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1757年(乾隆二十年),随着阿睦爾撒納的叛亂被鎮壓,清朝徹底消滅了蒙古準噶爾部,從此準噶爾成了一個曆史名詞,空留準噶爾盆地讓後人憑吊。雖然清朝從此解除了遊牧民族從西面和北面的巨大威脅,赢得了兩千年來中原王朝從未取得的戰略空間和安全環境,但乾隆一時的失察和好大喜功,卻為将來的邊疆問題埋下了禍根。為什麼這麼說呢?#清朝那些事#

話說,當時消滅準噶爾部的清軍,在伊犁附近,解救了被準噶爾人囚禁的阿伯克和卓的兩個孫子,一個叫波羅尼都,一個叫霍集占,他們就是史書中所說的大小和卓(和卓意為聖人的後羿)。消息傳到了北京,乾隆心想,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而且乾隆知道,新疆南部,當時稱為回部,受宗教影響很大,而這兩個人據說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嫡系子孫,在當地追随者衆多,勢力很強。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于是乾隆就想,既然大家都面對着同一個敵人,要不我就幹脆放了他們,把他們收為盟友,比以前準噶爾的噶爾丹,對他們的爺爺阿伯克和卓還要好,他們一定會念我這份感情,對我忠心耿耿,畢竟都是人嘛,一定會将心比心的。就這樣,乾隆下了诏書,讓大和卓波羅尼都擔任南疆的統治者,小和卓霍集占擔任伊犁首領。對這兩位特殊的臣子,乾隆的要求是這樣的:除了戰時支援點人力物力,跟着去打下群架,平時不用向中央交稅,隻需要每隔幾年,帶點兒禮物,來熱河看望朕就可以了,而且到時候還會賞他們一大堆錢的。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說到這裡,大家也許還記得上文中乾隆面對侵占不成,改為“歸附”的土爾扈特部是如何寬大為懷的吧?也許他是把大小和卓當成又一個渥巴錫,無非想要借此再度滿足一下自己天下共主的虛榮心。乾隆認為他把大小和卓救出苦海,還扶持他們哥倆上位,給了那麼多優惠條件,隻要是人都會感激涕零,應該不會有二心,再說化外之地本來就難以統治,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省中央政府的管理成本,又可讓四鄰“蠻夷”看到我天朝是如何的懷柔天下,勢必紛紛前來歸附,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應該說,曆史上普遍評價乾隆“好大喜功”不是沒有原因的,具體到招撫大小和卓這件事,他确實是一廂情願了,乾隆忽略了大小和卓特殊的宗教背景和在南疆當地盤根錯節的勢力,和土爾扈特部不可同日而語。是以在消滅準噶爾部不久,很快清廷又不得不對西域用兵了,因為這兩個号稱聖人後裔的家夥,公然舉兵反叛了!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那麼大小和卓為何會這樣做?僅僅是因為忘恩負義嗎?

按說他們家族,奮鬥了這麼多年,不就是為了等到這一刻嗎?而且清廷開出的這個條件,好得簡直出乎想象,就是他們在家族最鼎盛時,阿伯克和卓都沒有享受過的這份待遇。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因為蒙古準噶爾很窮,是以,每年南疆地區必須向他們進貢大量的糧食和白銀,負擔非常沉重,給噶爾丹交完保護費以後,阿伯克和卓手上也剩不了幾個錢,日子過得也是緊巴巴的。可是乾隆富得流油,他才不在乎你那點小錢呢,不僅僅不問你要,而且每次來熱河參拜皇帝的時候,你送一份禮物,皇帝會回贈你數倍乃至十多倍的賞賜,是以好多蒙古王爺,巴不得年年都去朝拜乾隆。

現在大小和卓,被準噶爾囚禁了這麼多年以後,突然被天上掉下的餡餅砸中了,按理說他們應該感激涕零才是吧?可是不然,他們居然反了!至于叛亂的動機和原因是什麼?看清代史書的記載,完全是一頭霧水。那麼史書上是怎麼說的呢?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清朝人是這樣解釋這件事的:這是兩個陰險狡詐異常而且非常不識時務的家夥,雖然皇帝對他們非常好,可是他們卻人品不好,忘恩負義,是以就叛亂了。其實這并不是事情的真相。那麼究竟什麼才是大小和卓叛亂的真正原因呢?

答案是:文明的沖突!當時的情況是,當清朝的勢力到達邊疆後,意味着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華文明,也來到了這裡,而這是對他們所信奉的宗教文明最大的威脅!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大小和卓作為宗教首領,對他們自身的弱點一清二楚:他們知道在和平競争的狀态下,儒家文明對于他們信奉的宗教文明,有着碾壓性的優勢,他們賴以立身的根本——宗教權威,就會被徹底摧毀。是以反叛,才是他們的曆史宿命!當然,這兩個人的能力也是非同小可,不但詭計多端,而且軍事才能突出,如果不是一個叫兆惠的清軍将領橫空出世,他們幾乎就成功了。

兆惠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人物。雖然他的功績,絲毫不亞于西漢時北擊匈奴的衛青、霍去病,唐朝時平定西突厥的李靖,但是他卻幾乎被曆史所遺忘。在整個收複新疆的戰役裡,最艱難最驚險的,就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亂,從新疆一直打到了阿富汗,其間的驚心動魄,波瀾壯闊,絕對讓你歎為觀止。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筆者現将收集到的資料,呈現給你——為你拉開這場史詩的序幕,重新回到了那個金戈鐵馬,英雄輩出,令人血脈贲張的年代。

大小和卓叛亂四起時,清軍的前線亂成了一團,一個從來沒有指揮過實際作戰,叫作兆惠的後勤官員,也被趕鴨子上轎,被指令率領2000人,駐守伊犁。他剛一到任,所有的準噶爾部落跟着全都叛亂了,離他最近的清軍,遠在巴裡坤,1100公裡之外,相當于北京到西安的距離。

而且更悲催的是,這個城市是一個空城,這裡距清軍的後勤中心肅州(今酒泉),相距1800多公裡,比上海到重慶還遠,都快到成都了,除了上次軍隊帶來的糧食,現在早就什麼都不剩了,想守也沒有辦法守。于是兆惠和手下的人讨論了半天,最後決定撤退。可是這個決定,兆惠是擔了風險的,嚴格意義上說,擅自放棄陣地,是有殺頭之罪的。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但是兆惠也沒有辦法向上級請示,一來二去就是兩個月,等到上級準許了,他們早就餓死了,而且這個時候已經10月份了,如果再不走,馬上就要下大雪了,到時候想走都走不了。于是兆惠當機立斷,決定立刻出發,可是他要走的這段路,長達1000多公裡,而且他手下的戰馬還不足,好多人還得步行。

不僅僅如此,他的糧食就是走這段路,基本上也是不夠吃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沿途全是蒙古準噶爾的部落,他就這兩千來人,随時都可能會被包了餃子,是以,他能走得出去嗎?為什麼一個後勤官員,卻會被用來指揮作戰,還是在局勢已經一團糟的時候

兆惠這個人,之是以能做官,全是因為他是官二代的原因,而且他最初的表現,怎麼看都是一個平庸之人。話說兆惠是雍正老媽的一個娘家親戚,說起來也算是皇親國戚,全靠着這層關系,是以最初他在軍機處當了一個秘書,不過搞笑的是,兆惠的漢字水準,大概就是念報紙都結結巴巴的樣子。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後來大概是覺得軍機處沒有什麼油水,他老爸老媽又把他活動到了刑部去,好讓他在那裡,吃了原告吃被告。兆惠對這份工作沒有什麼熱情,再加上他文化水準又不高,而當時的那些刑部案卷,都是那些科班出身的舉人進士寫的,全是之乎者也地賣弄學問。

兆惠這個文化水準,自然經常看不明白,于是也就稀裡糊塗地瞎判亂判,結果被人舉報,差點要法辦他。好在後果不嚴重,又加上他爸他媽能量大,于是又換一個政府機關繼續混。如果按照這個節奏繼續發展下去,兆惠大概也就是北京城裡,衆多無能的八旗高幹子弟中的一員。(由衷的感歎一聲,不管什麼年代,都是朝裡有人好做官啊!)那麼兆惠後來又是如何時來運轉的呢?機遇,全靠機遇!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小金川發生叛亂。兆惠這個時候正好在戶部混日子,也就是财政部高就。(看來他父母給他找的,全都是有油水的機關)。結果一不留神,被乾隆指派去前線督辦糧運,可是沒有想到,這個平常看起來庸庸碌碌的八旗子弟,突然一下就閃光了。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他一去前線,立刻就發現了後勤工作中的很多問題,揪出了很多A錢腐敗的行為,雖然他國文不好,但是數學特好,洞察力極強,随便瞟兩眼,就能把一支部隊的人數計算的一清二楚,立刻就能發現哪個省的軍隊,在吃空饷,看來他也是一個偏科嚴重的家夥。

而且他還特有心,閑來無事時,不像大多數官僚那樣躲在衙門裡嗑瓜子泡茶吹牛,還不辭勞苦不畏艱險地跑到戰場上去觀摩取經,看看大家是怎麼打仗的。不光這樣,下來後還寫總結心得,整理了一份“琅琊榜”,把大家的武功高低,排了一個座次,順便抄了一份送給乾隆。真是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熟!是以奉勸偏科嚴重的同學,若想出人頭地,不用浪費時光折騰自己的弱項,索性就把自己的特長發揮到極緻,遲早總會有用得着的時候。

乾隆一看,頓時眼前一亮,發現這個小夥子挺有創意,值得栽培,從此就開始重用他,讓他專職後勤工作,順便負責打小報告。有了最高上司的肯定,兆惠從此走上了仕途的康莊大道。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是以這次大小和卓叛亂,乾隆出兵新疆,自然而然地想起兆惠,又把前線的後勤工作交給了他,而且還給他增加了一份工作,讓他協助處理北路的軍務。雖然兆惠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一點小能耐,可是要成為三軍統帥,那也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排在他前面的人多了去了。

可是沒有想到的是,自從阿睦爾薩那叛亂開始,清軍表現奇差,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兩名主将戰死,一名投敵,五名主将被免職。突然之間,兆惠前面沒有什麼人了,是以他一個後勤官員,居然也被點名派去領兵打仗。

可惜的是,他的第一仗,一點兒也不光彩,居然是怎麼逃跑,說得好聽一點,叫作撤退。而且這次逃跑,也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由于新疆的地理特點,決定了就那麼一條路,沒有什麼花招好耍。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兆惠剛開始撤退的頭幾天,還比較順利,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剛一出城,就被準噶爾人注意到了,他們一直在後面悄悄的跟着他,之是以沒有立即動手,是他們到四面八方去招喚援兵了。兆惠他們是步騎混合,大家換着騎馬,拼了老命,一天要跑100裡地都很難,而準噶爾騎兵一人有兩三匹馬,随随便便一天就跑出個兩三百裡。

而且跑着跑着,兆惠他們就不敢狂奔了,因為周圍的蒙古準噶爾騎兵越聚越多,在他們左右兩側,相距五六百米的地方并肩前行,遠遠的,不懷好意地望着他們。是以兆惠他們不僅要跑路,而且還要保持戰鬥隊形,随時防止敵人的突然襲擊。

順便說一句,古時争戰絕不是電視中演的,列陣好了再開打。具體到當時新疆的戰事,準噶爾人都如餓狼緊追,趁你虛弱不堪時一擁而上把你滅了。幾天以後,兆惠的隊伍周圍,聚集的敵人越來越多,一會兒跑到他們前方,一會兒又分散到他們左右,從剛開始的幾百人,慢慢變成了上千人。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最後,當他們到達一個叫作鄂壘紮拉圖(應該在伊犁和烏魯木齊之間)的地方,開始紮營的時候,他們的身邊已經聚集了六七千名敵人。當寒風刮起,夜幕降臨的時候,兆惠發現,他的士兵一個個都在發抖,不僅僅是因為冷,更多的還是害怕。

連續幾天以來,他們白天不僅要趕路,而且還要随時防止敵人的突襲,晚上又要小心敵人劫營,精神随時處于高度緊張之中,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刻驚醒,好多人已經很多天,都沒有睡過一個好覺了。

為了鞏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為何反遭叛亂?01乾隆的一廂情願02大小和卓因何叛亂?03橫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兆惠明白,敵人用的是最狠的一招,和他們打心理戰,他們晚上和他們一起紮營,白天并行前進,人數越來越多,而且遲遲不動手,經常擺出沖擊隊形,快馬馳向清軍,等兆惠下令組成防禦陣型,嚴陣以待的時候,他們忽然又掉轉馬頭走了。有時候他們又攔在路中間,等清軍擺成進攻隊形,逼近他們以後,他們又讓開了大路,搞得清軍一驚一乍,這種無形的壓力,讓很多清軍士兵,精神已瀕臨崩潰。

兆惠萬萬沒有想到,他的第一仗,居然是如此的驚險,都沒有給他一個适應的機會,而且如果再這樣下去,幾乎不用敵人動手,他們自己就崩潰了。天漸漸地下來了,看着旁邊驚恐的士兵,望着遠處黑壓壓的敵人,兆惠該怎麼辦呢?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覺得文章可讀,煩請關注體元的文史沙龍。您有何看法,歡迎暢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