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1757年(乾隆二十年),随着阿睦尔撒纳的叛乱被镇压,清朝彻底消灭了蒙古准噶尔部,从此准噶尔成了一个历史名词,空留准噶尔盆地让后人凭吊。虽然清朝从此解除了游牧民族从西面和北面的巨大威胁,赢得了两千年来中原王朝从未取得的战略空间和安全环境,但乾隆一时的失察和好大喜功,却为将来的边疆问题埋下了祸根。为什么这么说呢?#清朝那些事#

话说,当时消灭准噶尔部的清军,在伊犁附近,解救了被准噶尔人囚禁的阿伯克和卓的两个孙子,一个叫波罗尼都,一个叫霍集占,他们就是史书中所说的大小和卓(和卓意为圣人的后羿)。消息传到了北京,乾隆心想,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而且乾隆知道,新疆南部,当时称为回部,受宗教影响很大,而这两个人据说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嫡系子孙,在当地追随者众多,势力很强。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于是乾隆就想,既然大家都面对着同一个敌人,要不我就干脆放了他们,把他们收为盟友,比以前准噶尔的噶尔丹,对他们的爷爷阿伯克和卓还要好,他们一定会念我这份感情,对我忠心耿耿,毕竟都是人嘛,一定会将心比心的。就这样,乾隆下了诏书,让大和卓波罗尼都担任南疆的统治者,小和卓霍集占担任伊犁首领。对这两位特殊的臣子,乾隆的要求是这样的:除了战时支援点人力物力,跟着去打下群架,平时不用向中央交税,只需要每隔几年,带点儿礼物,来热河看望朕就可以了,而且到时候还会赏他们一大堆钱的。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说到这里,大家也许还记得上文中乾隆面对侵占不成,改为“归附”的土尔扈特部是如何宽大为怀的吧?也许他是把大小和卓当成又一个渥巴锡,无非想要借此再度满足一下自己天下共主的虚荣心。乾隆认为他把大小和卓救出苦海,还扶持他们哥俩上位,给了那么多优惠条件,只要是人都会感激涕零,应该不会有二心,再说化外之地本来就难以统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节省中央政府的管理成本,又可让四邻“蛮夷”看到我天朝是如何的怀柔天下,势必纷纷前来归附,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应该说,历史上普遍评价乾隆“好大喜功”不是没有原因的,具体到招抚大小和卓这件事,他确实是一厢情愿了,乾隆忽略了大小和卓特殊的宗教背景和在南疆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和土尔扈特部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消灭准噶尔部不久,很快清廷又不得不对西域用兵了,因为这两个号称圣人后裔的家伙,公然举兵反叛了!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那么大小和卓为何会这样做?仅仅是因为忘恩负义吗?

按说他们家族,奋斗了这么多年,不就是为了等到这一刻吗?而且清廷开出的这个条件,好得简直出乎想象,就是他们在家族最鼎盛时,阿伯克和卓都没有享受过的这份待遇。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因为蒙古准噶尔很穷,所以,每年南疆地区必须向他们进贡大量的粮食和白银,负担非常沉重,给噶尔丹交完保护费以后,阿伯克和卓手上也剩不了几个钱,日子过得也是紧巴巴的。可是乾隆富得流油,他才不在乎你那点小钱呢,不仅仅不问你要,而且每次来热河参拜皇帝的时候,你送一份礼物,皇帝会回赠你数倍乃至十多倍的赏赐,所以好多蒙古王爷,巴不得年年都去朝拜乾隆。

现在大小和卓,被准噶尔囚禁了这么多年以后,突然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中了,按理说他们应该感激涕零才是吧?可是不然,他们居然反了!至于叛乱的动机和原因是什么?看清代史书的记载,完全是一头雾水。那么史书上是怎么说的呢?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清朝人是这样解释这件事的:这是两个阴险狡诈异常而且非常不识时务的家伙,虽然皇帝对他们非常好,可是他们却人品不好,忘恩负义,所以就叛乱了。其实这并不是事情的真相。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大小和卓叛乱的真正原因呢?

答案是:文明的冲突!当时的情况是,当清朝的势力到达边疆后,意味着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也来到了这里,而这是对他们所信奉的宗教文明最大的威胁!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大小和卓作为宗教首领,对他们自身的弱点一清二楚:他们知道在和平竞争的状态下,儒家文明对于他们信奉的宗教文明,有着碾压性的优势,他们赖以立身的根本——宗教权威,就会被彻底摧毁。所以反叛,才是他们的历史宿命!当然,这两个人的能力也是非同小可,不但诡计多端,而且军事才能突出,如果不是一个叫兆惠的清军将领横空出世,他们几乎就成功了。

兆惠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虽然他的功绩,丝毫不亚于西汉时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唐朝时平定西突厥的李靖,但是他却几乎被历史所遗忘。在整个收复新疆的战役里,最艰难最惊险的,就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从新疆一直打到了阿富汗,其间的惊心动魄,波澜壮阔,绝对让你叹为观止。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笔者现将收集到的资料,呈现给你——为你拉开这场史诗的序幕,重新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令人血脉贲张的年代。

大小和卓叛乱四起时,清军的前线乱成了一团,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实际作战,叫作兆惠的后勤官员,也被赶鸭子上轿,被命令率领2000人,驻守伊犁。他刚一到任,所有的准噶尔部落跟着全都叛乱了,离他最近的清军,远在巴里坤,1100公里之外,相当于北京到西安的距离。

而且更悲催的是,这个城市是一个空城,这里距清军的后勤中心肃州(今酒泉),相距1800多公里,比上海到重庆还远,都快到成都了,除了上次军队带来的粮食,现在早就什么都不剩了,想守也没有办法守。于是兆惠和手下的人讨论了半天,最后决定撤退。可是这个决定,兆惠是担了风险的,严格意义上说,擅自放弃阵地,是有杀头之罪的。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但是兆惠也没有办法向上级请示,一来二去就是两个月,等到上级批准了,他们早就饿死了,而且这个时候已经10月份了,如果再不走,马上就要下大雪了,到时候想走都走不了。于是兆惠当机立断,决定立刻出发,可是他要走的这段路,长达1000多公里,而且他手下的战马还不足,好多人还得步行。

不仅仅如此,他的粮食就是走这段路,基本上也是不够吃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沿途全是蒙古准噶尔的部落,他就这两千来人,随时都可能会被包了饺子,所以,他能走得出去吗?为什么一个后勤官员,却会被用来指挥作战,还是在局势已经一团糟的时候

兆惠这个人,之所以能做官,全是因为他是官二代的原因,而且他最初的表现,怎么看都是一个平庸之人。话说兆惠是雍正老妈的一个娘家亲戚,说起来也算是皇亲国戚,全靠着这层关系,所以最初他在军机处当了一个秘书,不过搞笑的是,兆惠的汉字水平,大概就是念报纸都结结巴巴的样子。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后来大概是觉得军机处没有什么油水,他老爸老妈又把他活动到了刑部去,好让他在那里,吃了原告吃被告。兆惠对这份工作没有什么热情,再加上他文化水平又不高,而当时的那些刑部案卷,都是那些科班出身的举人进士写的,全是之乎者也地卖弄学问。

兆惠这个文化水平,自然经常看不明白,于是也就稀里糊涂地瞎判乱判,结果被人举报,差点要法办他。好在后果不严重,又加上他爸他妈能量大,于是又换一个政府单位继续混。如果按照这个节奏继续发展下去,兆惠大概也就是北京城里,众多无能的八旗高干子弟中的一员。(由衷的感叹一声,不管什么年代,都是朝里有人好做官啊!)那么兆惠后来又是如何时来运转的呢?机遇,全靠机遇!

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小金川发生叛乱。兆惠这个时候正好在户部混日子,也就是财政部高就。(看来他父母给他找的,全都是有油水的单位)。结果一不留神,被乾隆指派去前线督办粮运,可是没有想到,这个平常看起来庸庸碌碌的八旗子弟,突然一下就闪光了。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他一去前线,立刻就发现了后勤工作中的很多问题,揪出了很多贪污腐败的行为,虽然他语文不好,但是数学特好,洞察力极强,随便瞟两眼,就能把一支部队的人数计算的一清二楚,立刻就能发现哪个省的军队,在吃空饷,看来他也是一个偏科严重的家伙。

而且他还特有心,闲来无事时,不像大多数官僚那样躲在衙门里嗑瓜子泡茶吹牛,还不辞劳苦不畏艰险地跑到战场上去观摩取经,看看大家是怎么打仗的。不光这样,下来后还写总结心得,整理了一份“琅琊榜”,把大家的武功高低,排了一个座次,顺便抄了一份送给乾隆。真是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熟!所以奉劝偏科严重的同学,若想出人头地,不用浪费时光折腾自己的弱项,索性就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迟早总会有用得着的时候。

乾隆一看,顿时眼前一亮,发现这个小伙子挺有创意,值得栽培,从此就开始重用他,让他专职后勤工作,顺便负责打小报告。有了最高领导的肯定,兆惠从此走上了仕途的康庄大道。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所以这次大小和卓叛乱,乾隆出兵新疆,自然而然地想起兆惠,又把前线的后勤工作交给了他,而且还给他增加了一份工作,让他协助处理北路的军务。虽然兆惠这个时候,表现出了一点小能耐,可是要成为三军统帅,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排在他前面的人多了去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自从阿睦尔萨那叛乱开始,清军表现奇差,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两名主将战死,一名投敌,五名主将被免职。突然之间,兆惠前面没有什么人了,所以他一个后勤官员,居然也被点名派去领兵打仗。

可惜的是,他的第一仗,一点儿也不光彩,居然是怎么逃跑,说得好听一点,叫作撤退。而且这次逃跑,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由于新疆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就那么一条路,没有什么花招好耍。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兆惠刚开始撤退的头几天,还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刚一出城,就被准噶尔人注意到了,他们一直在后面悄悄的跟着他,之所以没有立即动手,是他们到四面八方去招唤援兵了。兆惠他们是步骑混合,大家换着骑马,拼了老命,一天要跑100里地都很难,而准噶尔骑兵一人有两三匹马,随随便便一天就跑出个两三百里。

而且跑着跑着,兆惠他们就不敢狂奔了,因为周围的蒙古准噶尔骑兵越聚越多,在他们左右两侧,相距五六百米的地方并肩前行,远远的,不怀好意地望着他们。所以兆惠他们不仅要跑路,而且还要保持战斗队形,随时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顺便说一句,古时争战绝不是电视中演的,列阵好了再开打。具体到当时新疆的战事,准噶尔人都如饿狼紧追,趁你虚弱不堪时一拥而上把你灭了。几天以后,兆惠的队伍周围,聚集的敌人越来越多,一会儿跑到他们前方,一会儿又分散到他们左右,从刚开始的几百人,慢慢变成了上千人。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最后,当他们到达一个叫作鄂垒扎拉图(应该在伊犁和乌鲁木齐之间)的地方,开始扎营的时候,他们的身边已经聚集了六七千名敌人。当寒风刮起,夜幕降临的时候,兆惠发现,他的士兵一个个都在发抖,不仅仅是因为冷,更多的还是害怕。

连续几天以来,他们白天不仅要赶路,而且还要随时防止敌人的突袭,晚上又要小心敌人劫营,精神随时处于高度紧张之中,一有风吹草动就立刻惊醒,好多人已经很多天,都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为了巩固新疆,乾隆扶植大小和卓上位,为何反遭叛乱?01乾隆的一厢情愿02大小和卓因何叛乱?03横空出世的兆惠04兆惠的出身

兆惠明白,敌人用的是最狠的一招,和他们打心理战,他们晚上和他们一起扎营,白天并行前进,人数越来越多,而且迟迟不动手,经常摆出冲击队形,快马驰向清军,等兆惠下令组成防御阵型,严阵以待的时候,他们忽然又掉转马头走了。有时候他们又拦在路中间,等清军摆成进攻队形,逼近他们以后,他们又让开了大路,搞得清军一惊一乍,这种无形的压力,让很多清军士兵,精神已濒临崩溃。

兆惠万万没有想到,他的第一仗,居然是如此的惊险,都没有给他一个适应的机会,而且如果再这样下去,几乎不用敌人动手,他们自己就崩溃了。天渐渐地下来了,看着旁边惊恐的士兵,望着远处黑压压的敌人,兆惠该怎么办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如您觉得文章可读,烦请关注体元的文史沙龙。您有何看法,欢迎畅所欲言,期待您的指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