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澤東三鬥斯大林2

作者:執着的圓月d

上篇文章講到毛澤東閉門不出的态度讓他等到了事情的轉機,印度、緬甸、英國以及英聯邦國家相繼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接着西方媒體為弄清楚毛澤東的具體行蹤,刻意造謠說毛澤東在莫斯科被斯大林軟禁,毛澤東此時也開始間接施加壓力,這些突如其來的事件讓斯大林有些措手不及。

幾天之後,蘇聯媒體為了辟謠,在《真理報》上刊登了一則由毛澤東署名的《答塔斯社記者問》,毛澤東利用這個機會對外發表了他到蘇聯的主要任務就是簽訂一個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記者問道:“毛澤東先生,您将在蘇聯逗留多久?”毛澤東答道:“我逗留蘇聯時間的長短,決定于解決有關中國利益的各項問題所需要的時間。這些問題當中,首先是《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問題。”毛澤東在報道中的一系清單态給斯大林增加了無形的壓力。與此同時,來自美國白宮的另一則消息再次加重了斯大林的壓力。

毛澤東三鬥斯大林2

1949年12月29日美國白宮内,美國軍方與國務院就“是否放棄蔣介石”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終杜魯門選擇放棄蔣介石轉而向中共示好。杜魯門希望能夠以放棄台灣為代價來實作中蘇分裂的目的,因為美國人心理很清楚目前美國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蘇聯,是以美國決定跟中共建立聯系,至少要讓中共保持中立。

美國對中國立場的突然轉變讓斯大林大為頭疼,斯大林深知中蘇關系的好壞不僅影響的是兩國和兩黨,而且還會直接影響到國際共産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陣營的興衰。在此情況下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審視局勢。1950年1月2日,斯大林終于同意簽訂一個新的條約并且将與毛澤東舉行第三次會談。随後毛澤東向北京發送緊急電報:斯大林同志已經同意周恩來前往莫斯科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恩來準備五天,1月9日從北京動身出發來莫斯科。确定了周恩來啟程的日期過後毛澤東心情大好,興緻勃勃的參觀了列甯格勒當地的制造廠、藝術館以及蘇聯衛國戰争時期的戰場遺迹,毛澤東對接下來的談判充滿了期待。

毛澤東三鬥斯大林2

杜魯門公開演講

然後,斯大林态度的轉變也讓美國上司人感到不安,美國人為了避免中蘇實作同盟正做着最後的努力。繼1950年1月5日杜魯門公開宣布美國既無意使用武力幹預台灣局勢,也不會卷入中國内戰之後,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長篇演說,陳訴過去俄國侵略中國、掠奪中國領土的曆史……同時在演說中艾奇遜還公開承認北韓半島和台灣都不在美國美國太平洋的防禦線之内,意圖挑撥中蘇關系。為了戳穿美國的陰謀,斯大林要求中國和蘇聯、外蒙古共同以官方的名義發表駁斥謠言的聲明。但毛澤東最後卻是以新聞總署署長胡喬木的名義發表了駁斥聲明,這引來了斯大林的不滿,斯大林認為這不是官方聲明,責怪毛澤東不按照計劃進行。毛澤東是以憋了一肚子氣,因為中國的媒體是黨的喉舌,那就是代表黨代表政府說話,但是蘇聯那邊卻不承認這個,國外并不把媒體說的話當作官方聲明。當然,這些都隻是談判前的小插曲而已,并沒有影響大局。

1月20日,周恩來率領龐大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三天以後周恩來參與了毛澤東與斯大林的第三次會談,雖然雙方都為此做了充分準備,但彼時的中國外交經驗上顯然不及蘇聯。在此之前蘇聯政府就已經組織了一個由衆多專家參與條約起草委員會,并且條約草案已經六易其稿。

這次中蘇談判的焦點在于中長鐵路、旅順以及大連問題上。身處内陸的蘇聯一百多年來都在尋求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凍港,蘇聯并不願意就這樣輕易放棄這些來之不易的戰利品。是以談判一開始,蘇聯就拿出了一份早已起草好的檔案,在這一稿中蘇聯并沒有對1945年的舊條約有多少改動,除了規定旅順港可以提前歸還中國外,其它的條款内容基本和原先保持一緻,就是換了個名字而已。可以看得出來,斯大林的讓步仍然是在做表面文章。看到蘇聯反複的态度,周恩來直接提出要對大連、中長鐵路兩個協定做根本性修改,并在三天後給了斯大林一個意向不到的方案,方案内容是:

一,蘇聯放棄租用旅順口作為海軍基地以及大連和中長鐵路的一切權利和利益,同時聲明将上訴所有權利和利益歸還中國。

二,蘇聯歸還在大連和旅順地區的一切财産,由中國政府接收,同時對于中長鐵路及其所屬财産,蘇聯政府應該本協定生效三年後無償移交給中國。

毛澤東三鬥斯大林2

憤怒的斯大林

為了差別1945年的舊條約,周恩來特地在舊條約的名稱上加了“互助”二字,也就是《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中方的這個草案無疑推翻了蘇聯原有的設想,斯大林也沒有想到一個剛剛成立的落後國家敢如此步步緊逼,斯大林看到中方的草案過後憤怒至極。

但出人意料的是在兩天過後蘇聯給出了一份幾乎完全等同于中方草案的文本,并且答應中方會在1952年中長鐵路的所有權以及全部财産。談判過程中雖然充滿了沖突和不愉快,但是對于最終的結果毛澤東感到很滿意。那麼一向強勢的斯大林為什麼會突然在兩天内作出這麼重大的讓步呢?一方面是由于中國代表團的步步緊逼,但另一方面美國的各種小動作也促成了斯大林的妥協。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發表演講過後,蘇聯駐華大使館再次向斯大林報告了美國挑撥中蘇的計劃,報告中表示:美國現在非常重視和中國的關系,他們希望通過貿易讓中國在經濟上依附美國,進而通過政治影響中國。幾天過後,斯大林又收到美國人在關島建立“美中間諜學校”的情報,斯大林深知多一個中國這樣的盟友遠比眼前的這些利益重要的多,為了蘇聯的全球戰略,斯大林最終妥協了。

毛澤東三鬥斯大林2

簽約儀式現場

1950年2月14日18點,《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舉行簽約儀式,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在條約上簽字。蘇聯就這樣失去了遠東地區的戰略基地,面對如此大的戰略損失斯大林定然不甘心,于是他将眼光投向了北韓半島,一個新的計劃在他心中油然而生,并且這個計劃加速了北韓戰争的爆發也讓蘇聯獲得了更大的利益(這個計劃以後我們日後會聊到)。

在經曆了三次與斯大林的交鋒後,毛澤東終于廢除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這項不平等條約,這也為日後中國廢除所有不平等條約開啟了大門。

小編感慨:記得小時候家家戶戶裡都挂着毛主席的畫像,毛主席的偉大是沒法用文字來形容的,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都離不開毛主席,沒有毛主席,就沒有現在的中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