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辽朝末年,天祚帝荒淫无度、无心朝政,朝廷粉饰太平、腐败不堪,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时间来到公元1115年(北宋政和5年、辽天庆5年),这一年,女真族因不满辽朝长期的剥削勒索,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建立大金,定都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这一年,出身于白山黑水的两万女真军队打下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正面对抗天祚帝御驾亲征的10万大军,结果辽军内讧,金朝军队抓住时机反攻,“辽师败绩,死者相属百余里”;这一年,一位28岁的辽朝皇亲参加了科举,并考中了进士,成了《辽史》记载中辽朝唯一的契丹进士,他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第八代孙耶律大石。

从此,在苟延残喘的辽朝中,耶律大石开始了漂泊而又传奇的政治生涯:他先是随天祚帝抗金,天祚帝出逃后又与群臣拥立秦晋王耶律淳为帝,建立北辽。耶律淳死后,拥立其妻萧德妃摄政,并两次大败北宋入侵。听说大祚帝在南京(今北京)拉起一支队伍,他立马投奔。

天祚帝在稍微恢复元气之后,就开始忘乎所以,着急要起兵收复失地。但耶律大石认为,和金国彻底翻脸的时机还不成熟,可天祚帝根本不听。面对这个刚愎自用的君主,大石感到心灰意冷,清楚地明白靠天祚帝复国是不可能的。

耶律大石的内心痛苦无比,他长期接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熏陶和辽朝祖辈们金戈铁马的历史教育,从小就深知大辽气数衰微,始终以复兴大辽为己任,颇有宋代士大夫们的气节。可是,昏庸的天祚帝却不长记性,不吃教训,还以为契丹士兵是当年那些战无不胜的勇士,孰不知经历两百多年的太平盛世,契丹族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励精图治的马背民族。可是,“君君、臣臣”,自己只能劝谏,无法阻止。天祚帝此行必败无疑,自己必须为大辽的明天另谋出路。放眼四方,东有大金虎狼之师高歌猛进,已是天祚帝要选择的死路;南有与大金结盟的北宋军队,辽朝也动过心思,可两次出兵均战败而归;只有西进与北上两条路,相对而言,西边有辽朝的卫戍部队,有臣服大辽的蒙古部落,可以算是眼下最好的去处了。当机立断,不日,他就带领两百名亲信,一路向西,为大辽复国保留火种、建立 反攻基地。

<h1 class="pgc-h-arrow-right">建立西辽</h1>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耶律大石在率领200人离开天祚帝后,往西北方向进入蒙古草原。到达辽国最北方的可敦城之后,守城的辽国军队听说金朝军队如此嚣张,加上故土沦陷,心中又是煎熬又是不甘。而在辽朝上下素有威名的耶律大石,成了所有人唯一的寄托和复国的全部希望。很快,他整编了可敦城驻军,在蒙古草原上初步站稳了脚跟。

接着便是收服蒙古各部落。凭借大辽昔日的威名,耶律大石召集七州长官和十八部首领,会盟可敦城,各州部长官对耶律大石言听计从,纷纷表示誓死追随。在蒙古他们的支持,耶律大石的人马迅速扩充,人数已经达到数万人。

这让大金朝有些慌了,他们立即派出大军,要斩草除根,面对金军的来势汹汹,再看看自己手下刚刚组建的人马,耶律大石知道,现有的实力是无法抵挡金军接二连三的打击的。思虑再三,耶律大石将目光放在了辽阔的西部地区,那里有富饶的绿洲可以放马牧羊,又可以远避金军的兵锋,当机立断--“西迁”。说干就干,数万人马,这支大辽最后的火种,在祭祀完天地祖宗之后,开始了漫漫西行路。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西边此时有占据天山南北势力强大的高昌回鹘、在阿尔泰山两侧的乃蛮部、在唐努乌梁海一带的黠戛斯部。他们长期盘踞于此,势力强大,唯一可能突破的就是正陷入内乱之中的黠戛斯。不过在久处战地的黠戛斯人面前,远道而来的契丹部队并没有占得便宜。好在耶律大石并不恋战,能躲就躲,快速突破,很快就来到了叶密立地方,并筑城而居。这个时候,又有早先游牧在此的1万6千帐族人前来投奔,一些突厥部落也顺势依附了过来。凭借有利的地势和肥沃的土地,还有军政通达的环境,耶律大石逐渐成为雄踞西域的霸主,不久在群臣的拥护下,耶律大石继位称帝,建立西辽。

<h1 class="pgc-h-arrow-right">横扫中亚</h1>

火种在西域发光发热,开枝散叶…但是残酷的暴风雨并未停歇…偏安一隅也不是西迁的初衷!

稍稍站稳脚跟,耶律大石开始了复国的进一步挑战。他瞄上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之前西行路上那个他不敢挑衅的劲敌--高昌回鹘部。回鹘人曾经是这片北方草原无庸置疑的主宰,但是随着国家的分裂,已经逐渐走向衰微。面对耶律大石的威武之师兵临城下,高昌王毕勒哥害怕了,在城头之上瑟瑟发抖,还未开战,他就打开城门,将耶律大石迎入宫中,献上骏马、骆驼、牛羊。

接下来便是第二个目标--西南的喀喇汗国。然而,耶律大石在对战喀喇汗国军队时,遭遇了西迁以来的最大一次败绩,险些全军覆没,不得已,耶律大石回军修整,等待时机。

幸运的是,上天没有让他久等。不久之后,喀喇汗国国王去世,新国王统治不力,国内叛乱不断。心力交瘁之下,他竟然还向耶律大石派出使节,请求他们派军来接收他的土地和人民。接到这样的请求,耶律大石立刻率领大军,马不停蹄进入了巴拉沙衮城,并迁都于此。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从此,西域在耶律大石的掌控下已成为复国的稳定根据地。

<h1 class="pgc-h-arrow-right">第一次复国东征</h1>

万事俱备,耶律大石开始实践他西迁前许下的诺言--复国。一支七万人马组成的大军,开始了西行之后的第一次东征。

可是因为路途实在太过于遥远,所过之处又都是沙漠、戈壁滩这样的不毛之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随军的战马、骆驼一头接着一头倒下,不堪重负的士兵也开始出现伤病和逃兵,不得已,主帅萧斡里剌只得宣布班师回朝。

第一次东征,还未真正开始便以戏剧性的结局早早结束了。

无奈之下,耶律大石只得把目光重新投向西边,因为只有他足够强大,复国才有希望……

第三个目标,他选择了西喀喇汗国。

西喀喇汗国只是个小国,他知道自己绝不是西辽的对手,于是向他的宗主国--塞尔柱突厥求援。小弟有难,大哥怎能旁观?二话不说,塞尔柱突厥苏丹桑加尔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佛教徒,他纠集呼罗珊、古尔、哥疾宁、锡吉斯坦等地的穆斯林部众,凑集了十万之众的人马,浩浩荡荡向西喀喇汗国奔来。

<h1 class="pgc-h-arrow-right">卡万特决战</h1>

400多年前,唐朝所向披靡的高仙芝军队曾在中亚遭遇滑铁卢,打败他们的正是这群穆斯林战士。如今,面对同是东方而来的耶律大石,他们叫嚣着再塑先祖辉煌……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很快,高调出场的赛尔柱苏丹桑贾尔,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开进了撒马儿罕城,与西喀喇汗国军队会合。他们先是向叛变西喀喇汗国归降耶律大石的葛逻禄人发起了进攻。葛逻禄人自然无力抵挡十万大军的攻势,还没开打就来找耶律大石搬救兵。

耶律大石心生一计,他以退为进,修书一封给桑贾尔--请求和谈。骄横的桑贾尔看到如此“懦弱”的求和信笑了,于是开心地回了封信羞辱了耶律大石一番,他要求大石无条件的率部投降,同时要和他们一样皈依伊斯兰教。

大战一触即发……公元1141年9月9日,撒马儿罕城北边的卡特万草原秋意正浓,正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时节,但是这一天却注定无法祥和,耶律大石和桑贾尔的大军在这里展开了生死决战。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双方开始了激烈的冲杀,耶律大石的军队身经百战,个个战斗勇猛,加上契丹人凶猛的铁骑凌厉的冲击,让对手阵型大乱,桑贾尔的阵线很快就被冲垮了,士兵们一看大势已去,跑的跑、逃的逃,互相踩踏者无数,最终有三万人战死……桑贾尔仓皇逃回都城,从此再也不和耶律大石争地盘了。耶律大石则顺利进入撒马儿罕城,此时,他达到了自己声威的巅峰。

<h1 class="pgc-h-arrow-right">烈士暮年</h1>

耶律大石复国:开局仅200铁骑,西征数千里,重造一个帝国建立西辽横扫中亚第一次复国东征卡万特决战烈士暮年

耶律大石进入撒马儿罕城后,他秉持着他怀柔的统治方式,没有屠城、没有易教、没有抢劫,还将逃亡的西喀喇汗国马合木汗的弟弟易卜拉辛找来,封他为桃花石汗,继续统治这块土地,只是留下一名契丹官员监护,来保障他对西辽的忠诚。

在卡特万战役后,西辽已经成为了中亚地区不可替代的核心,乃至于西欧诸国至今仍有许多国家用“契丹”来称呼中国。

可是这还远远不够,耶律大石又瞄准了他的下一个目标--花拉子模。花拉子模是赛尔柱汗国的一个附庸国,但是一直以来都明里暗里反抗着宗主国的统治,让原来的桑贾尔头疼不已。

卡特万战役之后,耶律大石征服西喀喇汗国,击败赛尔柱苏丹,继续乘胜西进。他驻陛撒马儿罕,命令大将额尔布思统领大军进攻花拉子模。此时西辽军挟大胜之威名,诸族震慑,一路所向披靡。花拉子模国王明白,以如今的国力是不可能对抗这支虎狼之师的,于是他很明智地选择了求和,答应臣服西辽成为附庸国,每年上缴三万金币作为贡赋。

此时的西辽进入鼎盛时期,它以虎思斡尔朵为中心,扼控中亚数万里土地,四方部族、汗国皆向其称臣纳贡,成为左右中亚形势的强大帝国。

不过,征服花拉子模已经是耶律大石最后的绝唱了。1143年,戎马一生的耶律大石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带着对故土的依恋在虎思斡尔朵的宫帐中去世,年56岁。作为契丹民族最后的余晖,他是如此伟大,在大辽国势衰竭之时,他凭借自己的信念奋斗抗争,以雄奇悲壮的西行,为契丹民族建立了新的家园,再续契丹数十年国运,从而在历史上书写了一页波澜壮阔的史诗。

耶律大石创造如此功业,然而,复国的执念终随生命的终结化为粪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