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台海網

台海網11月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錢玲玲/文常海軍/圖)推動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推進人才強市戰略、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提高全民保障水準、營造良好用工環境……緊貼新時代人民群衆美好生活需要,未來五年,廈門人社部門将持續送出一系列“民生禮包”。
昨日,廈門市人社局召開新聞釋出會,局長李宗澤就剛剛釋出的《廈門市“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專項規劃》進行解讀。李宗澤表示,“十三五”期間,廈門市人社部門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高素質高顔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落實就業優先、促進人才優先、健全社會保障、改善勞動關系和優化公共服務等方面取得了較大成效,為“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十四五”,新格局新作為,一張滿載着“民生溫度”的人社領域藍圖,在廈門人民面前徐徐展開。
1 加強就業促進行動
推動更加充分更高品質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十四五”期間,廈門将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促進長效機制,激發創新創業帶動就業,積極開展重點群體精準就業幫扶工作。
同時,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力度,擴大創業扶持政策對象範圍,簡化辦理流程,加大優惠力度,為更多群體參與創新創業增添動力。
在精準幫扶就業困難群體方面,廈門将完善就業困難群體資料庫,強化就業困難群體實名制登記工作;增強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援助力度,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強化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確定零就業家庭動态清零。
此外,廈門還将加強失業風險動态監測,發揮就業大資料平台優勢,打通企業與勞動者的資訊溝通管道,鼓勵開發社群公益就業、居家就業、社群輔助就業等崗位,完善就業困難群衆的就業援助機制。
2 推進人才強市戰略
構築人力資源發展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十四五”期間,廈門将加快推進人才強市戰略,深入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人才交流合作機制,完善人才保障和激勵政策,激發創新創業人才活力,推動人才工作市場化、專業化、科學化,為經濟社會全方位高品質發展超越提供高素質人才隊伍支撐。
同時,加強與重點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搭建高校引才聯絡平台,強化線上線下招聘服務,鼓勵本地高校畢業生留廈就業創業,推進高校畢業生引進工作。
此外,廈門還将推動海外高端人才引才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多元引才管道,吸引海外高端人才來廈對接、落地發展;依托産業發展培育人才,推進人才教育訓練基地建設,提升本土人才素質水準。
3 推進技能強市戰略
打造高技能人才隊伍
新時代呼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十四五”期間,廈門将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加大技工院校建設力度,建構學校、企業、行業、教育機構間交流合作平台,擴大職業教育社會認知度。到2025年,廈門技師學院在校生力争超萬人。
廈門技師學院舉辦技能大賽,全方位培育高技能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将推動金磚國家各類人才技能教育訓練合作,加快引進和培養金磚國家專家、創新人才和技能人才。廈門技師學院院長張家雄表示,10月20日,廈門技師學院正式挂牌成立“金磚新工業能力提升教育訓練基地”,目前已基本完成增材制造、廣電和通信裝置電子裝接工、華為認證ICT工程師等三個短期教育訓練項目的課程體系,将面向“金磚+”國家在華企業員工開展教育訓練;預計11月底,還将舉辦3個“金磚賽道”技能比賽。
接下來,廈門技師學院還将積極促成技能留學生計劃盡快落地,為“金磚+”國家培養更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在“金磚+”國家設立海外技術技能人才教育訓練基地;繼續深化與“金磚+”國家之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為新工業革命夥伴關系創造堅實的人力資源支撐,實作“金磚+”國家工業能力的整體提升。
4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提高全民保障水準
未來,在廈門,老百姓将更加實在地感受到安全感的提升。“十四五”期間,廈門将健全覆寫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構築與本市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現代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全民共享,優化社會保障服務工作,推進民生福祉達到新水準。
同時,紮實推進社會保險參保擴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健全部門資訊動态共享機制,實施精準擴面,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寫面。
此外,廈門還将推動建構預防、補償、康複三位一體的工傷保險體系,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積極推進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全覆寫。
5 營造良好用工環境
打造和諧勞動關系典範城市
和諧的勞動關系,能大大增強勞動者的幸福感。以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為基點,“十四五”期間,廈門将優化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提升勞動人事争議處理效能,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建構和諧勞動關系典範城市。
◆良好的就業環境,吸引高校畢業生留廈就業
全面貫徹實施《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健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機制;暢通舉報投訴管道,落實首問責任制,健全執法自由裁量基準制度;加強欠薪源頭治理,保障農民工按時足額獲得勞動報酬。
此外,廈門還将完善調解仲裁機建構設和仲裁辦案制度,探索規範新就業形态用工形式,探索建立具有廈門特色的和諧勞動關系模式,營造良好用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