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作者:先睹為快戰台烽

如果不是去過紹興,戰台烽真的不知道《西小河的夏天》中的西小河,說的就是紹興古城北的一條小河,而不是影片海報上那個從蔥翠中探出頭來的少年的名字。是以,電影《西小河的夏天》的故事也顧名思義,講述了圍繞着西小河的河畔一個台門裡的兩戶人家,在一個夏天裡所發生的故事。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還有必要普及一下“台門”,在紹興一般指多戶聚居的宅院,猶如北京的四合大雜院,上海的石庫門等等。在《西小河的夏天》中的那個台門裡,其實住着不止兩戶人家,但影片的故事,卻是從這兩戶人家看似關聯、又有着各自的悲歡劇情來講起:其中一戶,便是海報上的小朋友顧曉陽的一家,家裡有在學校做教導主任的爸爸,和身為越劇演員的媽媽,另一戶,則住着一個脾氣有些怪異的鄭爺爺,兒子兒媳都在深圳創業定居,屬于典型的“留守老人”。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老人與孩子,有着天生的親近感,也是影視作品中青睐的題材,但《西小河的夏天》中曉陽與鄭爺爺之間的關系,卻有着典型中國式親密,一個是備受家庭限制的國小生,一個是“下崗”沖擊的老工廠中的房間主任,一個是頑皮的少年,一個隻有與孩子在一起才“老頑童”本色畢現的老人,簡直就是天生的一對,兩人因為足球走到一起,也因為各自的孤獨與無助,而互相依靠。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但影片并沒有隻圍繞這一對“隔輩親”,而是将兩戶人家的每一個人都納入這個時而烈日當空、時而大雨滂沱的夏天,每個人都在這個看似平常的夏天,經曆了一生中最不平常的事。曉陽的爸爸,是一位典型的“嚴父”,對待孩子“一絲不苟”,卻又難耐自己的情感出軌,曉陽的媽媽,則是一位事業型藝術家,為了參評戲劇界的“梅花獎”,在這個夏天專心于演出,忽略了孩子,也忽略了丈夫,直到許多的蛛絲馬迹都彙聚在眼前,才開始面對這風狂雨驟的家庭之變。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當然,對于一條不知流淌了多少年的小河來說,早已看慣了河畔的喜怒哀樂和世事變遷,早已習慣了“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的淡定,這也正如影片的風格,在看似波瀾不驚、緩緩流淌的節奏中,漸掀起了一場友情、愛情、親情風暴的“暗湧”:少年成長的煩惱,中年奮鬥的艱難,中年情感的危機,老年孤獨的凄苦……統統彙聚到了一起,又在不知不覺中,消退了即将到來的巨變,這個夏天發生在兩戶人家三代人身上的故事,不過是西小河千百年來的一個小波瀾而已,放眼望去,曾經那麼深刻,回想起來,又覺如此渺小。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盡管在影片中,會有許多的對立和沖突,但真正的生活,正是如炎炎夏日下的綠植,遇到日頭就蔫,遇到雨露就茂,孩子如此,在批評與鼓勵中不斷成長,大人也是如此,也在歡欣與糾結中度日,這不僅僅是一部兒童片,而是由三代人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情感變遷,一如影片的格調,雖然太多不舍,但整體風輕雲淡,隻是,當夏天緩緩過去之後,每個人的内心,都留下了更多的東西,是成長?是教訓?是遺憾?百味雜陳。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對于觀衆而言也是如此,不同的生活境遇,能從影片中感受到不同的悸動,這樣看來,《西小河的夏天》也算相當共情又走心了。《西小河的夏天》是出生于紹興的導演周全的電影長片處女作,雖然是一位85後新導演,卻來頭不小,有着在美國電影學院(AFI)學習的專業背景,從18歲開啟海外求學生涯以來,無論是學習還是創作,都取的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畢業作品短片《沉默的擁抱》入圍20多個國内外影展,周全也獲得藝術創作碩士學位。此次影片創作的初衷,緣于導演自于十年來不斷目睹故鄉的“消逝”,便決心以電影的形式将自己心中故鄉的記憶儲存下來,是屬于典型的八零後的獨生子女的成長記憶。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如果細察一下《西小河的夏天》的主創陣容,更會發現許多資深大咖的背影,包括監制張家振、廖慶松,以及何威、林強、孔勁蕾等資深電影人的加盟,他們的作品加起來,俨然是一代“華語電影史”,此次為一位85後新導演的處女作而助力,同樣是一件影壇盛世,或許出于愛才,或許出于愛故事,但無論怎樣,這部緩緩如河的影片,同樣見證了幾代中國影人,在沉澱中迸發的藝術能量。《西小河的夏天》,是這個夏初不容錯過的精彩。

《西小河的夏天》于舒緩中迸發的生命能量

其實回過頭想想,片中的少年曉陽,又何嘗不是一條小河,在成長中,窺視着所有的人生秘密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