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作者:江阿生

小時候,家人送我一個外号“破壞王”,因為我摸啥啥壞。我覺得很委屈,我隻是在這些東西壽命将到之時正好觸摸到,于是它們的毀壞都是我的原因。大明崇祯皇帝,也是如此,湊巧在亡國前投胎做了皇帝,大明亡國皇帝成了他的綽号。但事情就是這樣,在那個時間,你正好在那裡,你就要承擔結果。這都是命運的安排,這也是曆史的事實。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大明劫》的故事發生在崇祯15年,距離大明王朝的滅亡還有兩年。闖王李自成再度崛起,崇祯無奈起用獄中名将孫傳庭。崇祯問孫傳庭需要多少人馬可以平定流寇?孫傳庭堅定地回答:五千精兵即可。

孫傳庭率領大明王朝最後的精銳部隊,來到潼關迎戰。他看着這支軍隊,已經知道自己兇多吉少。五千精兵都是烏合之衆,軍備良莠不齊,軍糧幾無剩餘,軍饷亦無着落。整個軍隊軍心渙散,鬥志全無。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孫傳庭無奈之下,唯有殺了潼關地區的土豪,搶占他們的财産充作軍饷,才能練兵。可練兵還未見成效,崇祯皇帝擔心他傭兵自重,不斷催促他出關迎戰。鏡頭掃過,孫傳庭已戰死沙場。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在孫傳庭練兵同時,大明王朝也經曆着一場史無前例的大瘟疫。遊醫吳又可發現瘟疫是一種邪氣,通過空氣傳播,人們通過呼吸染病。他打破用《傷寒雜病論》醫治傷寒的表征療法,根據病人的實際病情,對重症用猛藥,醫好很多瘟疫患者。并針對瘟疫的傳播,采用隔離療法,對于遏制瘟疫傳播起到不錯的效果。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但是孫傳庭迫于出關作戰的壓力,殺光所有瘟疫病患,以免後患。

吳又可是醫生,職責是救人,在這亂世之中顯得那麼微不足道,一場戰争的死亡人數遠比自己救活的人多。吳又可看透現實,無奈回到蘇州完成著作《瘟疫論》,醫道永流傳。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明朝統治276年,黨争、宦官專權,土地兼并,吏治腐敗等等積弊已久,崇祯時代又遇到瘟疫橫行、流寇四起、東北皇太極崛起,内憂外患下,滅亡已成定局。

吳又可、孫傳庭,還會有大明王朝的統治者崇祯皇帝,他們被時代推到舞台上,他們治瘟、治軍、治國,但是所有的一切都病入膏亡,并非一劑猛藥可以救治。三人面對自己的職責都無法完成救贖,透露出英雄乏力的無奈。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崇祯自盡于景山,被稱為大明的亡國皇帝?崇祯想過大明會在自己手上滅亡麼?隻是湊巧而已,這個王朝已經從裡腐爛到外。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看完影片,覺得用這首詞總結再貼切不過。

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元)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阙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崇祯、孫傳庭、吳又可等,他們都在曆史上留下名字,而更多的是沒有名字的普通人,當做炮灰死在瘟疫,死在戰場。每個人都隻能被時代選擇,無法選擇自己所處的時代。

人生最難的事情,莫過于在最好的年紀遇到最壞的它《大明劫》

2021年,距離大明滅亡已經377年。《大明劫》真實客觀地重制了明朝滅亡時的戰争,席卷全國的瘟疫,人民如草芥般死亡。通過曆史了解今天,我們應珍惜國家的繁榮昌盛,珍惜此時的太平盛世,珍惜擁有的美好生活。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要珍惜當下,努力創造更好的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