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商贩目光短浅,坚持向八路军团长索要天价彩礼,憾失上将女婿

古籍《礼记.昏礼》记载:“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小商贩目光短浅,坚持向八路军团长索要天价彩礼,憾失上将女婿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人眼中婚礼一般共有六个步骤: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中纳征即为我们现在所说的彩礼,由此可见彩礼在我国的历史有多久远。

按理说,结婚前给女方家送一定的彩礼无可厚非,但如果彩礼超过男方的承受能力,就会变成沉重的负担。正因为如此,一些天价彩礼才会遭到人们的诟病。鲜为人知的是,开国上将杨得志在担任八路军团长时期就因为“天价彩礼”无奈和心仪的姑娘分手。

小商贩目光短浅,坚持向八路军团长索要天价彩礼,憾失上将女婿

1938年4月,时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团长的杨得志奉命率部来到灵石和平遥一带活动,部队一面休整训练一面寻找机会打仗,当时杨得志住在平遥一个老乡的家中。

杨得志出身很苦,为了生计先是跟着父亲学打铁,后来又到安源煤矿当了一名矿工。17岁那年,杨得志正式加入红军队伍,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曾以一个团打退敌人三个师的轮番进攻,凭借此战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

长征开始后,杨得志的红一团承担了开路先锋的任务,先是强渡乌江,打开了红军北上的通路;接着又强渡大渡河,使中央红军绝处逢生,粉碎了老蒋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小商贩目光短浅,坚持向八路军团长索要天价彩礼,憾失上将女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杨得志跟随115师参加了平型关伏击战,此战全歼日军1000余名,其中685团歼敌过半。之后杨得志又率部多次和日伪军作战,打出了赫赫威名,1938年4月,他率部来到平遥一带休整,住在了一位老乡的家中。

杨得志平易近人,又十分健谈,和老乡处得很好。在一次闲谈中,老乡得知杨得志27岁还没有对象时十分惊讶。在当时那个年代,27岁绝对属于大龄青年了。

这位老乡十分热心,打包票说要给杨得志介绍一个对象。杨得志以为他只是说笑,因此并没有放在心上。不料几天之后,老乡真的带着一位姑娘来见杨得志了。姑娘模样没得说,还是高小毕业,有一定的文化,杨得志很满意。

小商贩目光短浅,坚持向八路军团长索要天价彩礼,憾失上将女婿

当时杨得志风华正茂,长得也十分英武,还是八路军的团长,因此姑娘对他也很满意。此后杨得志又和姑娘的父亲见了面,他是一个小商贩,以为杨得志当了团长,手下有几千号人马,肯定不差钱,因此张口就要一百个大洋的彩礼。

当时八路军是不发饷的,许多高级将领和普通战士差不多,都穷得叮当响,我们举两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比如时任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司令员的杨成武,每个月只有5元的津贴,而且还是边区自己印发的货币;

再比如担任军委参谋长的滕代远,老父亲以为他当了大官,卖了一头牛做盘缠,千里迢迢赶到延安看儿子。结果发现滕代远比他还穷,因此住了几天就回去了,临行前,滕代远拿出了两块大洋给父亲当路费,这是他全部的家底。

小商贩目光短浅,坚持向八路军团长索要天价彩礼,憾失上将女婿

滕代远

杨得志当时的情况并不比杨成武和滕代远强,一百个大洋远远超出了他的承受范围。面对这份“天价彩礼”,英雄汉杨得志犯了难,他多次找女方的父亲沟通,并说明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但对方就是不松口,坚持要一百个大洋,这门亲事最终告吹。17年后,杨得志成了开国上将,成就非常大,不知道姑娘的父亲会不会为自己的目光短浅而后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