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終于在中國大陸上映。對于一個早已習慣于在電影螢幕上獲得一個艱苦的,下雨的結局的觀衆來說,這是一個特殊的故事,因為它揭示了另一個關于生活的真相。

|短木
編輯|戈德斯通
(注:本文有劇情,但這部電影不怕劇情通過)
今年的奧斯卡,三部電影,"愛樂樂團之城","月光男孩"和"海邊的曼徹斯特"。
相比另外兩部——《愛樂之城》是人生的夢想VS美麗的愛情,《月光男孩》的話題包含了仿佛為奧斯卡定制的膚色和性取向——《海邊的曼徹斯特》拍攝了一段喪親之痛和冰冷,典型的文藝片布景,鏡頭叙事封閉了歐美電影人更習慣的大開場, 然後又有一根樹枝和那種東方智慧在隐藏的克制中,最悲慘的部分是鏡頭之外,影片隻呈現了一個人的痛苦。
世界上的悲劇種類繁多,有的會被時間帶走,有的永遠不會,《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是後者,它告訴你,并不是所有的悲劇都有答案,有時候生活那麼苦澀,天生,你就沒有路可走。
1
當我們受苦時,最常見的安慰是一切都會過去,慢慢好轉。人們習慣于用時間作為解藥,除了讓時間覆寫舊傷口之外,我們幾乎無能為力。
《海邊的曼徹斯特》瞄準了法律之外的人,英雄李有幸福的生活,可愛的孩子,體貼的妻子,照顧弟弟,堅持侄子,以及可以一起喝酒和吹噓的朋友。但因為他喝醉了,不小心起火了,孩子死在了火海裡,妻子和他離婚了。在影片中,這些極其能觸發觀衆隐藏内心的情節做最大的削弱,悲劇隻是作為記憶的片段穿插在李之後的生活中。
李從曼徹斯特逃到遠離家鄉的波士頓,在長期的自我流放中施加了自己的懲罰。
這部電影更像是李的一份記錄,在冬天白雪皚皚的波士頓,清潔工李的形狀隻有一個影子,看起來很冷,對他愛的女人,他冷冷地說謝謝,對他困苦的居民,他甩了一句毫不客氣的去找媽,老闆讓他道歉,他不在乎說, 為什麼?
這個男人完全把自己與世隔絕,他不需要在乎,酒吧女人的勾搭讓他累了,男人略帶走走停停的眼睛吸引了他的拳頭,誰也不打擾我,求你讓我一個人呆着。
大城市裡沒有人有興趣了解這個怪胎的過去,對李來說,處理厚厚的鏟雪,廁所裡的雪和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的不可逾越的下水道要容易得多。李差點刻意切斷與人類世界的所有距離,他拒絕用溫度感覺一切,冷麻是好的,麻木的,不會那麼痛苦。
哥哥去世的消息在他的生命中引起了一些轟動,他不得不回到曼徹斯特,一個比波士頓更漂亮,更友好的城市,并且對他的前半生有一切要說。
在停屍房裡,李看着他冰凍的哥哥,但象征性地擁抱了他,他不會哭泣,冷漠地處理與哥哥有關的一切,服從指令,讨價還價,尋求最便宜,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而不會感到任何像處理雪或堵塞廁所一樣的東西。這是最安全的解決方案,經過長時間的關閉,李已經變成了一個冰人般的人。這樣的逃避會讓他舒服一點。
2
哥哥的遺囑打亂了他的計劃,哥哥要求他做侄子的監護人,回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影片用了很多空洞的鏡頭,不是那種死在冬天的樣子,而是藍海藍天,錯地方,夜景也有柔和的光線,拍攝出曼徹斯特的獨特美感。
寫悲傷、美麗、興奮都是别人的,李無法感受到。但因為這個遺囑,李不得不對他父親未出生的侄子負責,他剛剛失去了父親。
這部非常平靜的電影拍得痛苦,最感人的是停屍房凍成冰的哥哥,當然,也許别人會比李做得更好,李當時的情況沒有能力照顧别人,但是哥哥在他死前,借助法律規定紙面上,世界上最關心的兩個人強行綁在一起, 他們需要陪伴,一個人需要救贖,老病都不是人,他能做到,就是逃避哥哥,讓他再試一次,面對自己已經抛棄的生活。
李小心翼翼地測試如何照顧他的侄子,幾乎就像他回到了人類社會一樣。他的改變很慢,他的侄子崩潰了,把自己鎖在房間裡,李踢開了門,直到另一個人再次安然入睡。侄子要去泡泡女孩那裡,他試圖幫助他的侄子拖拽女孩的母親,盡管他笨拙地不知道如何在陌生人面前說出一個完整的句子。他放棄了出售這艘機械船,這艘船承載着他的兄弟和侄子的美好回憶,包括他自己,并适應了他侄子的願望,以獲得一台新電機。街角遇見前妻,面對前妻的如釋重負和淚水,李終于沒能忍住情緒,即使最後他選擇了逃避。
仿佛冰層正在融化,影片中的李安慢慢地學會了幾乎被抛棄的焦慮、适應和悲傷的情緒。改變的過程并不順利,值得慶幸的是,影片也沒有鄙視制作一鍋像雞湯一樣的迷幻藥來欺騙觀衆。在影片的最後,李選擇了妥協,最後給了他心中積壓的痛苦一個小小的出口,當他抱着他的侄子說"我不能打敗它,我不能打敗它"。
在冬天結束時,草地融化了,停屍房的冰凍兄弟終于可以在春天進入土壤。影片結尾,兩人乘船在水面上搖曳,随着緩慢而輕柔的音樂,影片結束了——痛苦完全消失了,不可能,但也許我們可以和它相處得更好。
3
對于癡迷于故事情節起伏不定或令人眼花缭亂的視覺技巧的觀衆來說,《海邊的曼徹斯特》一定是一部牽強附會的電影。
在李的記憶片段中,他抓住了警察的槍,試圖死去。影片後面沒有解釋為什麼李放棄了死。但看着大銀幕上的李,很容易想起杭州那位還在等着對妻子和孩子說些什麼的悲傷父親,這是現實世界無法解決的痛苦。
看着消息給無法企及的林先生,他為什麼要捍衛自己的權利,為什麼要死,除了死去的妻子和孩子要言辭,更重要的是,生活把厄運擺在他面前,也許心中有這樣一種不可逾越的仇恨,也要活下去這件事,變得不那麼難以忍受了。
林先生還是有一個讨厭的對象,而片中的李隻能恨自己。李放棄了尋求死亡,我想他明白了,死亡太容易了,太容易了,他不配得到死亡所能帶來的平安——孩子因為他而死,在派出所裡,他用不可思議的表情一遍又一遍地問,僅此而已?我現在可以去嗎?律法輕易地饒恕了他,但他自己卻做不到,擺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帶着極大的内疚和對自己不可逾越的仇恨,在這個世界上痛苦地生活。
這也讓我想起了我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一個根本沒有答案的悲劇。
有一對失去孩子的父母,孩子死了很久,灰燼已經放在家裡,害怕的客人來害怕,放在櫃子裡,當沒有客人的時候,夫妻倆會打開櫃子的門,讓陽光照耀在盒子上,他們仍然認為還有生命。
沒有被埋葬的原因是,這位母親已經把頭發染了那麼多次,以至于她無法隐藏自己的白發,她流着淚說,她無法想象把兒子扔進墓地,"如果風吹了怎麼辦?下雨怎麼辦?我的孩子呢?"
另一位是一個迷路的孩子的父親,十幾年來,為了找孩子,跑遍了中國,五十萬公裡,十幾輛機車,風飯睡覺,嘗到了世界的痛苦,我問,為什麼讓自己這麼苦,為什麼要折磨自己這麼多?這個男人對中年父親說,隻有這樣,才在路上,我感覺自己像個父親。
酷點說,這個世界不存在"移情"這件事,由壞運氣選擇了苦澀的人,隻能被動地承擔一切安排的命運。人活在世上,總是靠什麼,家人和朋友都是,平靜的美好生活才是,但當這一切崩潰和毀滅時,接下來就是死亡的支撐。
《海邊的曼徹斯特》就是試圖呈現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在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裡,那裡那麼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雞湯,痛苦如影,我們無法擺脫,無法忘記,然後忍受它。
<h1>特别收藏</h1>
本周,我們似乎一直在談論"損失"。
周二,這所著名大學曆史系副教授春梅講述了她失去丈夫後在美國一家名為Hurted River的精神病院實習的故事。當破碎的生活遇到一群破碎的人時,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度過——"精神病院700小時實習"
周五,是一對老夫妻的愛情,面對殘酷的現實感動的情感——90歲紳士舒峰面對嚴重的阿爾茨海默病,如何盡最大努力保護自己的記憶力、智慧和能力,活出愛情的愛情——《暮光之戰》
今天,又是一個損失的故事,是自己過錯造成的損失。
是以,我們希望将今天的"每個人的互動"變成一個非常嚴肅,體面,非常期待的故事集 - 你一生中經曆過或聽到的最難忘的損失是什麼?這種損失最終真的被抹平了嗎?
再一次,我期待着你的分享,謝謝。
本文原文為《每日人民報》
侵權行為必須進行調查
詳情請移動每日人微信公司編号(ID:美連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