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薩特相遇前,波伏瓦就已在思考獨立愛情 | 波伏瓦的開放關系(1)從小就思考女性在愛情和家庭中的角色遇到薩特前,與他人的熱烈愛戀

作者:G小姐的情愛探索

說到波伏娃和薩特,對比起他們的哲學思想,可能更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們之間那段著名的“開放式關系”。

對此,不少人會認為,盡管這是開放關系,但波伏瓦是“受害者”,她犧牲自己的幸福以成全薩特的風流。在以他們關系為背景的電影《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中,也是重點表現了薩特的自由風流,和波伏瓦對此的妒忌痛苦。

總之,

與薩特相遇前,波伏瓦就已在思考獨立愛情 | 波伏瓦的開放關系(1)從小就思考女性在愛情和家庭中的角色遇到薩特前,與他人的熱烈愛戀

《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電影海報

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這段開放式關系真的隻是波伏瓦的妥協嗎?

前段時間看了波伏瓦的傳記《成為波伏瓦》,發現并非如此。書裡引用了波伏瓦很多從未出版的日記信件,試圖把她從薩特的陰影中拉出來,呈現一個真正的波伏瓦形象,以及她和薩特之間的關系——其實,對波伏瓦來說,薩特并沒有那麼重要。

如果讀者能夠接受并不是所有女性都想要“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以及并不是所有原創的思想都來自男性哲學家,那麼也許我們就可以重新解讀波伏瓦和薩特的故事。

——《成為波伏瓦》

下面就結合這本書,來分享一下他們之間的真實關系,以及從中可以得到的啟發(PS:為避免篇幅過長,将拆分成幾篇文章講述)。

與薩特相遇前,波伏瓦就已在思考獨立愛情 | 波伏瓦的開放關系(1)從小就思考女性在愛情和家庭中的角色遇到薩特前,與他人的熱烈愛戀

為了更好地了解波伏瓦,不妨先從她的成長說起。

波伏瓦出生于巴黎一個保守的富裕家庭。她從小就喜歡閱讀,通過廣泛閱讀名著,她彌補了自己缺失的性教育,也啟發她去思考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

例如,《小婦人》裡面的女主角不願意做家務,因為這讓她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就讓波伏瓦想:

為什麼仍有那麼多的女性需要做家務,而男人卻不用?

如果愛對于女人來說意味着必須犧牲很多,而男性卻不需要,那麼這種犧牲值得嗎?

女人要怎麼做才能既不辜負自己也不辜負别人?

早在1926年,18歲的她就在日記中問自己:作為女性,究竟要保持多少自我,以及放棄多少自我。

後來,她得出的結論是,自己想要的是一種“愛情兼友誼的關系”,是“一種能陪伴我一生,而不是吞噬我一生的愛”。她認為愛情不應該是愛情的全部,而應該隻是生活的錦上添花。

可以看到,自少女時代開始,波伏瓦就已經嘗試擺脫既有的傳統兩性角色,探索新型的平等的兩性關系。

與薩特相遇前,波伏瓦就已在思考獨立愛情 | 波伏瓦的開放關系(1)從小就思考女性在愛情和家庭中的角色遇到薩特前,與他人的熱烈愛戀

波伏瓦在遇到薩特前,就已經與别的男子有過熱烈的愛戀。

她有一個青梅竹馬的表哥,名。從小,她就被雅克的自信迷住。在和他的相處中,波伏瓦感覺到自己能夠吸引男人的不僅僅是身體,還有頭腦和思想。在此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她都自己以後要嫁給他,甚至是遇到薩特後,她依然對雅克念念不忘。

後來,在1929年春夏,她邂逅了巴黎高師男學生。當時的馬厄已經結婚了,在一次研讨班上,她看到馬厄上台演講,被他的樣貌迷住,後來波伏瓦主動結識馬厄,不久他們便墜入了愛河。馬厄還給波伏瓦起了一個跟随她一生的外号:海狸。

在波伏瓦遇到薩特前,馬厄就已經在波伏瓦心中占了重要位置。在她看來,馬厄不僅有一張“賞心悅目的臉”,還鼓勵她去探索自己,這段時光裡她充滿快樂。

與薩特相遇前,波伏瓦就已在思考獨立愛情 | 波伏瓦的開放關系(1)從小就思考女性在愛情和家庭中的角色遇到薩特前,與他人的熱烈愛戀

(下篇再續)

更多文章

《第二性》:在性啟蒙的路上,女性會碰到更多的危機

女性們,請在性上大膽一些

性感,也可以很“進階”

我是G小姐,公衆号「G小姐的自由世界」,分享愛、情感和心靈,帶你穿過紛繁的表象,從深處了解性與愛。如果對您有啟發,歡迎點贊、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