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是蒋介石的“救火队长”,淮海战役时期,他被老蒋从东北调到徐州“救火”,出任了刘峙的副手,实际指挥部队作战。
在到达淮海前线之时,杜聿明就觉得战役最终的结果“凶多吉少”,不持乐观的态度。
在后来的战斗中,国民党军果然全线溃败,杜聿明自己也当了解放军的俘虏。
杜聿明说到底就是个“忠于领袖、服从命令”的国民党军人,对于自己的失败,杜聿明认为自己在军事上输得明明白白,没有太多的抱怨。
可是,有一件事却一直让他耿耿于怀,找不到原因,想不明白其所以然。

电视剧《特赦1959》剧照
事情发生在杜聿明被俘虏前不久,他的部队出了一件怪事。
就在解放军重重围困,国民党官兵食不果腹、饥寒交迫、人心惶惶之际,杜聿明手下几支部队莫名其妙地发生了一场“火并”。
他们各自拉开架势,热热闹闹地打了整整一夜。
事后,交战双方都说自己打的是“共军”,是“共军”先开的火。
杜聿明让人细细查了一下,确定那天晚上根本就没有解放军参战。
“难道这是见了鬼了!”杜聿明只能各打五十大板,把交火的几支部队长官臭骂一顿,不了了之。
尽管如此,杜聿明心里始终没有忘记这件事,他疑惑重重,却怎么也查不出真相。
其实,这个时候的杜聿明已经成为“困兽”,淮海战役到了第三阶段后,杜聿明救黄维未果,反倒被解放军围困于陈官庄。
就在杜聿明心灰意冷,正准备做最后的打算时,解放军方面却突然停止了进攻,而且一停就是二十天。
淮海战役老照片
对于被围困的国民党官兵来说,这二十天时间实在不好熬,寒冷、饥饿,再加上前途迷茫,官兵们可以说是度日如年。
而解放军偏偏在这个时候展开了“心理战”,喇叭喊话、劝降,搞得国民党官兵心乱如麻。
除此之外,解放军的“米饭、馒头、猪肉炖粉条”更有“杀伤力”。
不少官兵闻着香味流口水,实在撑不住了,一些官兵就拖着步枪跑去了解放军的阵地。
杜聿明自己也知道,当务之急,军心绝对不能乱,稳住部队才是正事。
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自相残杀的事,这件事好比是“雪上加霜”,搞得人心惶惶。
杜聿明气不打一处来,但是也无可奈何。
后来,随着解放军的包围圈越缩越小,兵团被全歼,这件事最终也就没人关心了。
杜聿明被关进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之后,心里还惦记着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他发誓,一定要弄清原因。
1959年12月4日,杜聿明被特赦出狱,国家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政协文史专员,因为工作的原因,杜聿明有机会查阅我军有关淮海战役的战史资料。
从一个解放军军官撰写的回忆录中,杜聿明惊喜地找到了答案。
原来,那场国军之间自相残杀的混战大有来头,是潜伏于国民党军队里的中共地下人员一手导演了这部“大戏”。
当时,杜聿明所部国民党军队被包围在陈官庄,这个狭小地带仅有几所民房,且都被兵团指挥部占领了,其他人就只能在野外宿营。
由于每个单位占据的地方都很小,所以,那么多人挤在一起,营地混乱不堪。
就在这时,我潜伏人员开始行动了。
警卫连长顾伯衡和文书刘进都是地下党员,他们觉得,国民党军队已经乱成一团了,但是,乱得还不够。
如果更混乱一些,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就会更差,于是,两个人商量出了一个办法:让他们“狗咬狗”!
杜聿明
趁着天黑,顾伯衡和刘进提着枪,拎了两颗手雷开始了行动。
他们瞄准不同方向的两个目标,顾伯衡一枪打掉了重机枪连的一盏马灯,刘进则一枪打死了特务连的哨兵。
营地里顿时乱作一团,顾伯衡和刘进又把两颗手雷分别“送”给了重机枪连和特务连。
顾伯衡和刘进趁机大声喊道:“共军打过来了!共军打过来了!”随后马上躲到安全地带,等着看“好戏”。
国民党军果然中计,重机枪连首先向着特务连开了火,对面营地的特务连马上给予了“坚决的”还击。
其他营地的国民党军也加入了“战斗”,他们朝着冒硝烟、亮火花的地方胡乱射击,最后,甚至连装甲兵团和炮团也加入这次“战斗”。
这场“狗咬狗”的战斗越打越激烈,参战的国军部队越来越多,能使的武器都使上了,“根本停不下来”。
直到天亮,国民党部队才知道“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打了自己人,交战的各支国军部队都有不小的伤亡,耗费的枪支弹药更不计其数。
而这场大戏的“导演”顾伯衡和刘进却毫发无损,悠然自得地在一旁“偷着乐”呢。
杜聿明终于搞清楚了那次“内耗”的来龙去脉,他苦笑一下,对同是文史专员的王耀武说道:“人家两个人、两发子弟、两颗手雷,你知道把我折腾成什么样了?”
“死了不少人吧?”王耀武说。
杜聿明叹了口气说:“那些都是小事,最可怕的是人心散了,一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到了那个时候,我再也没有回天之力了……”
王耀武回道:“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你我哪怕都杀身成仁了,又能怎么样呢?”
王耀武此话确实不错,那个时候的国民党政府已经腐败透顶,必然走向覆灭,谁也挽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