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拿下名廚組“廚王”,廣州酒家廚師長甯銘文:作品貼近市場,符合街坊口味

作者:羊城派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周聰

11月2日,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産業文化交流活動在汕頭開幕。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及香港、澳門地區共135名廚藝大師雲集汕頭同台競技。

比賽中,中式烹調(廣府菜)名廚組可以說是競争最激烈的組别之一。不僅參加角逐的粵菜師傅衆多,還要面臨來自港澳粵菜大廚的挑戰。粵菜師傅甯銘文憑借“一魚雙味”“吉祥葫蘆”“幹炒牛河”以及“香燒醉酒肉”四道菜肴,力壓其他粵菜師傅一舉奪魁,成為該組别的灣區廚王。

拿下名廚組“廚王”,廣州酒家廚師長甯銘文:作品貼近市場,符合街坊口味

掌廚超16年,從髒活、累活做起

甯銘文今年38歲,是來自廣州酒家的廚師長,至今已經掌廚超過16年。說起自己的經曆,他笑說當初僅是為了生活而嘗試入行,沒想到後來就慢慢愛上了這個行業。

從2005年起,甯銘文就在廣州酒家做粵菜烹饪。從最開始在廚房打雜學藝,到現在成為廣州酒家廚師長,練習與思考是他每天不變的功課。

剛進廣州酒家的時候,甯銘文也是從一些髒活、累活做起,比如幫師傅收拾鍋上、竈上的衛生等,後來才有機會去切東西、洗東西。

過程中,他開始慢慢認識了廚房裡用的原料,認識了質感、标準,然後通過質感和标準認識了食材,知道了食材的新鮮程度或用途後,才去做“打荷”,就是看師傅炒菜。

學徒兩年,甯銘文終于迎來上鍋的機會。“這意味着師傅看上你了,從這時候師傅會正式開始教你炒菜”。

菜如何成型,火候該如何把握?“有時候師傅的一句交代,我們需要大量的反複練習,才能領悟。當我們領悟後展現給師傅看,師傅滿意了,我們就可以當師傅了。”甯銘文回憶,這是最苦的時候,也是最快樂的時候。每天下班後,他都要在廚房裡留下練習。

說起學廚的經曆,甯銘文認為學東西隻要不怕累,不怕髒,廚房就沒有什麼是高難度的、學不會的。做廚房工作的過程裡,最主要的一個是體驗,還有一個是經曆,因為本身做廚師就是一個生活的積累,積累得越深,知識就越深。

“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複做”

為了這次比賽,甯銘文仿佛又回到了學廚時的日子。每天下班後繼續留在廚房研究如何把握好火候,讓炒出來的牛河顔色金黃、香味撲鼻。

在甯銘文看來,“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複做,這是一個業态。”通過反複嘗試,每做好一道菜就拿給師傅品嘗,并不斷改進手藝,漸漸掌握了炒河粉的最佳火候。

說起取勝的秘訣,甯銘文認為,自己作品最大的特點就是“貼近市場,符合大衆街坊的口味”。在他看來,一道菜品是否出色,不僅要考慮到色、香、味、造型等,更需要受到市民食客的認可。隻有貼近市場,受到人民的喜愛,這道菜才有生命力,才能獲得成功。(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