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作者:别動隊

一年四季裡,夏天最易躁動,小時候的夏是漫長的,蟬聲,雨聲,甯靜的夜,還有那些彷徨和拉扯,很多人都經曆過,影片中的故事就從那年夏天講起。

1998年的夏天,皮耶羅決戰世界杯,10歲的曉陽夢想跟他一樣,但是作為校上司的父親,拒絕讓曉陽進入校足球隊,高壓下的學習,循規蹈矩的生活,讓他漸漸對父親産生不滿,開始正面抵抗。

越劇演員的母親,沉醉于自己的事業,很少陪伴曉陽。住在同一個院子裡的鄭爺爺,就成了他的師父兼玩伴,這個“忘年交”關系,陪伴了他一整個夏天。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學校裡新來的英語老師,打破了曉陽家原本看上去幸福的生活,最先發現這個秘密的人是曉陽,他用他的眼光審視成人的世界,也用自己叛逆的行為,抗衡父親的精神出軌。

本片從三代人的角度,四個人的視角裡,分别展現了成長帶給他們不同的感悟和變化,就像一整個夏天經曆一次蛻變一樣。

而作者把新時代的變化和人物,結合的天衣無縫,整片故事沒有很大的跌宕起伏,像日劇裡的平鋪直叙,緩慢的節奏,給每個經曆過1988年的人,留下了一片回憶殺。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h1 class="pgc-h-arrow-right">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

</h1>

人人懼怕孤獨,但從來都不會去享受孤獨,而在各種孤獨中間,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獨。

曉陽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姐妹陪伴,僅有的是學校裡兩個要好的朋友,中層家庭的他,物質上很優渥,但是因為沖突好朋友不理他時,又沒有父母的陪伴,顯的更加孤單。

深夜他會把藏在床下的小盒子拿出來,跟奧特曼玩,他會一個人坐在門口等父母回家。孩子的童年很需要父母陪伴的,缺失陪伴的孩子,會顯的更加孤僻,這是普遍孩子的症狀。

雖然如此,但是曉陽卻有一個足球夢,因為父親是嚴肅刻闆的人,一心希望兒子能認真讀書,不要把學習之外的時間浪費,是以當校足球隊申請表需要家長簽字時,曉陽卻不敢拿給父親。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馬雲說:一個人最富有的時候是有夢想,有夢想是最開心的,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孩子有夢想更難能可貴。那個年代的教育,希望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再看如今的教育,還沒到上學年齡,家長報的各種補習班,興趣班,從小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孩子有夢想,應該及早的去堅持,畢竟,有夢想的孩子不多。

即便是小小的年紀,有夢想總是鮮活的。曉陽一直在熱愛夢想和追逐夢想的路上前進,可是年少的心,還是希望父母多一些陪伴和支援。

小時候,父母給孩子的愛和陪伴,會讓他們的童年時代更加豐盈,這是多年後,對一個人至關重要的影響。

在經曆了整個夏天後,曉陽也成長了不少,其實長大隻是一瞬間的事,就像突然悟懂某個道理一樣,而孩子的世界裡,是單純的陪伴,單純的夢想,單純的玩樂,回想年少:

那是我們年紀小

你愛談天我愛笑

不知怎麼睡着了

夢裡花落知多少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h1 class="pgc-h-arrow-right">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h1>

曉陽的爸爸顧建華是學校的教導主任,即将四十歲的他,做了十年的教導主任,突然有一個升副校長的機會,他像看到了一線希望一樣,在接過副校長的辦公室鑰匙時,雙手緊握,仿佛那是他的全部。

顧建華整日生活在沉悶中,就像一個按部就班的鹹魚,學校新來的英語老師,年輕,漂亮,有活力,讓他精神上愉悅了不少,找機會跟年輕老師接近,在他看來,她是簡單的,能給自己帶來新鮮的感覺。

教學上,他能指導她的不足;工作上,他有權利決定她是否留下;生活上,她彈吉,她健談的聊天,這一切的一切,還有什麼比一個像白紙樣單純的鮮活生命,任由自己掌控的感覺更能讓一個中年男人嗨起來呢?

是以他有意靠近她,為了見她,專門用心挑選第二天穿的衣服,去聽她唱歌,帶她去舞廳,雖然笨拙的跳着舞,那一刻的他是很快樂的。然而他的快樂在對方眼裡,顯的很蹩腳。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在他擁抱她的時候,她果斷推開了,在那個夏天的雨中他明白,從始至終都是自己一個人的單相思,一個人的精神出軌,她始終未曾動過邪念。看清自己像個小醜一樣去表演,他燃燒起來的火苗,瞬間被澆滅了,也是那場雨讓他回歸到現實中。

影片結尾,他最在意的副校長職位被别人取代了,坐在河邊抽着煙,顯露出他脆弱和“小男人”的一面。

人越是在乎的東西,最後得不到,都是無比痛苦的,因為看的太重,無法承擔失去後的後果。

但是在整個夏天裡,經曆了一些事,他仿佛好像真的悟懂了一些道理。

顧建華把人到中年的焦慮表現的淋漓又隐晦,事業的不上升;生活中的無目标;父子之間的隔閡;比自己強的妻子;處處都讓他喘不上氣,但是人到中年除了死命的抗,就是找一個放松的理由,而“精神出軌”就是他緩解焦慮的出口。

隻是在醒悟之後才真正了解羅曼·羅蘭那句話:

世界上隻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到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h1 class="pgc-h-arrow-right">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h1>

曉陽的母親慧芳,是新時代的女性,越劇演員,而且是團裡的台柱子,時間多半用在事業上,顧及家庭很少,本身很優秀的她,給丈夫深深的危機感。

請同僚在家裡吃飯。

上司祝詞:文化局正式通知慧芳角逐梅花獎了,接下來緊鑼密鼓的排練期,是以請顧老師多多帶孩子呀。

顧建華:其實學校工作沒有大家想想的那麼閑,我明年也要當副校長了。

慧芳在工作上的投入,本意是想換一個大點的房子,但是在實作目标的路上,看到老公精神出軌。是從衛生間那個秀氣的手帕裡;亦或是兒子把她拽到他們倆單獨談話的辦公室裡;對于事業如日中天的她來說,就像晴天霹靂。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她在台上唱“無限歡喜變成灰”淚流不止,是入戲太深還是真情流露,隻有她知道。

在影片的最後,她穿着白色裙子,丈夫因為沒評選上副校長難過的靠着她的腿邊痛哭,她并沒有彎下腰給他擁抱,也沒說安慰的話,隻是靜靜的站在河邊,讓風吹起她的衣裙。

也許對于每個妻子而言,都很難接受自己的丈夫有不軌的行為,哪怕隻是精神出軌。是以,在丈夫難過的那一刻,她本想是安慰的,可依然過不了心裡那道坎。

《親密關系》一書中提到:當事情變得棘手時,親密關系就已經玩完了。

90年代,剛好是支援女性獨立的發起時,慧芳是新女性中的代表。即使她和老公離婚,很多人都勸她“你老公是個好人”,會勸她好好過下去,但是她一定是那個決絕的,不回頭的女人。

作者蘇芩說過:女人越獨立,越活的進階,獨立的女人相信愛情,但不相信誓言。她可以跟你風花雪月,當走失于人群,也可以與你各安天涯。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h1 class="pgc-h-arrow-right">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鄭爺爺是整個影片中又一個展現年代感的人物,他和曉陽住在同一個院子裡,性格古怪,很少跟鄰居打交道。

孫子小寶病逝以後,口中時常提到的是小寶,把所有的怨恨撒在兒子身上,也拒絕接受新事物,包括廠裡勞工下崗,他都忍不住阻攔。

曉陽的闖入安慰了老人寂寞的心靈,鄭爺爺教他踢足球,帶他看球賽,帶他做他想做的的一切,他對任何人都輕易發脾氣,唯獨對孩子溫和細語。

為了曉陽的夢想,讓兒子從深圳買一件正版的球衣;也會帶着曉陽去看躺在冰冷的墓地裡的小寶;會凝重的跟孫子的墓碑合影,也會帶着曉陽去深圳走一圈。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這個古怪的老頭,始終不舍得丢棄曾經的一切,包括老伴的舊照片,包括那所破舊的房子。隻是在對曉陽的開導中,漸漸的才明白,有些東西應該放下了,就像和兒子的一些隔閡,他常說的一句話是:父子不和,天經地義。

最後還是放下一切随兒子去了深圳,隻是在臨走時,不忘給小小的“忘年交”,一個鄭重的告别。

不管時光過去多久,老人終究是需要陪伴的,鄭爺爺的處境,就像千萬個留守的老人一樣,因為生活在那個年代,始終貼着那個時代的烙印,不願接受新的事物,怕有一天忘了來時的路,也恐懼未來陌生的路。

豆瓣7.2《西小河的夏天》:成長是從陣痛中站起來,直面陽光顧曉陽:已存在的孤獨,未實作的夢顧建華:躍躍欲試的“嘗鮮”難掩中年人的焦慮慧芳:從悲傷裡站起來的女人更強大鄭爺爺:懷舊的孤寡老人,放不下的是過去

有時,我們會發現自己沒有心情去關心别人。

一般來說,這反映了我們也需要得到關心。如果告訴他人我們正處于痛苦中,我們無法顧及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别人很可能就會伸出援手。然而,在許多時候,我們需要自己的體貼。

結語:不管哪個年齡,都有它的苦惱和痛苦,當經曆了那段時光,也許是悲傷也許是刺痛,都會在一瞬間長大。

那年夏天的彷徨拉扯,我們都經曆過,成長的刺痛感也經受過,最後的最後,遺憾的并不是曉陽爸爸沒有當上副校長,也不是鄭爺爺離開,而是随着時間推移,我們會忘記1998年的那年夏天,但卻永遠不忘成長的代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