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樂,有一道美食,人人都知它是假的,但吃過的人,卻都個個叫好,它就是“假魚丸”,也叫番薯丸、洋芋丸,二者的差別僅僅在于外皮的原料不同。
“假魚丸”是長樂的傳統小吃,顧名思義,就是長得形似魚丸,但實際上其主要成分跟魚無關。“假魚丸”外形圓圓的,代表全家團團圓圓。随着肯德基、麥當勞等洋快餐的興起,許多傳統小吃已經慢慢被年輕人所淡忘。但說起“假魚丸”,那舌尖上的餘味,還是會勾起許多長樂人對舊時的美好回憶。

小吃雖小,但用料、做工、火候都非常講究, 要制作出道地、美味、可口的小吃,其難度不亞于制作一道佳肴。純手工制作的“假魚丸”,因口感好、味道鮮,而受到長樂人的喜歡。“假魚丸”的皮是用去皮的番薯(或者洋芋)加上地瓜粉,按照一定比例和成的,餡則是由剁碎的豬肉和紫菜等組成,放點鹽、味精、糖、老酒等調料,用料新鮮,味道自然十分鮮美。一碗分量十足的“假魚丸”,色澤淡黃的外皮,清淡的湯,飄着些蔥花,保證讓你瞬間食欲大開。别看“假魚丸”用料簡單,外皮軟軟的,但十分有嚼勁,口感極好,再加上鮮美的豬肉紫菜餡,真叫人欲罷不能。
一個地方的傳統小吃,大多積累了與當地生活形态息息相關的民間傳統文化,而傳統小吃由于大多是手工制作,産量有限,利潤很薄,在許多現代快餐店的沖擊下,已難覓蹤影,而我們所遺失的難道僅僅是小吃嗎?但願若幹年以後,這小小的“假魚丸”不會隻是我們舌尖上的一絲回味。
下面,小編給喜歡“假魚丸”的朋友介紹一下做法,朋友們不妨自己動手做哦。
材料
番薯(或洋芋):1000克
地瓜粉:200克(地瓜粉要先碾成粉狀)木薯粉:300克
線面:100克(增加番薯丸皮的粘度)
肉餡一碗:根據個人口味加入豬肉、紫菜、蝦米、小蔥等材料
做法
肉餡的制作:
1.選用帶肥肉的豬肉剁成肉末。
2.洗淨蔥、芹菜,切末。
3.混合步驟1、2,加入醬油、糖、鹽、麻油攪拌均勻。
外皮的處理:
1.番薯(或洋芋)去皮蒸熟,趁熱壓成泥,檢查番薯(或洋芋)泥中無顆粒即可。
2.加入撈過的瀝幹水分的線面一起揉,待冷卻後每次少量加木薯粉、地瓜粉,逐漸揉成面團。揉面團無技術要求,揉成有粘性的面團即可。拿一小塊看看能不能像包湯圓一樣的軟硬度即可。
包“假魚丸”:
1.将面團分成一個個小劑子。
2.搓圓小劑子
3.将小劑子搓成碗型。
4.放入肉餡。
5.用虎口漸漸收緊封口。
6.再搓圓,即可。
煮“假魚丸”:
1.水燒開後放入番薯丸,用鏟子推一下,不要粘鍋。轉中火煮,直到番薯丸浮起來,再多煮一會兒後撒上點蔥花,加入調味料,一碗美味的番薯丸就出鍋了。
2.直接和着湯水出鍋,就跟煮湯圓一樣。當然,根據個人口味,蒸、炸吃都可以。
小貼士
1.肉餡可以自己任意搭配做成各種肉餡,加上紫菜或者香菇什麼的,也很好吃。
2.番薯一定要乘熱壓成泥,因為涼掉後壓泥容易結塊,混合不均勻。
3.地瓜粉、面可增加嚼勁,也可以不放。
4.剛加入木薯粉、地瓜粉的面團是粘糊糊的,要邊揉邊少量放木薯粉、地瓜粉,切記不可一次性放大量。
5.所謂三光,即面光、盆光、手光。
6.揉面團揉得越久越有嚼勁。
7.煮番薯丸就跟煮湯圓一樣。有些地方會在湯裡加料,比如放蔥、紫菜、生姜、醋、胡椒辣椒什麼的,這就要按個人口味來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