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虎口脫險》

作者:劉煲的故事

這是一部反映二戰時期三名英國飛行員從敵占區勝利大逃亡的電影。故事梗概就是三名英國空軍飛行員在巴黎上空跳傘(我沒看到開頭,是從這個點開始看的),相約到巴黎一個叫做土耳其浴室的地方集合,然後去歌劇院刺殺德軍首領,然後再逃離巴黎。

觀《虎口脫險》

這部電影最好玩的是觀賞性很強。整個過程充滿了搞笑過程,幾乎所有情節都帶着西方人那種诙諧幽默的風格,看起來絕不會出現困倦感,隻會跟着情節一路歡笑。

如果稍微思考下,則能夠在搞笑情節掩蓋的下面,找到當時社會的一些真實回報。

有兩方面值得認真反思的地方。第一個是法國人(嚴格說是巴黎人)在整個事件當中的作用。可以這樣說,如果缺少了巴黎人的幫助,他們三個皇家飛行員隻有束手待斃的份兒,什麼也做不了。當然影片中有所誇張,但是片中涉及到的巴黎人,不論是戶外工作的油漆匠,還是歌劇院裡面的指揮家,修道院的嬷嬷,表演皮影戲的姑娘,還有許多接觸到英國飛行員的巴黎人,他們無一例外都立刻行動起來,為三名飛行員提供了最大可能的幫助。

觀《虎口脫險》

這讓我想到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古訓。德國法西斯發動了二次世界大戰,利用閃電戰,倚仗自身雄厚的軍事實力,很快就攻占了整個法國。但是很明顯,這是非正義的侵略戰争,全體法國人無時無刻不在想方設法把侵略者趕出去。正是有着這樣的民心向背基礎,才有了影片當中巴黎人的奮不顧身,一旦有機會給侵略者制造麻煩,那就當仁不讓,不怕犧牲,勇敢行動。

正如抗日戰争期間我國出現了以汪精衛為代表的許多漢奸一樣,當年德國占領法國以後,也出現了許多法奸。人與人不一樣,這也是無可避免的悲劇。但是影片中不知為什麼,回避了這樣的事實,所有該事件接觸到的法國人,雖然也都怕死,但是他們沒有退縮,而是用自己的智慧與力量與德國鬼子鬥智鬥勇,并最終取得了勝利。我想,如果在情節當中安排上一些不那麼閃光的情節,看起來是不是更真實一些呢?

觀《虎口脫險》

我們近些年拍了許多反映抗日戰争的影視作品,因為其中過分誇大抗日英雄人物能力的原因,被稱為抗日神劇。正面人物幾乎無所不能,而日本鬼子則顯得是那麼懦弱,那麼傻乎乎的,任憑擺布,随便怎麼弄一下就去領了便當。

這部《虎口脫險》,也存在類似的情況,但是表現的具體手法存在東西方文化差異。英雄人物的塑造上,沒有我們那麼極端,他們是一種群像的畫法。裡面的正面人物并沒有哪一個格外的突出,各有特點,各有所長,互相配合着完成了任務。但是另一面,對德國鬼子的無能的描繪,則與我們差不多。好人當然要勝利,既然我們勝利了,肯定就是敵人愚笨,那麼不管用怎樣的誇張手法展現勝利者的智慧與勇敢,展現失敗者的膽怯與蠢笨,也就都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觀《虎口脫險》

寫到這裡,我好像突然有些明白了為什麼抗日神劇那麼誇張的情節,卻還是層出不窮,并且不缺少觀衆。最重要的是它們所反映的最終結局,不存在誇張成分。我們經過八年艱苦抗戰,确确實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個事實,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也是抗日神劇的最底層邏輯。

在這個底層邏輯基礎上,剩下的就是如何反映勝利的過程。站在觀賞者的角度來拍攝,肯定是所有影視作品出品人的不二選擇。那麼怎麼讓觀衆在欣賞的時候感覺到爽?這個目的,是導緻抗日神劇裡面出現那些神情節的原因。因為拍片子首先你要收回成本,要賺錢,那麼在政治正确的基礎上,讓大家喜歡看,讓大家都來看,就一定要揣摩觀衆心理,用一些不可能存在的情節來吸引觀衆了。

觀《虎口脫險》

當然,想是一回事,結果又是一回事。至于究竟有沒有達成初衷,需要票房來回答了。我想,這部《虎口脫險》的票房,應該不會差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