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喉仙女(Cyornis rubeculoides):重15-17克,長134-140毫米。藍喉仙女雄鳥的前額和眉毛為藍色,基部和眼睛第一為黑色,頭部、枕頭、後頸、背部、肩部、腰部和翅膀以及尾巴表面均為深藍色或深藍色,其中尾蓋羽毛和翅膀覆寫羽毛較淺較亮。翅膀上的外襟翼和飛羽是深棕色的,羽毛是棕色的。尾巴黑褐色,外緣深藍色,最外側一對尾羽無深藍色外緣,全黑褐色。上、上、下喉兩側和頸部均為藍色和黑色,下喉嚨和胸部呈褐色或鏽紅色,上腹部和兩種威脅褪色,下腹部和尾部覆寫羽毛白色,腋下和翅膀覆寫羽毛淺棕色。雌性上半身為橄榄褐色或橄榄黃褐色,眼睛周圍為棕褐色,眼睛呈棕褐色。尾蓋羽毛和尾部表面栗褐色或紅褐色,翅狀小羽狀也呈栗褐色,其餘羽毛表面為栗褐色,飛羽黑褐色,外羽毛邊緣為紅褐色或褐色。頭部一側,頸部側面像背部,也是橄榄色棕褐色。喉部為褐色,胸褐色或鏽褐色,上腹部和兩毛棕褐色,下半身其餘為白色。鸢尾榛、口黑、腳榛子或肉褐色。

我國分布在雲南、四川、南疆等地。夏季候鳥或停留鳥類。在4月下旬和5月初,它們移居中國進行繁殖,并于10月至11月移出中國中部的繁殖地。
主要栖息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麓的常綠落葉闊葉林、針葉林、針葉林和山腰林緣灌木叢和竹林,特别是溪流和山谷沿岸的森林和灌木叢,以及農田和村莊附近的灌木叢和灌木叢。
繁殖期 5-7月。一旦雄鳥到達繁殖地,它們就開始占據該區域并啁啾。通常在山或岸坡一側的岩石或岩石間隙中築巢,以及樹幹下部的洞穴和地面上築巢。巢是杯狀的,主要由苔藓組成,巢的底部混合着一點草莖和草葉,巢穴用細小的草根和毛發填充。每個巢産卵3-5片,4片以上,卵淡黃土色或粉色,英文命名為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