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巧稚老信件,醫護人員新标杆

作者:台海網

來源:台海網

□老朱

近日,一個匿名包裹寄到鼓浪嶼街道辦事處,裡面是滿滿當當的信件,寫信人來自世界各地,收信人卻是同一人:林巧稚。原來,這是參與撰寫林巧稚傳記文稿的學者吳崇其将珍藏已久的林巧稚相關信件捐贈給鼓浪嶼毓園林巧稚紀念館。

今年恰逢林巧稚誕辰120周年,這一封封信件猶如一張張穿越曆史煙塵的車票,令人們看到一位位普通人對林巧稚醫生由衷的感謝。(11月1日台海網)

林巧稚的名字大家并不陌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家喻戶曉。現在通過這246封老信件,更讓林巧稚的形象一下子立體起來了,更加的真實豐滿,也更加親切。林巧稚已經離開我們幾十年,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手寫信件也是過去的物件,但它們所表達出來的新意義卻值得思考,也将成為醫務人員的标杆。

在當時我們的醫療條件還非常落後的情況下,林巧稚的名字之是以成為一個金字招牌,甚至讓有的患者遠涉重洋仍然念念不忘,靠的就是她的醫者父母心,就是她高尚的醫德、高超的醫術及崇高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雖然一生沒有結婚,林巧稚卻親手接生了5萬多嬰兒,被尊稱為“萬嬰之母”、“生命天使”、“中國醫學聖母”。而這246封手寫信件,就代表了246顆景仰和感恩的心,也代表着更多患者。

現在的醫療條件和醫療水準,與當年林巧稚所處的時代已經不能同日而言,讓我們的患者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毋庸諱言,前幾年醫患關系在局部地區出現了消極的一面,這其中有多種因素,但在一些地方、一些醫院确實出現了醫德醫風倒退的現象。有時候一顆老鼠屎禍害了一鍋粥,雖然大多數醫護人員兢兢業業、敬業奉獻,但少數人的不當作風還是給醫護人員的形象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去年以來,在抗擊疫情的危難時刻,人們看到當代醫護人員的犧牲和奉獻,看到他們崇高的職業道德、職業精神,也紛紛認識到了我們醫護人員的無私和偉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林巧稚誕辰120周年出現的246封老信件更具有積極意義。其中的奉獻精神與和諧親密的醫患關系,相信将讓不少人感觸良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