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中關羽敗走麥城身陷重圍,劉備為何不發兵救援?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七月,荊州守将關羽因受到劉備取得漢中的勝利的鼓勵,準備率兵攻打襄樊,擴大戰功。

三國中關羽敗走麥城身陷重圍,劉備為何不發兵救援?

關羽率軍攻打襄樊

八月,恰逢襄樊兩地洪水泛濫,關羽巧施妙計,水淹曹操派來增援襄樊的于禁七軍,進而威震華夏,并趁機将駐守樊城的魏将曹仁圍困在城内。

在此危急時刻,曹操聯合孫權,準備共同對付關羽。孫權先是佯裝派陸遜前來參戰,讓關羽掉以輕心,抽調荊州守軍,結果中途陸遜突然轉道至夷陵以防劉備增援,東吳大将呂蒙則趁機直取荊州。不僅策反了蜀将傅士仁和糜芳,還切斷了漢水以防關羽從水路逃走。襄樊這邊,曹操派遣大将張遼、徐晃等人增援曹仁。在戰場上,徐晃設計動搖蜀軍軍心,大敗關羽。曹仁又在洪水退去的時候出兵切斷關羽後方糧草供應,使得原本占盡優勢的關羽一方形勢急轉直下。

三國中關羽敗走麥城身陷重圍,劉備為何不發兵救援?

關羽被東吳殺害

十月,關羽撤兵西回,率殘部駐守麥城。當時關羽正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再加上軍心不穩,已經無法抗擊敵軍,關羽隻得堅守麥城。在孫權派人誘降關羽時,關羽先是假意稱降,派人在麥城上僞造守軍森嚴的假象,自己則偷偷帶領十幾個士兵逃出麥城。沒曾想在逃至臨沮時,不幸被呂蒙抓獲,後面被東吳殺害。

曆史上一代名将,就這樣草草地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每每想到此處,都不禁讓人感到一陣唏噓。我們在感歎關羽身死的同時,卻忍不住想到,作為“桃園三結義”的大哥劉備,對這位屢建奇功、幫助自己打下偌大江山的得力二弟為何見死不救?

要知道從建安二十四年7月到十月,不管是關羽先前水淹七軍、大破魏軍的輝煌成果,還是後面的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到最後棄城逃跑,半路被殺, 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劉備沒有派遣任何軍隊前來救援,陸遜原先預備阻擊劉備援軍的安排也是以落空,不禁讓人懷疑,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劉備在三個月時間不發一兵一卒前來援救關羽呢?我們翻開曆史的畫卷,事實的真相可能要比《三國演義》中呈現的要殘酷得多。

三國中關羽敗走麥城身陷重圍,劉備為何不發兵救援?

桃園三結義

劉歇業三人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三人自結義以來一直同甘共苦、互相扶持,在那亂世之中多方奔襲,意圖完成中興漢室的偉業。然而在劉備向東吳借荊州之前,并沒有一塊嚴格意義上的安身立命之地,一直都是被趕得四處亂竄。在借到荊州以後,劉備才算得上是真正地安定下來。後面劉備又攻取了漢中,這才有了争雄逐鹿、一較高下的資本。

在穩定勢力以後,擺在劉備面前的一個難題就是如何進行内部勢力整頓,進而建立一個穩定的政治集團。看着跟自己打天下的這些人,馬超、趙雲、黃忠、諸葛亮這些人都還好安排,一開始就是承擔手下、幕僚的角色,現在直接轉換為臣屬就行了,但是跟劉備桃園三結義、兄弟的情深的歇業二人則要慎重處理。

其實張飛還好,作為三弟,在内心裡一直很尊敬劉備, 名為兄弟實為臣屬。相比之下,關羽就有點不那麼好定位了。荊州作為劉備的大學營,在取得漢中之前可以說得上是劉備安身立命的場所,又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劉備将如此重要的荊州交給關羽駐守,足以見關羽在劉備集團内部的地位超然。隻是這種超然的地位,在劉備沒有稱王之前是可以允許存在的。劉備一旦稱王,所有人的身份都會變成臣子,而駐守荊州的關羽更像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其地位對于一個野心勃勃的君王來說就有點礙眼了。這一點,從劉備給關羽的封号就能略窺一二。

三國中關羽敗走麥城身陷重圍,劉備為何不發兵救援?

劉備稱帝

劉備稱王以後,拜關羽為前将軍、黃忠為後将軍、張飛為左将軍、馬超為右将軍。表面上看關羽位于四将之首,而實際上地位卻與其他人沒什麼差别。對此張飛沒有什麼異議,但關羽卻不滿意了:“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對于關羽的這種不滿,劉備卻并沒有妥協,從這一點或許就能看出,劉備稱王以後,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他“家天下”的帝王思想。

所謂帝王思想,就是四海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是皇帝的天下,臣子隻不過是君王治理天下的輔助而已。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劉備自然不希望自己的政權中有一個跟他地位相等的人,即使這個人曾為自己立下赫赫戰功、是自己的二弟都不行。而生性驕傲自負的關羽顯然是沒意識到這一點,在劉備稱王以後仍以大哥相稱,認為自己的地位跟劉備相等,這對于一個君王來說是極其緻命的。

另外,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已經是年近六十的人了,對于王位的傳承早就有所思量。幼主劉禅無大才這一點,劉備這個當爹的自然比誰都清楚。而自己死後,劉禅無法掌控朝局,一旦出現強臣奪權的事,那麼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很可能就會易主。是以出于這個目的,劉備也不會擡高關羽的地位,給自己兒子将來的統治留下隐患。

是以,劉備對于關羽出兵襄樊的舉動心理并不認同,主要原因在于不希望關羽擴大戰功,再建威望。那麼後面在關羽失掉荊州,腹背受敵的時候,劉備選擇袖手旁觀,坐等關羽铩羽而歸,威名受損似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而作為劉備的第一謀臣諸葛亮,在明白劉備的心思後,自然也是閉口不言,對關羽的危難不聞不問。隻是可能讓劉備自己也沒想到的是,戰局轉變的速度會如此之快。本隻想殺殺關羽的威風,沒曾想關羽最後被東吳殺害,最後自斷一臂,損失一員大将。

每日一個曆史小故事,為你展現不一樣的曆史事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