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作者:兵者觀察

作者:史倌

給革命時期的有功人員頒發獎章和勳章,是黨和政府對軍人的表彰,做曆史性的總結,授予軍人軍銜是國家人民賦予軍人的至高榮譽,也是為了肯定軍人在軍中的地位,友善工作指揮。

總幹部部長羅榮桓在1955年時向中央軍委提出三種辦理地方負責幹部授予軍銜評定的方式,最後送出了一份21人評軍銜卻不授予軍銜名單,領銜21人名單的是擁有顯赫戰功的滕代遠。

按評判要求,滕代遠的資曆是完全達到授予大将的标準,為何最後卻沒能被授予軍銜?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滕代遠是湖南懷化市麻陽縣人,于192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創始人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上司者之一。

抗戰勝利後在内戰中戰績最出色兩位将領之一的林總是一個惜字如金的人,他隻評價過兩位其他将領,其中之一就是評價滕代遠有資格被授予元帥軍銜。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八大武裝起義之一的平江起義由彭德懷和滕代遠發起,1927年初毛主席在柳直荀和滕代遠的陪同下到湖南考察,次年6月,滕代遠便到平江組織暴動,在此之前滕代遠是省委特派員。

1929年1月敵軍在井岡山圍剿,滕代遠和彭德懷率領紅軍30團與王佐留守,在奔襲于都的過程中,突圍到贛南隊伍就隻剩三百人,當時滕代遠和鄧萍都身負重傷。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三個月後,滕代遠、彭德懷和鄧萍會合成立了紅5軍,軍長由彭德懷擔任,黃公略任副軍長,滕代遠任黨代表。1930年黃公略轉入紅一軍團調任為紅6軍軍長,滕代遠開始任命為紅三軍團政委。

黃公略調任後在吉安東固六渡坳犧牲,後由滕代遠和彭德懷東征福建,帶隊共進行了4次反圍剿,後滕代遠于1934年1月前往蘇聯留學。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抗戰時期滕代遠回國後,在1939年和林一于陝北結婚,婚後林一擔任總部情報科科長一職。1942年左權犧牲,經組織決定最終由滕代遠接任左權職位,滕代遠上任後便和彭總一同策劃要給左權報仇,夫唱婦随的林一也曾三次化裝前去偵查提供一手情報。

在左權犧牲那年的大年三十,八路軍特務團參謀劉滿河帶領突擊隊進入祁縣暗殺了日本益子挺進隊開年會的隊員,以30人之力完成任務使日本解散了益子挺進隊。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随後在1945年,滕代遠當選了44委員之一,1948年兼任了鐵道兵團司令員,第二年新中國成立後,滕代遠被任命為第一任鐵道部部長,這一任命就是16年。

總幹部部長兼總政治部主任羅榮桓按軍官服役條例中勳章獎章條例,根據中央上司和部隊的同志們的任職情況提出授銜和授勳。

在總幹部部提出的初步方案中,毛主席軍銜為大元帥,授銜周恩來同志、劉少奇同志和鄧小平同志為元帥,譚震林同志、鄧子恢同志和張鼎丞同志等人為大将……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人大常委會上各委員都贊同羅榮桓提出的這份《關于地方負責幹部的軍銜評定和授予問題的請示》,紛紛認為毛主席等人為共産黨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理應被授予軍銜和勳章。在劉少奇委員長心裡知道,毛主席是堅決不要授銜和授勳的,于是在人大常委會中提出讓大家去向毛主席請示,暫時不做授銜決定。

在不久後的某一天,由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和總幹部部長羅榮桓帶頭,向毛主席和中央上司同志系統彙報了授銜授勳的初步方案。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果不其然,毛主席聽完後當即表示,搞評銜是很大也很不好搞的工作,自己大元帥的軍銜就不要了,要穿上大元帥制服去群衆中活動講話既不舒服又不友善。

而後以毛主席為首,中央上司同志們都主動提出不授銜,這解決了總幹部評銜工作的許多沖突,對全軍幹部也是一個教育。對評銜初步方案修改後,最終沒有評大元帥,評了10位元帥、10位大将、55位上将、175位中将和802位少将。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1955年評上軍銜卻沒按初步方案授大将的譚震林同志、鄧子恢同志和張鼎丞同志在授銜時都離開軍隊了,他們分别任副秘書長、主管農業副總理和最高檢檢察長。

當時任命為鐵道部部長滕代遠在那21人名單中是最可能被授予軍銜的一位,因為鐵道部部長這個職位在蘇軍裡也是元帥級别,而當時的軍銜制是學習了蘇軍的授銜制度的。隻是後來統一明确在那21人評銜不授銜的名單中的軍人一律不再授予軍銜。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據滕代遠後人描述,1955年時候的滕代遠對自己的工作行程安排得非常緊,工作起來雷厲風行,辦事有始有終。

滕代遠把軍隊的規章制度與優良傳統結合起來,對自己和幹部的要求貫徹黨中央上司訓示,将修建武漢長江大橋列為工作重點之一,會花三分之二的時間下基層檢查工作。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在被問到評軍銜的情況時,滕代遠隻和後人說,前蘇聯對鐵道兵司令員授予的是元帥軍銜。

似乎與授予軍銜擦肩而過并沒有給身為鐵道部部長的他帶來任何消極情緒影響,在滕代遠心中不變的是堅守着黨的方針,完成中央上司的訓示。

1955年滕代遠位居“評銜不授銜”21人名單,林彪:他應該授予元帥一、滕代遠的戰争時期經曆二、地方負責幹部軍銜評定請示三、滕代遠與軍銜擦肩而過

他知道黨中央上司所做的決定都是有理由的,加上毛主席主動拒絕授大元帥軍銜,給各個軍官樹立了标杆和榜樣,對滕代遠來說與軍銜的無緣便變得無關緊要。

在戰争時期開始追随黨的步伐,每個階段都建立功勳,即便滕代遠沒有被授予軍銜,他這一生為黨和人民做的奉獻還是會被人們牢牢銘記在心。

作者簡介:史倌,高校曆史老師,曆史研究員。長期耕耘于黨史、軍史、戰争史。歡迎廣大曆史愛好者交流批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