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煤礦文工團大型音樂詩劇《血沃中華》國家大劇院上演
詩一般的語言讴歌革命英烈
“大家對于董存瑞的英雄故事,通過課本都有所了解,但是對于一些細節還是比較陌生,通過此次演繹,相信大家對發生在當時的那一刻會有更強烈的感受。 ”由中國煤礦文工團創作出品的大型音樂詩劇《血沃中華》 5月27日至29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演員劉昊然在劇中飾演英雄董存瑞,談及對這一人物的了解,他感觸頗多。除董存瑞外,該劇還選取了李大钊、周文雍、陳鐵軍、方志敏、楊開慧、左權、趙一曼、江姐、劉胡蘭等在波瀾壯闊偉大曆史中英勇獻身的共産黨人的優秀代表和他們的英雄事迹,邀請著名詩詞作者為每一位英雄人物量身打造一首令人激情澎湃、刻骨銘心的詩歌或散文,用詩一般的語言讴歌他們為了新中國抛頭顱灑熱血、不惜獻出寶貴生命的光輝形象。
音樂詩劇《血沃中華》是“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也是中國煤礦文工團獻禮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的史詩劇。該劇由序幕《曙色》 《地火烈焰》 《木棉花正紅》 《可愛的中國》《烏斯渾河回聲》 《狼牙山五壯士》 《生與死的抉擇》 《最後的家書》 《為了新中國》及尾聲《英雄不朽》等篇章組成。通過音樂詩劇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以詩歌散文為文學載體,以原創音樂為依托,以朗誦和戲劇表演為演出形式,将音樂、朗誦、戲劇表演、舞台設計融為一體,最大限度表現英雄的内心世界、堅貞信仰和情感共鳴,将英雄先烈們的光輝形象像一座座雕塑一樣矗立在舞台上。
“音樂詩劇不像話劇那麼擅長講故事,但在詩意地表達人物情感上更具優勢。在劇中我們着重要表現的是英烈們犧牲前最後時刻的心路曆程,此時迸發出的激昂的精神力量用音樂詩劇這一藝術形式來傳達很适合。 ”音樂詩劇《血沃中華》統稿馮必烈說。
“雖然之前在相關題材的影視劇中飾演過革命英烈,但這次感受不一樣,因為在舞台上要直接面對這麼多觀衆。 ”劉昊然坦言,對于舞台劇來說自己還是個新人,尤其飾演的還是革命英雄,要努力演好,是以内心還是有點緊張,希望能獲得觀衆的認可。
據了解,音樂詩劇《血沃中華》于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進行了首輪演出。該劇邀請詩人、文學家陳曉光、馮柏銘、劉福波、陳建祖、楊清茨、舒子原、馮必烈等進行詩詞創作,由馮必烈、馮柏銘擔任統稿,戲劇導演曹其敬、王湖泉執導,莫凡作曲,羅江濤擔任舞台設計,中國煤礦文工團老中青三代戲劇演員聯袂出演,其中不乏觀衆耳熟能詳的知名表演藝術家。
本次複排,中國煤礦文工團綜合了“百年百部”評審專家的指導意見和第一輪演出的經驗,圍繞全劇“緻敬英雄”這個精神核心,對部分内容進行了修改加工,在舞美設計上進行了很大的改動,使該劇在藝術表現上更加具有藝術感染力。該劇擁有強大的藝術陣容,許多知名藝術家參與演出,如賈雨岚、郭凱敏領誦序幕和尾聲,徐濤飾演方志敏,朗誦《可愛的中國》 ,本輪演出又增加了杜甯林、靳東、劉昊然等演員加盟,杜甯林在劇中飾演劉胡蘭同時代的老人,靳東飾演革命先驅李大钊。加上一批青年優秀演員的共同演繹,旨在吸引更廣泛年齡層的觀衆走進劇場,特别是讓年輕一代通過該劇感受精神與信仰的力量,接受革命英雄主義和理想主義的教育熏陶。
作者:吳華
來源: 《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