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悲劇的一生

如果說《霸王别姬》讓人崇敬和緬懷,那《末代皇帝》自然擔得起仰視二字。

該電影由意大利導演貝納爾多 . 貝托魯奇執導,尊龍出演的傳記電影。該片于1987年上映。該電影以英國莊士敦先生的《紫禁城的黃昏》和溥儀的《我的前半生》為構架,叙述了末代皇帝愛新覺羅. 溥儀的曲折一生,并斬獲第60屆奧斯卡金像獎,也是第一部由中國政府獲準在紫禁城拍攝的電影(紀錄片除外)。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悲劇的一生

電影高度還原曆史,給人們呈現出末代皇帝溥儀的悲情一生,同時也對中國近代曆史有了很深入的描寫,從晚清到民國,再從民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環相扣,内容豐富。

我們潛意識中都認為溥儀是一個充滿争議且被定位罪人的皇帝,可在電影視角中他成了一個胸懷抱負卻反複被命運戲耍的庸人。他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從紫禁城到天津,再從僞滿洲國到牢獄,他無可奈何,或許從他當上中國最後一個皇帝開始,他的命運似乎已成為定局。他企圖反抗、掙紮、然而他的一生不會像平凡人那樣自由,無形的牢籠束縛着他。

故事情節

1908年搖搖欲墜的清王朝在風雨中飄搖,光緒帝暴崩,宮廷亂作,國不可一日無君,僅剩下一口氣的慈禧太後認命三歲的愛新覺羅溥儀繼承皇位,這個年幼的孩子将要經曆中國封建王朝的落日餘晖,并且更混亂的時代在等待着他。

在宮中,他被百般呵護着,太監們告訴他是皇帝,是真龍天子,是萬歲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小溥儀在好奇且歡快的生活中度過了他僅有的三年皇帝生涯。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悲劇的一生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中國持續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落下帷幕,取而代之的是民主共和,皇權至上已不存在,人人平等逐漸深入人心。僅僅當了幾年的皇帝的小溥儀被迫下台,在紫禁城隻能當一個畫地為牢的“皇帝”,周圍的人從來不告訴他外面的事物。年少的他被高大的宮牆,被封建腐朽且必須遵循的制度,被謊言的欺騙所束縛,以至于他的親生母親去世,他都無法去看望一眼。小皇帝被迷茫困擾,他很失望,卻很無奈,不懂這一切為什麼。曾經的他越過宮廷紅牆,越過大殿,幼小的身影在空曠的紫禁城裡,嚎啕大叫,卻無濟于事,命運已經在玩弄于他。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悲劇的一生

1919年,中國進入了軍閥時代,英國教師莊士敦受聘入宮,成為了溥儀的外籍老師,14歲的溥儀開始接受西方文化熏陶。在莊士敦的影響下,溥儀有了自己的獨立意識,并且開始摒棄過去的傳統觀念。或許對于溥儀來說,這段日子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了。之後溥儀到了該結婚的年紀,他所希望的配偶是個精通外語且時尚的姑娘,可是現實不是他想得簡單,受封建傳統的影響,他的配偶已注定,婉容成為了她的皇後,而自己選的姑娘文繡成為了他的貴妃。

溥儀漸漸長大,他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意識能力,他知道宮中的太監A錢腐敗,知道了自己是個名存實亡的皇帝,知道了自己命運的不甘,他躊躇滿志想要做些什麼。不久他驅逐了宮中的一千多名太監,看着曾經陪他長大的人,雖然不忍,但溥儀還是頭也不回地走開了,他開始了扭轉他的命運。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悲劇的一生

1924年情況發生了轉變。北洋軍閥的士兵們包圍了紫禁城,迫令溥儀離開皇宮。溥儀自三歲以後第一次離開紫禁城,莊士敦為他安排了英國大使館的政治庇護,但在被引薦之下,溥儀接受了日本人的幫助。溥儀來到了天津,開始了他的花花公子生活,整天生活混亂,糟糕不堪。他以前的貴妃文繡看到溥儀這樣恥于她的地位,毅然出走。

此時的溥儀已落入日本人的圈套,日本人隻是在利用他而已。日本人派遣女特務川島芳子陪在婉容身邊,利用她,并且離間着溥儀與中華民國的關系,讓他萌生建立僞滿洲帝國的想法。這對于不堪于命運戲弄的溥儀來說,是個很好的消息,這可以滿足溥儀的私欲,他想利用日本人幫他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家,然而一切都是陰謀。

溥儀一心想要複辟,在這種欲望的催動下,去了長春,在1932年登上了僞滿洲帝國的皇位,渾然不知的他已是傀儡皇帝。川島芳子繼續引誘着婉容,讓她吸食上了鴉片,婉容逐漸堕落,絕望,跟溥儀的關系越加疏遠。溥儀斥責着婉容成了鴉片鬼,而婉容卻說在你的僞滿洲國家裡,任何一個商店都能買到鴉片。

1935年,溥儀已經發覺了自己是個傀儡皇帝,并且婉容懷孕了可是孩子不是溥儀的,因為一些事故婉容最後被送進了精神病醫院,溥儀在後面追趕着車輛,可是又是一扇大門緊緊關住,把溥儀擋在外面,溥儀叫着開門,無人問答。一連串的打擊讓溥儀痛苦不堪。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悲劇的一生

時間來到了1945年,日本戰敗,持續了13年的僞滿洲國也得到了覆滅。溥儀在出逃的時候,看見了久别的妻子婉容。婉容已瘋态,再也沒有了以前的樣子,當遇到溥儀時,婉容關上了門。溥儀出逃過程中,在長春機場被蘇聯紅軍抓獲,之後被移交到中國,經曆了十年關押。關押中溥儀被迫自己勞動,以前服侍他的人已不存在了,自己必須學會生活治理。在獄中的溥儀漸漸地明白了好多道理,自己不僅是受害者也是禍首的一員,他開始承擔許多責任,盡管有些責任不是他的錯,或許對于他來說承擔就是解放。

1959年溥儀得到赦免,他憑借在牢獄中習得的手藝,成為了一名花匠,開始了他普通人的生活。1967年中國處于文化大革命階段,生活一切秩序被打亂了。他在大街上看到紅衛兵在押送一批走資派,其中一人是他以前監獄的所長,他沖上前去跟紅衛兵說道,這個人是好人,可沒人會理會,溥儀被紅衛兵重重的推倒在地,這一刻他已經明白的身份不一樣了,隻是個普通人。

這一年溥儀再一次來到了故宮,這時候的故宮已成為了旅遊景點,傍晚時分遊人散去,溥儀走向宮殿,夕陽下的他顯得蒼老了許多,他步履蹒跚,眼睛注視着前方。

他獨自登上了太和殿,卻被故宮管理者的兒子制止,接下來用一段情節描述。

孩子:“不準上去,你是誰?”

溥儀:“我曾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這裡曾經是我的家。”

孩子:“有什麼證明?”

溥儀走向龍椅,從那下面拿出了小時候玩的蛐蛐盒,遞給了他,笑得就像孩子一樣。

孩子打開,不一會出來了一隻蒼老的蛐蛐,再回頭看龍椅時,溥儀已不見蹤影。

每天每天,都有許多人來參觀太和殿,幾乎每個導遊都會介紹:這是太和殿,在這裡登基的是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他那時候三歲,卒于1967年。

電影《末代皇帝》中溥儀悲劇的一生

對于末代皇帝溥儀,大家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