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昭陵六駿.拳毛騧.決絕

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第二駿:拳毛騧(guā)。

飒露紫:

紫燕超躍,骨騰神駿,氣詟三川,威淩八陣。

什伐赤:

瀍澗未靜,斧钺申威,朱汗騁足,青旌凱歸。

白蹄烏:

倚天長劍,追風駿足,聳辔平隴,回鞍定蜀。

特勒骠:

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入險摧敵,乘危濟難。

青骓:

足輕電影,神發天機,策茲飛練,定我戎衣。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昭陵六駿雕像·下中為拳毛騧

《長安志》記載了唐太宗“刻蕃酋之形,琢六駿之像,以旌武功,列于北阙”。

在陵墓前雕刻六駿,其實他是要表彰自己的輝煌武功,并比對“天子六龍”的傳統說法。

這種龍馬六數的說法,可以從很多的文字中得到證明。

•《周易》乾卦有“時乘六龍以禦天”。

•曹植的《洛神賦》中,也有“六龍俨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有“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是以六龍在古代是指代天子座駕。昭陵六駿,可以了解為昭陵六龍,是以是唐太宗肯定自己豐功偉績的一種表達。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拳毛騧浮雕

來看看唐太宗對拳毛騧的題詞。

“月精按辔,天驷橫行。弧矢載戢,氛埃廓清”,這句的本意是:

日月天神騎着神馬,或奔馳或徐行。而戰場上收起武器,不再動兵,寶馬飛蹄蕩開塵土,氣清神定,暗示此馬俊逸非常,戰功赫赫,得以借它平定初唐。

好大喜功的唐太宗。

騧的意思,是黃馬黑嘴,拳毛則是特指馬的周身都是卷毛。

拳毛騧是李世民平劉黑闼時,在洺水所乘之馬。此馬是代州刺史許洛仁在虎牢關進獻給李世民的坐騎,是以原名洛仁騧。公元621年,李世民和劉黑闼洺水一戰,激烈異常,拳毛騧身中九箭,前中三箭,背中六箭,忍痛堅持不倒,最終戰死兩軍陣前,卻保得李世民不死。昭陵六駿中拳毛騧石刻,即是它中箭後決死的神姿。李世民在禦賜“昭陵六駿”時,因馬周身旋毛卷曲,改名拳毛騧。

不幸的是,這馬的浮雕原件,也立在賓大博物館裡,同樣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被偷賣到了海外。我們現在看見那西安的博物館中的拳毛騧浮雕,與飒露紫一樣,都是一比一的重制版。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拳毛騧原件于美國賓大博物館

至于為什麼要叫拳毛騧,LBB 的了解,可能有三個原因:

•本身它并不是一匹純種的馬,是以毛色斑駁,黃毛黑嘴,依馬的分類,是歸于騧的大類。

•拳通“旋”,表示這是匹卷毛馬。而卷毛,其實不是古代名馬的标準。除非是特别的好卷毛馬,才會出類拔萃。

•當時有 “權于麾國”,又叫蔥嶺國,去長安約萬裡。《漢書.西域傳》載:“溪谷不通,以繩索相引而度。”大概現在是葉爾羌河上遊和喀喇昆侖山之間,地勢十分險峻,是古絲綢之路的要道。拳毛騧可能是一匹從“權于麾國”來的貢馬。

當然,也不排除唐太宗為了提高馬的身份,故意給它取名時住西域靠。畢竟當時中原的馬身形都偏小,而西域的高頭大馬才是好馬的标準。

魯迅說過:漢人墓前石獸多半是羊、虎、天祿、辟邪,而長安的昭陵上,卻刻着帶箭的駿馬,其手法簡直是前無古人。從此可見,集矢如猬的拳毛騧,以一死換得李世民的戰役成功,是以才會有此守靈的殊榮。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昭陵六駿題跋

唐代詩人杜甫也寫過“拳毛騧”,這也是文學作品中為數不多的直接提及拳毛騧的文字。

韋諷錄事宅觀曹将軍畫馬圖(節選)

杜甫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

今之新圖有二馬,複令識者久歎嗟。

此皆騎戰一敵萬,缟素漠漠開風沙。

其餘七匹亦殊絕,迥若寒空動煙雪。

……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九馬圖

身中九箭,卻能忍死沖突,保李世民一戰滅了劉黑闼,平定河北,中原闆蕩,拳毛騧功不可謂不高。

而“弧矢載戢”,其實又蘊含着弧矢星官一意。

弧矢星官是我國傳統天文學的星官之一,含義是射天狼的弓箭,共有九顆星組成,借此映射拳毛騧的身中九箭。蘇東坡在其《江城子》一詞中著名的“西北望,射天狼”,指的就是位于天狼星西南方的弧矢星官。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西北望·射天狼

LBB又要班門弄斧了,這閃閃發亮的九星九箭,不是賣鑽,隻是想借着這點高光,也贊美一下赫赫戰功的戰馬吧。

拳毛騧

唐.李世民

月精按辔,天驷橫行。弧矢載戢,氛埃廓清。

拳毛騧·決絕

LBB

箭陣雲從,其況蔽天,流箭唏噓,中吾骖驷。

箭羽淩蹙,其力穿山,棘箭莫測,駭吾骕骦。

箭藁劃隙,其速電光,飛箭墜天,刺吾骧骢。

箭筈峥嵘,其勢裂石,符箭彷徨,咒吾骐骥。

箭簇入骨,其行可怖,弩箭連機,傷吾骠騎。

箭風凜冽,其勁摧枯,亂箭何休,束吾骊駒。

箭角模棱,其度參差,鳴箭穿心,阻吾馳驲。

箭書倥偬,其形迫索,叢箭旁落,斷吾駱驿。

箭訣虛空,其領晦澀,鬼箭當道,隔吾駁驺。

九箭連珠,死吾驕騧,泗涕滂沱,且号且歌。

昭陵六駿·二·拳毛騧·決絕

拳毛騧立像

魯迅先生說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

古代的馬,有二十八種說法。

而箭,有九箭射了拳毛騧。

當然比起小商橋的楊再興三斤鐵箭頭,或是漷甯河八哈秃的矢如猬集,沒有那麼慘烈。但傷我良馬,亂我華防,雖傷歎,但也是史上的一番精彩。

但凡功成,何處不是白骨累累呢!

這裡借賦先彪個二十種馬,聊表心意,敬一把拳毛騧和我大唐中華!

下次寫什伐赤,文字是華麗的,敬待。

關注看更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