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仲景抗疫,用親媽試藥,寫出《傷寒論》不一樣的小張戰勝瘟疫

作者:易水生活

1871年前,在南陽涅陽縣,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老張家出生了一個男孩。

自古大人物在曆史上出場那天,都會天降異象,比如劉邦出生的時候,《史記》中記載:

“其先劉媪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産高祖。

估計,司馬遷寫劉邦的時候,劉家人一定是拿着30米長的大砍刀,看着司馬遷寫的。

但是,翻遍整個曆史資料都沒有發現小張出生的時候有什麼天降異象,是以老張就給他起了一個平平無奇的名字,就一個字機,全名張機,字仲景。

後來張機出名了以後,大家才開始叫他張仲景。

古人叫字或者号,一般都表示尊重。

其實張仲景壓根就沒有想到,他會被人尊重,更沒想到他能成為一代醫聖。

張仲景抗疫,用親媽試藥,寫出《傷寒論》不一樣的小張戰勝瘟疫

雖然小張出生那天,沒有發生任何天降異象。

但是童年時期,小張确實表現出了和大家不一樣的地方。

其他小朋友在玩撒尿和泥的時候,小張特别喜歡看醫學類的書。

小張生活的年代正好是東漢末年,戰亂四起,瘟疫橫行的年代。

從小就見慣了死人的張仲景就立誓:一定要成為一個醫生,救好多好多人。

正好張仲景有一個叔叔叫做張伯祖,是南陽一帶的名醫。

有一天張伯祖出去看病,順便帶上了張仲景,他親眼目睹了叔叔治病的整個過程。

張仲景當時就笃定了: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啊?這不就是有意義的人生嗎?!

從此以後,張仲景就拜師學醫他叔叔,整天跟着外出看病。

張伯祖也教育張仲景:想當一個好醫生,沒有什麼竅門,隻有勤求古訓,博采衆方,親自試驗、至死不渝。

這一句徹底點醒了張仲景。

張仲景抗疫,用親媽試藥,寫出《傷寒論》不一樣的小張戰勝瘟疫

從那以後,張仲景隻要一有時間就在家鑽研醫學典籍。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的積累,張仲景10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很通透地掌握了《黃帝内經》、《難經》等重要醫學經典。

再加上張仲景對醫學技術的刻苦鑽研,醫學技術飛速提升,小小年紀在南陽居然有了名氣。

當時東漢末年一位特别出名的名士何颙,見到張仲景以後,跟他說:

你将來長大以後,啥也别幹,就當醫生肯定是傳世名醫。

張仲景聽了笑着回答:“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

事實證明,何颙說的太準了。

後來張仲景做官做得還真不咋滴,别人當官的時候,衙門裡都是打官司,判案的。

但是張仲景做官的時候,衙門裡都是找他看病的。

當時都稱他為坐堂醫生。

如果僅僅靠技術驚人,張仲景或許還成不了醫聖,畢竟醫學曆史上高手實在太多了。

但是接下來,張仲景幹了一件事,直接奠定了他醫聖的地位。

而且曆史上,僅此一位。

張仲景抗疫,用親媽試藥,寫出《傷寒論》不一樣的小張戰勝瘟疫

東漢末年時期,發生了好多可以載入史冊的重大瘟疫。

比如,東漢桓帝時期發生了大疫三次,靈帝時期大疫五次,獻帝建安年間的瘟疫更是可怕。

每次瘟疫一來十室九空都是正常的事情,最嚴重的一次就是張仲景親身經曆的那次,連他媽都被感染了。

而且也是那一次,曆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七子,因為瘟疫,居然死了四個。

曆史記載那場瘟疫,不光是人,連南陽的雞差不多都雷射了,而且被感染的人三分之二都死于傷寒。

從小就立志救好多好多人的張仲景,決定要跟瘟疫好好鬥一鬥。

張仲景親自采集藥材,親自熬藥,讓自己的親媽親自嘗藥。

試了半年多,張仲景居然把他們給治好了,居然研究出了專門對抗瘟疫治療傷寒的藥方。

然後趕快在社會上廣泛分發出去,是以提前結束了那場瘟疫,拯救了無數人的性命,張仲景也是以一戰成名。

并且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奠定了醫聖的地位。

張仲景抗疫,用親媽試藥,寫出《傷寒論》不一樣的小張戰勝瘟疫

張仲景到了晚年的時候,醫學技術基本上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當時他見到侍中王仲宣,這時王仲宣才二十多歲,張仲景卻斷定說他有病。

還告訴他這種病四十歲才發作,先掉眉毛,眉毛掉完後半年就會死。

王仲宣根本不聽他胡說八道,也沒吃他開的藥方。

結果二十年後,王仲宣先掉眉毛,眉毛掉完就挂了。

張仲景是醫學史上唯一個能稱為醫聖的人,對中醫文化和傳承,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