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商販目光短淺,堅持向八路軍團長索要天價彩禮,憾失上将女婿

古籍《禮記.昏禮》記載:“昏禮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是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小商販目光短淺,堅持向八路軍團長索要天價彩禮,憾失上将女婿

從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在古人眼中婚禮一般共有六個步驟: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其中納征即為我們現在所說的彩禮,由此可見彩禮在我國的曆史有多久遠。

按理說,結婚前給女方家送一定的彩禮無可厚非,但如果彩禮超過男方的承受能力,就會變成沉重的負擔。正因為如此,一些天價彩禮才會遭到人們的诟病。鮮為人知的是,開國上将楊得志在擔任八路軍團長時期就因為“天價彩禮”無奈和心儀的姑娘分手。

小商販目光短淺,堅持向八路軍團長索要天價彩禮,憾失上将女婿

1938年4月,時任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團長的楊得志奉命率部來到靈石和平遙一帶活動,部隊一面休整訓練一面尋找機會打仗,當時楊得志住在平遙一個老鄉的家中。

楊得志出身很苦,為了生計先是跟着父親學打鐵,後來又到安源煤礦當了一名礦工。17歲那年,楊得志正式加入紅軍隊伍,參加了曆次反圍剿作戰,曾以一個團打退敵人三個師的輪番進攻,憑借此戰被授予三等紅星獎章。

長征開始後,楊得志的紅一團承擔了開路先鋒的任務,先是強渡烏江,打開了紅軍北上的通路;接着又強渡大渡河,使中央紅軍絕處逢生,粉碎了老蔣把紅軍變成“第二個石達開”的美夢。

小商販目光短淺,堅持向八路軍團長索要天價彩禮,憾失上将女婿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楊得志跟随115師參加了平型關伏擊戰,此戰全殲日軍1000餘名,其中685團殲敵過半。之後楊得志又率部多次和日僞軍作戰,打出了赫赫威名,1938年4月,他率部來到平遙一帶休整,住在了一位老鄉的家中。

楊得志平易近人,又十分健談,和老鄉處得很好。在一次閑談中,老鄉得知楊得志27歲還沒有對象時十分驚訝。在當時那個年代,27歲絕對屬于大齡青年了。

這位老鄉十分熱心,打包票說要給楊得志介紹一個對象。楊得志以為他隻是說笑,是以并沒有放在心上。不料幾天之後,老鄉真的帶着一位姑娘來見楊得志了。姑娘模樣沒得說,還是高小畢業,有一定的文化,楊得志很滿意。

小商販目光短淺,堅持向八路軍團長索要天價彩禮,憾失上将女婿

當時楊得志風華正茂,長得也十分英武,還是八路軍的團長,是以姑娘對他也很滿意。此後楊得志又和姑娘的父親見了面,他是一個小商販,以為楊得志當了團長,手下有幾千号人馬,肯定不差錢,是以張口就要一百個大洋的彩禮。

當時八路軍是不發饷的,許多進階将領和普通戰士差不多,都窮得叮當響,我們舉兩個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比如時任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的楊成武,每個月隻有5元的津貼,而且還是邊區自己印發的貨币;

再比如擔任軍委參謀長的滕代遠,老父親以為他當了大官,賣了一頭牛做盤纏,千裡迢迢趕到延安看兒子。結果發現滕代遠比他還窮,是以住了幾天就回去了,臨行前,滕代遠拿出了兩塊大洋給父親當路費,這是他全部的家底。

小商販目光短淺,堅持向八路軍團長索要天價彩禮,憾失上将女婿

滕代遠

楊得志當時的情況并不比楊成武和滕代遠強,一百個大洋遠遠超出了他的承受範圍。面對這份“天價彩禮”,英雄漢楊得志犯了難,他多次找女方的父親溝通,并說明了自己的實際情況,但對方就是不松口,堅持要一百個大洋,這門親事最終告吹。17年後,楊得志成了開國上将,成就非常大,不知道姑娘的父親會不會為自己的目光短淺而後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