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茶不可隻知茶聖陸羽,陸羽朋友圈還有這一号名人

作者:中國茶葉

唐朝茶稱盛,是因為有以陸羽為标志的茶星群體。假如陸羽孤星獨木,肯定不能稱唐朝為茶文化繁榮的時代。事實上,陸羽的朋友圈有許多茶星。比如皎然,陸羽好友,寫有《茶訣》一書,在詩中首提茶道。另一位就是李約,他嗜茶,曾經與陸羽品水論茶,推廣“活火煎茶”之法。

李約,出身唐朝宗室,其父李勉(汧公)當過宰相。據記載,李約好道,性雅遠,喜山林野緻。他雅好琴、詩、酒、茶、怪石,善畫梅,精書法。他愛交友,不近粉黛,一生未娶,所交皆雅士,常品茗聽琴,清談終日。李約因為喜愛梁代書法家蕭子雲的書法,在浙西看到牆壁上有他題寫的蕭字,便将整牆搬到洛陽,專蓋一别墅收藏,自号“蕭齋”。他官至兵部員外郎,後棄官終隐。

李約善于鑒泉品水,“曾奉使行至陝州硖石縣東,愛渠水清流,旬日忘發”(趙璘《因話錄》)遇有好水就流連忘返,可以過上十天。《唐才子傳》載,李約“嗜茶,與陸羽、張又新論水品特詳”。唐德宗時,李約在浙西幕府任大理評事,與常居湖州的陸羽有過交往,切磋過茶道,還與永嘉刺史張又新論過煎茶的水品。李約好茶在朋友圈裡是出名的,來蹭茶的有不少,“客至不限瓯數,競日持茶器不倦”,李約以茶待客,經常整天泡茶不歇,樂此不疲。

學茶不可隻知茶聖陸羽,陸羽朋友圈還有這一号名人

張又新著有《煎茶水記》

唐代溫庭筠在《采茶錄》裡記載了李約的煎茶經驗:“李約,汧公子也。一生不近粉黛,性辨茶。嘗曰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之有焰者。”所謂的“緩火炙,活火煎”,指當時流行餅茶,煎茶時要先将餅茶烤熱,要用緩火,即文火炙烤,然後搗碎碾末入湯而煎。煎湯須用活火,即武火,炭要發出火苗。接着又說:“當使湯無妄沸,庶可養茶。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中則四邊泉湧,累累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謂之老湯。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李約精于茶道,倡導的“活火煎湯三沸”之法,就是陸羽《茶經》“五之煮”裡的煎茶方法,可見,李約與陸羽交好,他倆的煎茶經驗是一緻的。

比起後人将陸羽譽為“茶神”,詩贊畫傳代代不歇,這位李約就冷清多了。但蘇東坡就沒有忘記李約對茶道的貢獻,他在《汲江煎茶》有詩句“活水還須活火烹”,在《試院煎茶》有“君不見,昔時李生好客手自煎,貴從活火發新泉”,便是詠贊李約精煎茶愛好水的事迹。

李約存詩一卷,樂譜一卷,《道德真經新注》四卷。《全唐詩》收其詩十首。

學茶不可隻知茶聖陸羽,陸羽朋友圈還有這一号名人

李約《江南春》詩意圖(古畫)

池塘春暖水紋開,堤柳垂絲間野梅。

江上年年芳意早,蓬瀛春色逐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