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作者:小醬穿越說曆史

遼朝末年,天祚帝荒淫無度、無心朝政,朝廷粉飾太平、腐敗不堪,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時間來到公元1115年(北宋政和5年、遼天慶5年),這一年,女真族因不滿遼朝長期的剝削勒索,在完顔阿骨打的上司下建立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這一年,出身于白山黑水的兩萬女真軍隊打下黃龍府(今吉林省農安縣),正面對抗天祚帝禦駕親征的10萬大軍,結果遼軍内讧,金朝軍隊抓住時機反攻,“遼師敗績,死者相屬百餘裡”;這一年,一位28歲的遼朝皇親參加了科舉,并考中了進士,成了《遼史》記載中遼朝唯一的契丹進士,他就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第八代孫耶律大石。

從此,在苟延殘喘的遼朝中,耶律大石開始了漂泊而又傳奇的政治生涯:他先是随天祚帝抗金,天祚帝出逃後又與群臣擁立秦晉王耶律淳為帝,建立北遼。耶律淳死後,擁立其妻蕭德妃攝政,并兩次大敗北宋入侵。聽說大祚帝在南京(今北京)拉起一支隊伍,他立馬投奔。

天祚帝在稍微恢複元氣之後,就開始忘乎是以,着急要起兵收複失地。但耶律大石認為,和金國徹底翻臉的時機還不成熟,可天祚帝根本不聽。面對這個剛愎自用的君主,大石感到心灰意冷,清楚地明白靠天祚帝複國是不可能的。

耶律大石的内心痛苦無比,他長期接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熏陶和遼朝祖輩們金戈鐵馬的曆史教育,從小就深知大遼氣數衰微,始終以複興大遼為己任,頗有宋代士大夫們的氣節。可是,昏庸的天祚帝卻不長記性,不吃教訓,還以為契丹士兵是當年那些戰無不勝的勇士,孰不知經曆兩百多年的太平盛世,契丹族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勵精圖治的馬背民族。可是,“君君、臣臣”,自己隻能勸谏,無法阻止。天祚帝此行必敗無疑,自己必須為大遼的明天另謀出路。放眼四方,東有大金虎狼之師高歌猛進,已是天祚帝要選擇的死路;南有與大金結盟的北宋軍隊,遼朝也動過心思,可兩次出兵均戰敗而歸;隻有西進與北上兩條路,相對而言,西邊有遼朝的衛戍部隊,有臣服大遼的蒙古部落,可以算是眼下最好的去處了。當機立斷,不日,他就帶領兩百名親信,一路向西,為大遼複國保留火種、建立 反攻基地。

<h1 class="pgc-h-arrow-right">建立西遼</h1>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耶律大石在率領200人離開天祚帝後,往西北方向進入蒙古草原。到達遼國最北方的可敦城之後,守城的遼國軍隊聽說金朝軍隊如此嚣張,加上故土淪陷,心中又是煎熬又是不甘。而在遼朝上下素有威名的耶律大石,成了所有人唯一的寄托和複國的全部希望。很快,他整編了可敦城駐軍,在蒙古草原上初步站穩了腳跟。

接着便是收服蒙古各部落。憑借大遼昔日的威名,耶律大石召集七州長官和十八部首領,會盟可敦城,各州部長官對耶律大石言聽計從,紛紛表示誓死追随。在蒙古他們的支援,耶律大石的人馬迅速擴充,人數已經達到數萬人。

這讓大金朝有些慌了,他們立即派出大軍,要斬草除根,面對金軍的來勢洶洶,再看看自己手下剛剛組建的人馬,耶律大石知道,現有的實力是無法抵擋金軍接二連三的打擊的。思慮再三,耶律大石将目光放在了遼闊的西部地區,那裡有富饒的綠洲可以放馬牧羊,又可以遠避金軍的兵鋒,當機立斷--“西遷”。說幹就幹,數萬人馬,這支大遼最後的火種,在祭祀完天地祖宗之後,開始了漫漫西行路。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西邊此時有占據天山南北勢力強大的高昌回鹘、在阿爾泰山兩側的乃蠻部、在唐努烏梁海一帶的黠戛斯部。他們長期盤踞于此,勢力強大,唯一可能突破的就是正陷入内亂之中的黠戛斯。不過在久處戰地的黠戛斯人面前,遠道而來的契丹部隊并沒有占得便宜。好在耶律大石并不戀戰,能躲就躲,快速突破,很快就來到了葉密立地方,并築城而居。這個時候,又有早先遊牧在此的1萬6千帳族人前來投奔,一些突厥部落也順勢依附了過來。憑借有利的地勢和肥沃的土地,還有軍政通達的環境,耶律大石逐漸成為雄踞西域的霸主,不久在群臣的擁護下,耶律大石繼位稱帝,建立西遼。

<h1 class="pgc-h-arrow-right">橫掃中亞</h1>

火種在西域發光發熱,開枝散葉…但是殘酷的暴風雨并未停歇…偏安一隅也不是西遷的初衷!

稍稍站穩腳跟,耶律大石開始了複國的進一步挑戰。他瞄上的第一個目标,就是之前西行路上那個他不敢挑釁的勁敵--高昌回鹘部。回鹘人曾經是這片北方草原無庸置疑的主宰,但是随着國家的分裂,已經逐漸走向衰微。面對耶律大石的威武之師兵臨城下,高昌王畢勒哥害怕了,在城頭之上瑟瑟發抖,還未開戰,他就打開城門,将耶律大石迎入宮中,獻上駿馬、駱駝、牛羊。

接下來便是第二個目标--西南的喀喇汗國。然而,耶律大石在對戰喀喇汗國軍隊時,遭遇了西遷以來的最大一次敗績,險些全軍覆沒,不得已,耶律大石回軍修整,等待時機。

幸運的是,上天沒有讓他久等。不久之後,喀喇汗國國王去世,新國王統治不力,國内叛亂不斷。心力交瘁之下,他竟然還向耶律大石派出使節,請求他們派軍來接收他的土地和人民。接到這樣的請求,耶律大石立刻率領大軍,馬不停蹄進入了巴拉沙衮城,并遷都于此。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從此,西域在耶律大石的掌控下已成為複國的穩定根據地。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一次複國東征</h1>

萬事俱備,耶律大石開始實踐他西遷前許下的諾言--複國。一支七萬人馬組成的大軍,開始了西行之後的第一次東征。

可是因為路途實在太過于遙遠,所過之處又都是沙漠、戈壁灘這樣的不毛之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導緻随軍的戰馬、駱駝一頭接着一頭倒下,不堪重負的士兵也開始出現傷病和逃兵,不得已,主帥蕭斡裡剌隻得宣布班師回朝。

第一次東征,還未真正開始便以戲劇性的結局早早結束了。

無奈之下,耶律大石隻得把目光重新投向西邊,因為隻有他足夠強大,複國才有希望……

第三個目标,他選擇了西喀喇汗國。

西喀喇汗國隻是個小國,他知道自己絕不是西遼的對手,于是向他的宗主國--塞爾柱突厥求援。小弟有難,大哥怎能旁觀?二話不說,塞爾柱突厥蘇丹桑加爾決定教訓一下這個佛教徒,他糾集呼羅珊、古爾、哥疾甯、錫吉斯坦等地的穆斯林部衆,湊集了十萬之衆的人馬,浩浩蕩蕩向西喀喇汗國奔來。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卡萬特決戰</h1>

400多年前,唐朝所向披靡的高仙芝軍隊曾在中亞遭遇滑鐵盧,打敗他們的正是這群穆斯林戰士。如今,面對同是東方而來的耶律大石,他們叫嚣着再塑先祖輝煌……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很快,高調出場的賽爾柱蘇丹桑賈爾,率領着他的十萬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了撒馬兒罕城,與西喀喇汗國軍隊會合。他們先是向叛變西喀喇汗國歸降耶律大石的葛邏祿人發起了進攻。葛邏祿人自然無力抵擋十萬大軍的攻勢,還沒開打就來找耶律大石搬救兵。

耶律大石心生一計,他以退為進,修書一封給桑賈爾--請求和談。驕橫的桑賈爾看到如此“懦弱”的求和信笑了,于是開心地回了封信羞辱了耶律大石一番,他要求大石無條件的率部投降,同時要和他們一樣皈依伊斯蘭教。

大戰一觸即發……公元1141年9月9日,撒馬兒罕城北邊的卡特萬草原秋意正濃,正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時節,但是這一天卻注定無法祥和,耶律大石和桑賈爾的大軍在這裡展開了生死決戰。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雙方開始了激烈的沖殺,耶律大石的軍隊身經百戰,個個戰鬥勇猛,加上契丹人兇猛的鐵騎淩厲的沖擊,讓對手陣型大亂,桑賈爾的陣線很快就被沖垮了,士兵們一看大勢已去,跑的跑、逃的逃,互相踩踏者無數,最終有三萬人戰死……桑賈爾倉皇逃回都城,從此再也不和耶律大石争地盤了。耶律大石則順利進入撒馬兒罕城,此時,他達到了自己聲威的巅峰。

<h1 class="pgc-h-arrow-right">烈士暮年</h1>

耶律大石複國:開局僅200鐵騎,西征數千裡,重造一個帝國建立西遼橫掃中亞第一次複國東征卡萬特決戰烈士暮年

耶律大石進入撒馬兒罕城後,他秉持着他懷柔的統治方式,沒有屠城、沒有易教、沒有搶劫,還将逃亡的西喀喇汗國馬合木汗的弟弟易蔔拉辛找來,封他為桃花石汗,繼續統治這塊土地,隻是留下一名契丹官員監護,來保障他對西遼的忠誠。

在卡特萬戰役後,西遼已經成為了中亞地區不可替代的核心,乃至于西歐諸國至今仍有許多國家用“契丹”來稱呼中國。

可是這還遠遠不夠,耶律大石又瞄準了他的下一個目标--花拉子模。花拉子模是賽爾柱汗國的一個附庸國,但是一直以來都明裡暗裡反抗着宗主國的統治,讓原來的桑賈爾頭疼不已。

卡特萬戰役之後,耶律大石征服西喀喇汗國,擊敗賽爾柱蘇丹,繼續乘勝西進。他駐陛撒馬兒罕,指令大将額爾布思統領大軍進攻花拉子模。此時西遼軍挾大勝之威名,諸族震懾,一路所向披靡。花拉子模國王明白,以如今的國力是不可能對抗這支虎狼之師的,于是他很明智地選擇了求和,答應臣服西遼成為附庸國,每年上繳三萬金币作為貢賦。

此時的西遼進入鼎盛時期,它以虎思斡爾朵為中心,扼控中亞數萬裡土地,四方部族、汗國皆向其稱臣納貢,成為左右中亞形勢的強大帝國。

不過,征服花拉子模已經是耶律大石最後的絕唱了。1143年,戎馬一生的耶律大石終于走到了人生的盡頭,他帶着對故土的依戀在虎思斡爾朵的宮帳中去世,年56歲。作為契丹民族最後的餘晖,他是如此偉大,在大遼國勢衰竭之時,他憑借自己的信念奮鬥抗争,以雄奇悲壯的西行,為契丹民族建立了新的家園,再續契丹數十年國運,進而在曆史上書寫了一頁波瀾壯闊的史詩。

耶律大石創造如此功業,然而,複國的執念終随生命的終結化為糞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