亲袁兴烈离开江西德安后,由于连年战争的纷扰,袁兴烈再也没有机会重返故里。1930年9月7日,袁隆平出生在北平协和医院,因排行老二,取乳名“二毛”。幼时的袁隆平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母亲华静学识广,很会讲故事,深知那些充满内涵的童话、寓言,以及充盈着民族精神的故事,能够给二毛稚嫩的心灵注人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的智慧的活水,开启通向知识之门的钥匙。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然而,就在袁隆平出生和青少年时代,全世界都发生了重大饥荒,数以百万计的人,因饥饿而非正常死亡,特别是中国,兵荒马乱和军阀混战,加之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大西北和华北几乎同时发生了赤地千里的大饥荒,每逢天下饥荒,粮食已经不能用升斗来量,连黄豆、豌豆都被穿成串来卖,想想那粮食有多金贵,只有有钱人才能买得起,在惨绝人寰的大饥荒面前,小小年纪的袁隆平就立志要改变这一现状。

袁隆平院士故里行,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

袁隆平,这位从从山村走出的一介农夫,立志要把水稻长成高粱高,稻穗长得扫帚长,谷粒如花生大;同时,使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既能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提升国家战略地位,又能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他毕生播撒智慧造福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做到使中国人不挨饿的时候,他自己却驾鹤西去,让无数后人深切缅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