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小河的夏天》:成長可以溫柔一點

1998年的夏天,顧曉陽的學校來了一位新的實習老師,他的爸爸有可能要從國小主任升副校長,媽媽忙着角逐梅花獎。好事将近,雙喜臨門。顧曉陽也在期盼着這個夏天,他最愛的足球運動員皮耶羅将參加世界杯,而他也有一個足球夢,但是當老師的爸爸對兒子管教嚴厲,不肯在足球隊選拔申請表上簽字,他隻能把一腔熱血藏在床底下。當他和好友發生了一些龃龉,顧曉陽突然變得孤單起來。湊巧的是,同樣孤單的還有住在他家對門的鄭爺爺,沒有血緣的球迷爺孫倆便從足球相識,成了彼此的玩伴。

但這個夏天,還是被一場大雨打亂了節奏。

《西小河的夏天》:成長可以溫柔一點

曉陽爸爸親吻實習老師的那個雨夜,大雨的暗示是促狹但意義分明的,包含着曉陽爸爸的狼狽、媽媽的警覺和曉陽的猶豫,雨夜過後,一切錯誤都将被修正。而其他時候,電影裡都是晴天,日光充足,河邊大樹枝繁葉茂,充滿悠閑感和少年氣。為何是夏天?夏天适合悠閑,适合旅行,适合去經曆一次冒險;夏天之後是秋天,沒有光熱結不出果實,就像成長過後必然帶來新的收獲。但有了象征希望的夏天,成長也就變得溫柔多了。

1998年的夏天比現在悠閑,影片開頭顧曉陽放學回家的道路是狹窄的人行道,一衣帶水的西小河連接配接起了兩岸的台門,“小橋流水人家”;到處是青石闆的小路,白牆黑瓦、庭院深深的低矮房屋;屋子裡的閉路電視、床沿的蚊帳,飯廳隻夠擺下一張飯桌,當顧曉陽站在台門天井上和鄭爺爺說話,那日光拉得老長,一下将人帶回了銀幕中的20年前。

《西小河的夏天》:成長可以溫柔一點

導演周全是個“85後”新人,抓懷舊的細節卻很老練,他知道怎麼拍好一個特别的夏天。《西小河的夏天》擁有《菊次郎的夏天》的天真感,題材又可類比前年獲金馬獎的《八月》,一樣是孩童視角中的大人世界,一樣寄托了九十年代末社會變遷人們的無奈和焦慮。但《八月》中那個北方工業城市的鐵鏽感,預示了更沉重的時代話題,而《西小河的夏天》則是一個85後導演的懷舊之旅。身為計劃生育後出生的獨生子女一代,周全的創作靈感起就源于獨生子女成長中濃重的孤獨感:獨生子女身上被父母賦予的愛與壓力,父權的壓制,都讓曉陽失去了傾訴的對象,造就了曉陽身上更深層次的孤獨。唯有同樣癡迷足球的鄭爺爺,讓曉陽不僅擁有了玩伴、足球教練、好朋友,還幫他打開了宣洩的出口。

故事線索并不複雜,甚至都是一些老套的情節:片中主要線索是兩對父子關系的緩和與了解——一是顧老師和顧曉陽,二是鄭爺爺和他兒子。除此之外,故事的線索還包括中年危機、精神出軌、預示着新時代到來的國有制洗牌和安土重遷。這些全部被人物串聯在一起,幾乎是工整而有條不紊地推進着,工整得就像紹興台門的小房子。周全說自己十一二歲前就住在台門裡,台門的天井圍着四五戶人家,和現代都市的群居狀況很不一樣。是以曉陽的夏天,有他們一家三口、鄭爺爺和他的家人,還有外圍世界的實習老師沈老師。

《西小河的夏天》:成長可以溫柔一點

《西小河的夏天》沒有一般意義上的成長電影給予人的陣痛感,好像成長非要經曆一些心理上的撕裂一樣,光是“夏天”的意義就很陽光。發生在顧曉陽一家人身上的事太生活化了,是每家每戶都會有的那點小煩惱。夏天的意義就是在夏天的尾巴裡,讓一切煙消雲散,小煩惱總會過去,生活仍照舊。是以,《西小河》就像是不小心被翻開的一本暑假日記,記錄的都是一幕幕日常小事。

而故事裡的“成長”也不單隻孩子。曉陽、爸爸和鄭爺爺,都在這個夏天過後,發生了很大的心理轉變。這個夏天的确不是那麼順利,皮耶羅世界杯折戟,羅納爾多也因怪病發揮失常。曉陽爸爸那“襄王有夢,神女無心”的精神出軌,就像不知從哪兒吹來的一陣邪風,經過時有一秒的淩亂,整頓過後,心卻定了,留下的最大遺憾不過是他沒有真的當上副校長。經此一役,他反而“成長了”;曉陽一家人比以前更能互相了解,生活比以前更和諧。曉陽也在鄭爺爺的陪同下,經曆家庭“變故”後,更願意和父親溝通了。

《西小河的夏天》:成長可以溫柔一點

如果說曉陽家庭這條線代表了純真的目光向成人世界的投射,鄭爺爺這條線則更多充滿了導演說的懷舊感。鄭爺爺的孤獨并不是像曉陽那樣缺乏他人的了解和關心,而是因為他太過于懷舊,孫子的去世,老廠房的倒閉,老友的下崗,每件事都是他拒絕跨入新時代和未來的理由。是以,鄭爺爺總也不肯和兒子一起搬到深圳去,自願選擇留在台門。當然,最後,鄭爺爺仍然搬走了。夏天終于結束了。

鄭爺爺的離開和曉陽媽媽的心願很像——搬進大房子。可誰知道,其實最該失落的不是曉陽爸爸沒有當上副校長,不是皮耶羅世界杯失利,而是有一天,台門的鄰居都會搬走,遺忘1998年的夏天。

《西小河的夏天》:成長可以溫柔一點

如果說《西小河的夏天》有什麼值得觀賞的地方,那就是勝在清新淡雅,充滿童趣和純真,沒有複雜糾葛的桃色事件,勝在它接近生活化的平淡。它适合和孩子一同觀看,既沒有強烈的說教意義,又能拉近家人之間的距離,平鋪直叙的叙事孩子也很容易了解。但電影的不足之處卻在于叙事太過工整,缺少情感的抒發——或許這樣更便于孩子了解吧,但電影也是以失去了值得反複回味的地方。影片對台門裡的生活表述得很細節,叙事也很注重脈絡和鋪墊,唯有情感表達很内斂。曉陽爸爸那精神出軌又遭遇中年危機,失落又饑渴的内心世界缺少亮點;他的悶騷、意淫,甚至都生不出多少邪念的火花。鄭爺爺這條線的落點就更缺乏力道了,和曉陽的友誼大概是他最大的亮點,至于他念舊又無奈的心情,大概全要靠觀衆根據劇情走向去腦補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