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影響我們心理和行為的不是事實,而是我們對事實的解釋。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我們每個人,在心底裡,都隐藏着一種不願意接近角落的潛意識。它可能是一個潛意識中被遺忘的人,可能是我生命中我不打算接近的某個地方,也可能是被沉重的鐵盒弄得塵土飛揚的記憶。對于那些不快樂的人或事,我們總是竭盡全力逃避。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背負着一個未知的故事。
有些人對于過去曾經幸福過的人,期待,也有一些人一直深切關注它,被困在其中無法釋放,生命的盡頭,在絕望和内疚的深海中掙紮。
《海邊的曼徹斯特》講述了一個被困在過去痛苦中的男人的故事。

這部電影拍攝于2016年,自上映以來已獲得多部電影提名,包括英國獨立電影獎,電影協會獎,第74屆金球獎,第89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和最佳男主角獎,以及幫助亞馬遜影業赢得其首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電影的最初想法來自制片人馬特·達蒙(是的,出演張藝謀《長城》的外國人)。達蒙認為這個故事很符合導演肯尼斯·羅納根(Kenneth Ronagan)黑暗、多愁善感的風格,并希望他寫一部他将執導和主演的劇本。但劇本完成後,達蒙因為與《火星救援》的一段時期沖突而不得不放棄影片,雖然遺憾,但他也憑借《火星救援》獲得了金球最佳男主角獎和奧斯卡音樂喜劇提名。而這部《海邊的曼徹斯特》也成為了羅納爾丁的巅峰之作。
圖為《海邊的曼徹斯特》導演肯尼斯·羅納根
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李是波士頓市的一名社群清潔工。
他沉默寡言,整天工作,拿到微薄的薪水。然而,社群居民并不喜歡他,因為雖然他平時表現出不專心,但身體暴露出的陰暗和陰郁總會讓人感到不高興。
他對居民的異議漠不關心。當他去酒吧喝酒時,一個大膽的女孩向他表達了她的好意,對他視而不見。這樣的李就像波士頓總是陰沉的天空,希望渺茫。
直到哥哥喬治去世的消息傳來,李某的性命才被攪動起來,而即将舉行哥哥葬禮的李某不得不再次踏上他一直逃離的地方。而随着穿插的記憶鏡頭,我們知道,原來遠離家鄉,避免任何可能的過去提醒,是李本人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懲罰。
李曾經有一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他有一個慈愛的妻子,一個可愛的女兒和一個剛出生的兒子。他們在海邊的家鄉曼徹斯特度過了最幸福的時光之一。然而,一天晚上,當李外出買酒時,所有美麗的東西都被火焰吞沒了,因為他在出門前忘了放下壁爐的保護闆。
火災發生後,他唯一幸存的妻子蘭迪與他離婚,李匆匆忙忙地逃到波士頓,因為他再也無法面對他認識的人和無法通過他内心的人。
白天,他整天都在混亂中度過,隻有晚上,當他偶爾拿起家人的合影時,才揭示了白天被故意忽視的脆弱。這個場景一定是我們許多人都有同樣感受的場景。當夜色寂靜,脆弱和回憶總是在不經意間沖出我的心底,白天僞裝的強勢或粗心大意的軍隊崩潰的時刻,我們隻能讓過去的痛苦回憶肆虐,甚至有勇氣反抗。
因為自己的錯誤一直都是不可原諒的,直接導緻李在來世的默默無聞,如表揚短評,"從那天晚上開始,李正日複一日地死去。
美國心理學家普林蒂斯·馬爾福德(Printis Malford)在他的暢銷書《思考能力:自我和解之旅》(Thinking Power: The Journey to Self-Reconciliation)中,将這種無法積極生活的創傷後狀态稱為"物質思想",即沉溺于過去,無法跟上身體和時間發展步伐的想法。這種想法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回顧過去"。
"回頭看"是"物質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喜歡回憶舊事物,哀悼過去。在回顧過去的喜悅時,它感到一股源源不斷的悲傷,因為過去的喜悅再也不會回來了。
正是因為過去的幸福太幸福了,在它消失得毫無征兆給我們帶來的痛苦更大。例如,我們都經曆過一位善良可愛的長者的死亡,不是嗎?久久以來的感情,在某一時刻突然失去了聯系,但曾經生活在一起的空間,一起發生的談話,并沒有随之消失,是以會有"感人的感覺"和"見人"這個感性的成語,幾乎成為我們國家情感分歧的一定程度。
李内心的譴責和愧疚,遠離波士頓,正是出于這種"可悲的熟悉感"而逃避。在波士頓,他甚至不記得他居住了幾十年的家鄉的任何記憶,因為每一個想法都是令人心痛的。
偶爾他會想起那些陽光明媚的早晨,當兩個可愛的女兒沖進來叫醒他時,他轉過頭吻了吻熟睡的妻子,起身去嬰兒車裡接兒子,一切都是那麼美麗,美麗如不真實的夢。但轉眼間,夢境被刺穿,眼睛在燃燒的火焰,耳朵是妻子的嘶嘶聲,他絕望地睜開眼睛,隻能看到黑暗的天花闆。
人生之是以美好,是因為回憶,也因為懷舊和痛苦。Printis Malford對這種痛苦的表達是這樣的:"每一個遺憾,每一個悲傷的想法,都會帶走我們多餘的活力。它們是一種消極的力量,加劇了我們的痛苦,使我們的思想具有悲傷的顔色,你使用它的時間越長,它就越暗。
李在如此痛苦的痛苦中失去了對生活的所有熱情。然而,他哥哥的死打斷了一切,甚至迫使他在遺囑中給予監護人。但是,如果你像那樣失敗,你能成為你侄子帕特裡克的監護人嗎?每當想到這個問題,李幾乎總是害怕,他夢見房子着火了,夢見兩個女兒問他為什麼不來救自己。
噩夢醒來時,李無能為力,不顧一切地告訴他的侄子,"我可以打敗它。他從未克服過,但他沒有注意到生活正在慢慢好轉。
侄子的青春活力慢慢感染了他,他慢慢地開始回憶起越來越多的過去。敢于回憶,自由是可能的。而在這些回憶中,那段大錯的黑暗記憶慢慢開始占據更少的空間,幸福的家庭生活時光慢慢讓他的臉上帶着微笑升起。
正如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所指出的那樣,"真正影響我們心理和行為的不是事實,而是我們對事實的解釋"。李的逃避和絕望,最根本的原因來自他自己所有的過錯,因為他自己的大錯,他在那天晚上宣布自己的死刑,從此以後,但是如果我們讓悲傷止步于悲傷,用臉來承擔所有的過錯,那麼我們就會接受, 這将是一個完全不同的行動。
他在波士頓的生活是對他的懲罰。但當我們看到我們孤獨的侄子帶給他的變化時,我們不禁期待着曾經代表絕望和沮喪的曼徹斯特。與他侄子一起在海的背面,與他一起參加葬禮的平靜,都向我們展示了他從過去的陰影中走出來的可能性。
"上帝從來不記得過去",那麼繼續沉溺于注定要讓你離開的記憶又有什麼意義呢?過度沉溺于悲傷是沒有用的,除了傷害你的身體。人有七種激情,遺憾和悲傷總是在陰影中,而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都在努力與自己、與過去和解。隻有學會放棄,我們才能真正"向前看",隻有向前看,才能擁有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