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鄭莊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春秋小霸的(五)

五國聯盟經過鄭莊公一波坑蒙拐騙、威逼利誘的騷操作之後終于被各個擊破了,鄭莊公成了中原六國中最沒人敢招惹的主,小霸之勢初顯。鄭莊公開始尋求政治上的認同。他決定與周天子重修舊好,畢竟自己的爺爺為王室捐軀,老爹曾護送先王遷都。不曾想……

鄭莊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春秋小霸的(五)

熱臉貼了冷腚

公元前717年冬,鄭國經過一番輾轉騰挪,周邊暫時安靜了,宋國一時半會兒不會打過來了(兵車消耗太大,需要補充,再說快過年了,打什麼仗)。

趁着秋天的好收成,鄭莊公打算去朝觐周天子(周桓王),給他拜個年送個禮,明年我好繼續打着天子旗号打壓宋、衛。

鄭莊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春秋小霸的(五)

周桓王當初在鄭國究竟經曆了什麼?

鄭莊公拉着幾百車新收的麥子,趕着成百上千的豬羊來到成周,畢恭畢敬地遞上了自己的禮單。

“禮品收下,你可以回去了。”

“什麼?老子送這麼多東西來,你也不管頓飯?”

“管不起,送客”。這周桓王惜字如金,一句廢話也不多講(當初在鄭國做人質究竟是受了多大的委屈)。

“咱們騎驢看唱本——走着瞧!”鄭莊公拉着幾百輛空車回了鄭國,好在鄭國離成周也沒幾裡地,肚子也沒餓着。

叔叔給侄子拜年茶都沒喝上就回來了,熱臉貼了冷屁股,從此就不來往了。(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

鄭莊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春秋小霸的(五)

鄭莊公:哼,我這幾百車糧食喂了狗了

寤生叔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我們鄭國還是太小,缺乏影響力”,鄭莊公在回去的路上思索着鄭國未來的出路。

轉眼又是第二年秋天,忙完農活隔壁那幾個百折不撓的鄰居又該琢磨着來切磋武藝了。

這一次,鄭莊公準備先發制人,但這次不是打架,是講和。

找誰講和?當然是先找宋國。

宋國這個異姓大國永遠是中原諸姬姓國拉攏的對象。

鄭國派出了強大的遊說團隊前往宋國,在朝堂上與宋國的親衛派唇槍舌劍,在酒館裡與宋國的親鄭派把酒言歡,一來一往,終于讓宋國高層的反鄭之心動搖了。

可人家宋國憑啥聽你的?還得靠分析利益得失。宋國自從被州籲忽悠組成四國聯軍打了一次鄭國之後,那是連年打仗。這打仗就是打錢啊,糧食、兵器、軍饷,國庫日漸枯竭,國家疲憊不堪,這宋殇公還是看得明白了,再打就要民怨四起了。

再說,跟鄭國交手這麼多年,一點便宜沒占到,宋殇公知道這姬寤生不好惹,惹不起,算了,既然你都主動示好了,這個台階我得下,咱不打了。

搞定了宋國,鄭莊公又開始忽悠陳國,陳國也怕鄭國啊,前一年剛被痛打一頓。

很快,怕挨打也好,和氣生财也好,鄭、陳兩國也媾和了。不僅外交關系緩和,還聯了姻。陳桓公把女兒嫁給了鄭國公子忽(鄭莊公的嫡長子,鄭國未來的接班人),天下太平了。

說到這鄭國公子娶親不得不說說禮儀問題。

按照周禮,諸侯公子的新媳婦娶進門得先到宗廟拜祖宗,告訴祖宗,這就是以後幫咱們家續香火的人選,列祖列宗要保佑她,讓她多生幾個娃,好讓咱鄭國人丁興旺。

可這公子忽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媳婦一進門就先拉進了洞房(猴急)。

鄭莊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春秋小霸的(五)

是以,當時的預言家就預測,這公子忽将來要失去鄭國了(祖宗還沒拜就先造人去了,搞不好還未婚先孕,确實有失體統了,此事容待日後再說)。

國家之間的關系就如小孩子過家家,打打鬧鬧又和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無非受利益驅使。出于國家利益的需要,什麼仇什麼怨也能一時化解;也是出于國家利益的考量,金錢、美女,都是可以交易的商品。

這不,剛在周桓王那裡受了氣的鄭莊公突然不記仇了,又帶着齊國人來朝觐周天子了。

周王這回也客氣了不少,盛情接待,什麼紅燒熊掌、清蒸鹿尾,砸鍋賣鐵都端了上來。

畢竟人家是帶着富庶的齊國人來的,齊國土豪錢多人傻,你周天子一接見就大把大把撒錢,這周王能不開心嘛。再說當着人家姜家人的面,你老姬家叔侄翻臉也太不講政治規矩了吧。是以這次周桓王和鄭莊公這出叔侄親的好戲演的不錯。

叔侄倆外加齊國大夫一頓胡吃海喝,牛逼吹了一整夜:以後天子有什麼事隻要一搖旗,我齊國第一個勤王(這被數十年之後的齊桓公整出一個“尊王攘夷”的口号)。

鄭莊公是如何一步步成為春秋小霸的(五)

沒有率先喊出尊王攘夷口号是鄭莊公人生的一大缺憾,當然這也與鄭國的絕對實力有關。

鄭莊公也不甘落後:天子讓我打誰我就打誰(此時喝高了的鄭莊公怎麼也想不到幾年之後自己就把天子打了)。

鄭莊公是個要強的人,剛拿熱臉貼了冷屁股回來為何憑啥要帶着齊國人來第二次拿臉貼屁股?就為了逗你周天子開心?誰信呢。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鄭國這幾年确實威風不少,但終究是夾雜在諸多大國之間的二流國家,該忍還得忍,冷屁股該貼還得貼。

就在前不久,鄭莊公還得指望齊僖公幫着他擺平了宋、衛這倆冤家。雖說鄭、宋這一年講和了,但鄭莊公不放心呐。宋國人翻臉比翻書還快,這盟書停戰協定墨迹未幹回頭再跟你打一架在春秋戰國那是再尋常不過的事了。

偏偏這齊僖公平生不好鬥而好解鬥,拉着宋、衛兩國調停當年鄭國東門之役這一舊怨。

宋、衛一看齊國人出馬,面子不能不給,就答應了,還跟齊國人結了盟,齊國和鄭國又是好基友,這下徹底表示冰釋前嫌了。

說到底還是怕齊國,齊國雖然還未像後來齊桓公那樣獨霸天下,但當時畢竟已經是實力超出諸侯一籌,至少錢比誰都多。如果不給齊國面子,以後鄭國聯合齊國那可是能夠虐遍中原的,這兩國來打你,你宋、衛即使再聯合陳、蔡這倆豬隊友甚至更多的幫手也不是他們的對手。

正好齊國人送了個台階過來,該下就下吧。

世界的東方終于消停了。

有了齊國這個強力盟友,擺平了幾個不友好的鄰居,周天子的冷腚暫時也變成了熱屁股,鄭國的國際生存環境大為改善,鄭國的國力也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接下來就是稱霸的節奏了。欲知鄭國如何成為春秋小霸,且繼續關注下期解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