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這大概是關于意大利最沒有争議的話題——根據CNN的一項調查,說起意大利,全球80%以上的受訪群眾,首先想到的,就是披薩Pizza。

無論你是鐘情文藝複興的藝術青年,還是醉心于古羅馬建築的曆史愛好者,或者是被《托斯卡納豔陽下》洗腦的旅遊達人,看完上面這些精神大餐,再吃一頓正宗的披薩,總是少不了的。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作為風靡全球的快餐美食,披薩Pizza可能是全世界接受度最高的食品,沒有之一。

無論是在它的發源地意大利那不勒斯,還是在它發展壯大的美國,無論在中東,還是亞洲的新興經濟體,我們處處都能看到這張面餅承載的人類餐飲曆史。

請别忽略這點——意大利的确有燦爛的文明和傑出的藝術成就,也誕生了法拉利、蘭博基尼、杜卡迪這樣的工業藝術品,但是,全世界很少有像披薩這樣的,如此平易近人,卻又如此風靡世界。隻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披薩的故事。

現在每一年全世界各家餐館售出的披薩總數,超過50億張;如果再加上人們在家烤制的披薩,基本上可以說,披薩是真正的地球食品,廣受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走到哪裡,不知道吃什麼時,點披薩總是不會錯的。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坊間關于披薩的來源,有很多不同的故事版本。當然我們最喜聞樂見的版本,就是馬可波羅在遊曆東方之後回到意大利,懷念中國的餡餅和餃子,随後他就把融合了東方美食藝術的餡料,放在了大餅上。

故事很美好,可惜,這隻是個虛構的故事而已,沒有什麼紮實的史料支撐。

目前關于披薩最古老的記載,可以追述到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古埃及,在地中海沿岸多地,都出現了在小麥制成的面餅上,塗抹芝士,并放上一些香草和肉類的美食,這就是披薩的原型。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維吉爾曾在他的名著《埃涅阿斯紀》中,描述了早期披薩的樣子——“他們拿出薄薄的面餅,在上面撒上在樹林裡找到的蘑菇和香草,然後狼吞虎咽地把餅吞下。”

這聽起來就像是披薩這種快餐食品,應該有的樣子。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近年來,随着考古事業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又在意大利南部的西西裡島上發現了距今3000年前的人類遺址中,就有制作面餅和餡料加工的工具。

當年雄霸歐亞大陸的波斯君王大流士一世,也曾在他的士兵中推行一種在盾牌上烤餅的烹調技巧——一開始,士兵隻是出于友善,把面包打成扁狀放在盾牌上烤制,後來逐漸加上了芝士和棗子。

隔着螢幕,我都能聞到酥脆的味道。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經過歲月的漫長進化,如今披薩的主要消耗地,是大洋彼岸的美國——據統計,全球大約60%的披薩是由美國人民所吃掉的,而不是披薩的發源地意大利。

是以美國人民是有多愛吃披薩???

一種美食,漂洋過海,在全球落地生根,這是怎麼做到的?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雖然披薩這樣東西,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2000多年,但是它真正登堂入室,卻隻是近200年的時間——飽覽群書的你,從來沒有聽說過,有哪位王公貴族或者大作家較長的描述自己吃披薩的過程吧?那就對了,因為從頭到尾,披薩就是下裡巴人、親民到底的大衆食品,就是圖個友善快捷。

從古羅馬時代,跨越漫長的中世紀和文藝複興時代,披薩一直作為一種快餐食品,在老百姓中流傳着——隻不過,當年的披薩除了面餅和如今的不太一樣,也使用了豬油提香。沒辦法,窮苦老百姓就是想多吃點油水而已。

1760年,在意大利中南部的港口城市那不勒斯 ,悄然發生了一件影響披薩命運的小事。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作為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那不勒斯最多的就是窮苦的搬運工,當地人稱他們為Lazzaroni,意大利語意為叫花子。這其中的很多人,都家徒四壁,甚至有人窮得住的地方都沒有,隻能睡在街上。

對于這樣的一群人來說,能有一種既能填飽肚子、還有足夠油水、口味還不錯的快速食品,簡直就是剛需。

披薩,就是這一階層最喜愛的食物。但是以前的豬油配方,還是太油膩了。

1760年,來自美洲新世界的蕃茄,曆史上第一次抵達了地中海沿岸。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是的,你沒有看錯——西歐國家食用蕃茄的曆史,是從1760年開始的。

人們很快發現,給油膩的披薩上,撒上蕃茄、芝士和香腸,頓時,整個格調和口味就完全不一樣了。這種後世的經典搭配,迅速地在那不勒斯流行開來。

但是對于上流社會來說,這種油膩的居然用手吃的食物,簡直令人作嘔。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随着時間的推移,披薩開始悄然在社會上層人士中也流行開了。

大作家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三個火槍手》作者)曾在他的作品中,熱情洋溢地贊美那不勒斯披薩上的各種餡料,他還說過,兩片披薩當早飯正好,如果有一整個的話,就夠一家人吃了。

時任那不勒斯國王的費迪南德,還專門在自己的宮殿中修建了一個烤披薩的爐子,這也在貴族間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一開始還勸國王别吃這種“下等人的食物”,後來發現不光國王吃了停不下來,這種美食的誘惑的确很難抵擋。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說到那不勒斯的披薩,那就必然要提到Pizzeria Brandi,這家同樣始建于1760年的老店。

如果當年就有米其林星級餐廳體系的話,這家絕對會是平價美食的天花闆——就是在這家餐廳,1889年,意大利統一的那一年,走進了兩位不尋常的客人,意大利的國王烏爾貝托一世和他的王後瑪格瑞塔。

吃厭了法式大餐的國王和王後,想要換換口味,于是他們叫來了那不勒斯的當時師傅,給他們準備最具有當地特色的美食。

師傅絞盡腦汁,給國王王後準備了3個披薩,其中王後對上面有着蕃茄、Mozzarella芝士和羅勒的這個贊不絕口。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這也就是後來名揚天下的Pizza Margherita,它從此成為全世界披薩愛好者必然要吃的一道美食。

是以你就能明白,那不勒斯人對于披薩是多麼的驕傲,你甚至可以對這座城市最鐘愛的一代球王馬拉多納不感冒,但是你如果敢在那不勒斯說披薩的壞話,那肯定是全城喊打的悲慘結果。

不過,披薩真正的風靡世界,靠的并不是王公貴族,而是萬千意大利移民的勤勞雙手。

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随着大量意大利移民來到北美大陸,披薩也跟着他們漂洋過海,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旅途。

1905年,整個北美第一家披薩餐廳Lombardi's,在紐約曼哈頓開業大吉。這家店至今仍在,紐約的小夥伴們可以有時間去嘗嘗看,還是當年的烤爐烤出來的味道。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最初的披薩店,隻是局限在意大利移民比較多的幾個城市,如紐約、芝加哥、費城;一開始也隻有意大利移民鐘愛披薩,大部分local的山姆大叔還是敬而遠之的。

情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有了很大改觀——大量的美國士兵榮歸故裡,他們在歐洲已經習慣了有披薩吃的日子,回到美國發現,家鄉原來也開始有了披薩;加上這時段有多位意大利裔美國電影明星嶄露頭角,吃意大利菜也成了時髦的事。

1958年,後來開遍全世界的Pizza Hut必勝客,在美國堪薩斯州的Wichita開出了第一家店*(如今還在,有情節的可去瞻仰)。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披薩連鎖店,很快成為了全美風行的大趨勢——在随後的1968年,Domino's 多美諾披薩也誕生了;1984年,棒約翰Papa John's也問世了。

美國大陸成為了披薩文化爆炸的核心,有意思的是,這種風潮吹回了歐洲大陸,意大利和周邊國家的歐洲人也比以前更愛吃披薩了。

當然,堅持吃那不勒斯式薄底披薩的,是不會接受美國芝加哥式的厚底披薩的(也就是我們在必勝客能吃到的那種)。

這是标準那不勒斯式的薄底,更為香脆。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這則是芝加哥式的厚底的,明顯面粉更多,用料會更多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意大利至今還有很多人,完全不接受厚底的披薩;但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好吃才是王道,各花入各眼,能夠适應全世界70億人的不同口味,才是真正的世界美食。

說了這麼多披薩的故事,其實有一件事情,至今仍有争議。

那就是關于披薩Pizza的定義——是不是在面餅上鋪上芝士和其他餡料,拿到爐子裡烤一烤,出來的就是披薩?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對此,19世紀的那不勒斯人和如今的大部分意大利人,一定會睜圓了眼睛跟你拼命。

他們能夠跟你說出一大堆理由,為什麼隻有意大利,隻有那不勒斯的披薩,才能被稱為真正的披薩。

但是,我們作為走南闖北的旅行家和美食家,對于這種說法,持保留态度。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在法國的阿爾薩斯地區、德國西南部,以及瑞士,流行着一種德語叫做Flammenkuchen(法語叫做tarte flambée)的美食,直譯過來,應該叫“火烤蛋糕”,就長這樣。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上面一般是放着洋蔥、火腿和芝士。

你說這是披薩吧,一般為了避免版權糾紛,店家會把Flammenkuchen做成​方形,或者不那麼圓的圓形,省的人們誤解這是披薩。但是從實質上來說,制作工藝​和餡料的确和披薩極其類似。

再比如,土耳其有一種國民食品,叫做Lahmacun​,看樣子就知道,這貨不是披薩的表兄就是表弟。

意大利對世界的最大貢獻,恐怕就是這種有2000年曆史的食物發源于意大利,成長在美國披薩,還是那不勒斯的最正宗漂洋過海,征服美利堅披薩到底和它的近親們有啥差別?

與披薩不同的是,Lahmacun的底更薄更脆,而且上面的餡料不太一樣,Lahmacun基本沒有放芝士的,辣味為主。

不過更多人,把它稱為“土耳其披薩”​。

歸根結底一句話,叫什麼不重要,好吃才重要。

是以,我們要感謝2000多年前的古人們,在那個物質還不富足的年代,用他們勤勞的雙手,揉啊揉啊,揉出了如今風行天下的披薩​。

他們才是真正的美食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