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作者:革音

最近“内卷”這個詞特别火,但什麼是内卷,沒有幾個人說得清楚,我說說自己的了解,不一定對。

内卷是為了争奪有限的資源而引發的内部競争。

拿智能手機來說,剛開始市場上智能手機少,供小于求,一片藍海,前幾家賣智能手機的公司,賺得缽滿盆滿,日子過得非常滋潤。看到别人大口吃肉,其他公司紛紛加入手機行業。智能手機的需求量非常大,各種品牌都能賺到錢。

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幾乎是人手一部。這時候競争來了,為了争奪市場,各大手機公司開始厮殺,拼晶片、拼像素、拼跑分、拼成本效益。但是市場逐漸從增量轉為存量,增長空間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大部分人都有手機了,買新手機的人少了,等到手機卡了、壞了才換新的,意味着這些公司很難維持以前的高增長了。

有人會說,現在手機更貴了。沒錯,高端手機确實更貴,但是買高端手機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手機是中低端機。高端機單價高出的那部分,沒有數量的支撐,讨論的意義不大。

在有限的存量市場,各大品牌互相厮殺,投入更多的人力,掙的錢并沒有多多少,這就是内卷。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它們是在整個市場上内卷,回報到公司内部,由于增長率下降,利潤有限,員工要升職加薪,競争壓力能不比以前大麼?市場内卷,到了公司就是員工内卷。

中國企業有一個特點,看到賺錢的生意就一窩蜂去做,什麼賺錢做什麼。競争激烈,同質化嚴重,價格賣不上去。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内卷,是因為在網上發聲的人多了,在網際網路普及之前,内卷更嚴重。隻不過不在網際網路,是在工廠。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流水線

當年聯考完在東莞做暑假工的時候,廠子裡的人為了拿到比較好做的活,多掙幾十塊錢,經常吵架,争得面紅耳赤。大家以為的内卷,其實多年以前就存在了。

說了半天内卷,和明朝滅亡有什麼關系?

資源不足會引發内卷,内卷算比較文明了,嚴重的資源不足會引發戰争。這裡講内卷,不是要說明大明朝的滅亡和内卷有關系,而是兩者背後都指向資源問題。

古代中國是農業國家,民以食為天,農民有飯吃就會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士農工商,農排在前面,重農抑商是主流思想。

現在社會是商業社會,商人、企業家的地位很高,社會的思想會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是以現在有很多《霸道總裁愛上我》這類小說(姑且稱之為文學作品吧,即使沒看過,身邊也有人看過吧)。

農業社會,土地是最重要的資源,沒有土地就沒飯吃,百姓就會造反。講明朝的影視劇不多,要說優秀的電影繞不開《大明劫》,這部電影豆瓣評分8.1,雖然有妥協,但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講的就是明末大将孫傳庭出關鎮壓農民起義這個事情。

孫傳庭是個很厲害的角色,曾經打敗了最強的一支農民軍,俘獲了高迎祥;和洪承疇一起消滅了李自成主力,李自成隻帶了18騎突圍。後來在抗擊清軍的過程中,失去崇祯的信任,被捕入獄。在入獄三年時間,李自成乘機做大,圍攻河南開封,明朝岌岌可危。但這時的朝廷已經到了無人可用的地步,崇祯隻能再次啟用孫傳庭。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孫傳庭複出

電影中崇祯帝問,“蕩平流賊需要多少兵馬?”

孫回答,“五千精兵足矣,賊寇乃烏合之衆,不足為懼。”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農民軍是烏合之衆,不足為懼,那什麼可懼?農民軍沒有經過專門的軍事訓練,組織能力也比較弱,和大明朝的軍隊比起來,确實是一群烏合之衆。為什麼烏合之衆成了大明朝的掘墓人?事實上,大明朝不是被農民軍打敗的,是被自己打敗的。

孫傳庭到潼關上任後發現問題非常嚴重。一是槍炮失靈,兵員彈藥長時間得不到補充;二是缺少軍糧;三是缺少軍饷。說白了是一個問題,就是沒錢。但沒錢的背後,是一系列錯綜複雜的問題。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軍糧不足

沒錢怎麼辦?皇帝撥不出錢來了,隻能自己去搞錢。為了籌集十萬軍饷,孫傳庭讓當地的地主豪強捐錢,結果這些豪強象征性地給了幾百兩銀子。給孫的禮品卻堆成了小山,價值遠超幾百兩。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土地豪強

孫指着桌上的禮品非常憤怒,“這些是你們給孫傳庭的”。

又揚起手中的幾百兩銀票,“這些是你們給大明朝的”。

一心想報效國家,但卻遇到層層阻礙,孫的心裡有多悲憤,可想而知。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孫傳庭籌饷

為了讓這些豪強拿出錢來,孫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收回屯田,追繳錢糧。屯田制是朱元璋時制定的,本身是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兵農合一,寓兵于農的制度,但到了後期這項政策沒有執行,田地都被地方豪強占為了己有。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屯田制名存實亡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些地主豪強應對孫傳庭的辦法是,勾結指揮使放火燒了賬冊,造冊的官員也被燒死了,死無對證,追繳錢糧的計劃泡湯。豪強們敢勾結官軍殺人放火可不簡單,因為他們朝中有人。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勾結京官

這部電影厲害的地方在于,通過簡單的畫面和簡單的台詞就表現了大明朝内部的問題:土地兼并、吏治腐敗、國庫空虛。

多疑的崇祯帝一直催着出關作戰,孫傳庭沒有辦法了,隻能采取強硬措施:殺人。戰争不是請客吃飯,孫傳庭殺豪強,抄他們的财産充公。在豪強最後的飯局上,孫傳庭說出了大明朝的病因和心酸。

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饑餓,百姓饑餓,皆因無地可耕 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源 這就是為什麼他李自成可以輸個十回八回,而我孫傳庭連一回都輸不起。

回到上面的問題,烏合之衆不可懼,可懼的是内部的腐朽。農業社會,最重要的是糧食,糧食來自土地。土地被豪強兼并,百姓沒有土地耕種,沒有飯吃,他們能不反嗎?記得一本書上說過,中國的農民是最老實最順從的人了。但凡這些農民有一口飯吃,誰願意冒着殺頭的罪鬧事,造反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後的無奈選擇。

《大明劫》:一部電影了解明朝始興終衰的根本原因

影片最後,孫傳庭和遊醫吳又可的一番對話,道盡了我國古代皇朝更替的底層規律。

孫:你覺得大明朝氣數已盡了嗎?

吳:《黃帝内經》有雲,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曆朝曆代皆是始興終衰,我朝積弊已久,非一味猛藥可以痊愈。

吳又可因為見不得朝中庸醫弄權,做了遊醫,他看到大明朝的根基已經腐朽,無法挽救了。治國如治病,非猛藥可以痊愈,作為大明朝的猛藥,孫傳庭自然救不了搖搖欲墜的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