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讓中國鄉村成為世界級美學産品——專訪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原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

作者:飛格電話大賽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鄂璠

通過美學經濟,讓中國的鄉村真正成為世界級的美學産品,讓成為和科技比肩生産力的美在鄉村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這是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原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的心願。他相信2035年的中國鄉村,将成為中國與世界、本土與國際、藝術與生活的紐帶,成為留住鄉愁、傳承文脈的家園,成為城市裡人人向往、安放心靈的故鄉。

讓中國鄉村成為世界級美學産品——專訪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原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

攝影/甯穎

“有時,我覺得大城市比較好,因為在大城市裡住會友善、快捷一些。其實這是我小時候的看法,我現在的看法是大南坡村比較好。”在《大南坡》雜志的創刊号上,11歲女孩趙依涵寫下了這段文字。

為什麼她喜歡現在的大南坡村呢?因為村子裡進行了别出心裁的改造。

這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的一個普通鄉村,地處太行山區,緊鄰魏晉竹林七賢吟詠地的雲台風景區,上世紀70年代依靠煤炭開采實作了經濟的高速發展,當時村子很富,也是以而造就了一定數量的公共建築,後來随着資源枯竭,村子走向沒落。2019年,大南坡村通過精準扶貧政策實作了脫貧摘帽,轉年,一個涵蓋了美學實踐、文化發掘、社會美育、自然教育、地方營造、建築景觀等各種活躍動能的聯合體在這裡啟動,大南坡自此走上了“美學經濟”的道路。

在修武縣,像大南坡村一樣被美學喚醒、激活的地方還有很多,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原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編者注:《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對郭鵬進行專訪時,其在修武縣委書記任上)的心願是:通過美學經濟,讓中國的鄉村真正成為世界級的美學産品,讓成為和科技比肩生産力的美在鄉村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他相信2035年的中國鄉村,将成為中國與世界、本土與國際、藝術與生活的紐帶,成為留住鄉愁、傳承文脈的家園,成為城市裡人人向往、安放心靈的故鄉。

全民美育,讓美學變現

《小康》·中國小康網:在修武采訪的幾天裡,我們看到這裡的招商引資碩果累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也感受到了當地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樣的小城氣質是如何修煉而成的?修武縣域經濟的核心特點是什麼?

郭鵬:修武縣是一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但文化、生态、旅遊、鄉村資源卻比較豐富的縣域。這幾年,修武縣域經濟發展的核心特點,可以用“科技+美學”來概括。科技,用來提振我們的先進制造業;美學,用來提振我們的農業和服務業,特别是文旅、文創的融合發展。也就是說,修武縣域經濟的特點是雙輪驅動先進制造業和文化旅遊業融合發展。

修武縣對于美學的認識,經曆了一個逐漸深化的過程。2016年,修武縣率先在全國提出黨建美學。當時我們的想法是在黨建領域創新,就嘗試着對過去的“村隊部”進行一些美學改造,并在黨建智語和字型上進行設計,提煉出“人民至上,共産黨好”這八個字,結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既受到了百姓歡迎,也得到了社會認可。2018年,我們提出全域美學,讓修武縣在全域旅遊建立中走出了一條新路。2020年,我們提出美學可以引領經濟、文化、社會和生态等全面發展,這一年也是“美學經濟”全面開花結果的一年,以美學為抓手,将美學與縣域高品質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修武初步探索出一套可行的發展模式。

《小康》·中國小康網:在推動美學經濟的過程中,有阻力嗎?

郭鵬:最大的阻力是大家對鄉村的偏見,認為進階感的美學隻适合大城市和城市人。人人都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進階感和高品質屬于所有人。我們要堅信每個人,無論身處城鄉,都有審美的需求和能力。

修武縣目前啟動了全民美育計劃,從美學建築空間、美學教材學習和美學藝術欣賞三個路徑,提升大衆審美能力,調動更多群衆參與本地文化、生态資源的美學變現,共同創富,最終實作修武的跨越式發展。

把75%的精力用在選擇人才上

《小康》·中國小康網: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修武縣的美學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郭鵬:過去我們在鄉村建設中存在着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是我們更多地注重生活基礎設施的現代化,在這方面投入了很多資金,卻沒有怎麼關注人的現代化。單憑基礎設施的改善是留不住年輕人的,也改變不了很多中西部鄉村逐漸凋敝的趨勢。第二個誤區是我們認為鄉村是不需要美的,隻要把硬體提升了,老百姓就願意在這樣的地方生活。實際上,當千村一面、鄉愁遺失,哪的老百姓都是不願意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的。

基于這兩點,我們專門把美學引入到鄉村建設當中,并提煉出了“1355”鄉村振興美學路徑。“1”是以黨建為引領。“3”是以高層次人才團隊引進、群衆動員、多元投入為基本手段。第一個“5”是以“鄉村自然風貌、鄉村建築、鄉村民俗、鄉村産業、鄉村生産生活方式”這五大鄉村文化的美學設計和價值變現為基本途徑。第二個“5”是實作“留住鄉愁、傳承文脈、調動原住民積極性、全民美育和投入産出相對平衡”的五大願景。

《小康》·中國小康網:在“1355”鄉村振興美學路徑實作的“基本手段”中,您首先強調的就是高層次人才,對于一座縣域小城而言,引進高層次人才困難嗎?

郭鵬:美學賦能的前提是吸引高層次美學人才。2016年以來,修武縣首創縣域美學經濟之路,立足千年古縣、中國長壽之鄉、革命老區和糧食高産區等優勢,引進大批高層次美學人才團隊,這5年當中,我們邀請到的海内外設計師有70多位,涉及建築、平面、景觀、燈光、内容提煉等領域。

随着美學人才深入田間地頭,修武縣通過美學賦能,成功激活和變現紅色、鄉村、傳統文化和生态等地緣資源,實作内涵式跨越發展,促進城鄉共同創富,為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比如,在整個大南坡村的美學經濟實踐中,我們邀請了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左靖,他是整個大南坡村項目的總指導,扮演的角色就是整合所有資源,把大南坡村的在地文化作為鄉村振興的基本面進行提升改造。在藝術策展、平面設計方面,他都提供了很多的人才支撐和操作指導。他還直接在修武實踐了鄉村考現學,大南坡村藝術中心就出自他的大手筆。

再比如,在七賢鎮宰灣村的空間提升中,經左靖介紹,我們邀請到了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何崴,他将這個無風景、無風貌、無産業的典型平原村打造成了“改革開放40年豫北民居活态博物館”,在保留村莊原有肌理、真實鄉村景觀和自發建造痕迹的基礎上,以建築、景觀、公共藝術和叙事的方式加以串聯、放大和诠釋,或許它能為中國此類普通村莊的振興提供參考。

讓中國鄉村成為世界級美學産品——專訪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原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

激活2019年,大南坡村通過精準扶貧政策實作了脫貧摘帽,轉年,一個涵蓋了美學實踐、文化發掘、社會美育、自然教育、地方營造、建築景觀等各種活躍動能的聯合體在這裡啟動,大南坡村被美學喚醒,自此走上了“美學經濟”的道路。攝影/甯穎

我們還請十域建築主持建築師、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徐小萌設計了修武美學項目“天空之院”,這個位于宰灣村的項目颠覆了正常民宿和酒店“方格子”的設計模式,打造出前所未有的獨特客房體驗,房間内視線以下的部分完全遮擋,視線以上的部分完全打開,天空和山景像畫卷一樣展開,現在已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無論是全國範圍内,還是全球範圍内,建築師團隊基本上都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在城市建設中知名的建築師,要價相對比較高,對于包括修武在内的大部分中國普通縣域而言,在美學經濟初期并不一定需要功成名就、要價高昂的建築師。還有一類就是年輕且有情懷的名校畢業建築師。事實上,他們的水準絲毫不遜色于那些知名的建築師,他們願意為鄉村孩子的美育和縣域老百姓的美好生活做一些貢獻。 如果能把這樣一批年輕傑出的建築師吸納到縣域,可以說無論哪一個縣域都有機會完成由美學引領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是以,我把大量精力都用在了為修武篩選頂尖人才上,選中之後我還要為他們創造在鄉村振興中大展才華的平台,這就是我主要的工作。

《小康》·中國小康網:在您看來,修武到目前為止探索的這條美學路徑可以被其他地方複制嗎?對此,您有何期待?

郭鵬:我認為修武探索的“1355”鄉村振興美學路徑完全可以複制。雖然每個村落的在地文化都不一樣,但美學變現的思路和模式高度一緻。隻是這一次的推廣和複制與以前有很大不同,是一次尊重原住民和在地文化的推廣,不會出現千篇一律、城市化、投入産出極度不平衡等情況。我的願景是通過美學經濟,讓中國的鄉村真正成為世界級的美學産品,讓成為和科技比肩生産力的美在鄉村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10月下旬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