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禮在魯文滿天下

作者:魯國酒業

“禮”是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體系的核心價值觀念。

國禮在魯文滿天下

春秋時期,孔子通過總結、清理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遺産,繼承和發展了古老的“禮”觀念,賦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創造性地建立起一套以“禮”為核心價值觀念的儒家思想體系。

在儒家思想體系中,“禮”不僅包含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禮節或規矩,而且包括我國古代社會生活中各個領域的制度和規範,甚至還包容了與這些制度和規範相适應的思想觀念或道德理性。

“禮”是儒家學說的核心範疇,這一範疇具有廣泛的外延和豐富的内涵。從其内涵上說,在儒家思想學說中,“禮”既是一種社會政治理想,又是一種倫理道德規範。它通過對人們思想行為的引導、制約和規範,維護社會的安定和發展。

國禮在魯文滿天下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化就是“禮”的文化,中國古代政治就是“禮”的政治,中國古代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禮”的曆史。在中國古代,“禮”的發達程度及其在整個民族精神和社會政治中的作用,都有着獨特的、重大的文化意義。

“禮”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禮”既是儒家思想體系的最高範疇,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内容。在《論語》中,孔子反複強調“禮”對于一個人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的重要性。《論語·季氏》篇記載孔子曾教育其兒子孔鯉說:“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堯曰》篇還記載,孔子諄諄告誡弟子們:“不知禮,無以立也。”在孔子看來,“禮”是人生在世的根本,不學禮、不知禮,就難以在世上安身立命。由此可見“禮”在孔子思想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儒家的思想體系中,“禮”既是一種社會政治理想,也是一系列倫理道德的原則與規範。從孔子所傳授的儒家六經來看,無不滲透着濃重的“禮”學内容。正如清代著名經學家皮錫瑞在《經學通論·三禮通論》中所說:“六經之文,皆有禮在其中。六經之義,亦以禮為尤重。”需要注意的是,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仁”與“禮”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從孔子的弟子或再傳弟子所撰作的《禮記》看來,二者的地位并不一緻。一方面,“禮”似乎是高于“仁”的,如《禮記·曲禮》雲:“道德仁義,非禮不成。”由此可見,“禮”不僅是調整一切社會關系的根本準則,而且連“仁”也是以“禮”為依據的。

國禮在魯文滿天下

另一方面,在先秦儒家看來,“禮”是天地間一切事物關系和秩序的規範和準則。如《禮記·樂記》說:“禮者,天地之序也。”這就從形而上的高度論證了“禮”至高無上的地位。也就是說,“禮”在儒家學說中,與天道一樣,具有形而上的本體地位。

宋代的程朱理學以“理”釋“禮”,甚至把“禮”擡舉到與“天理”等同的重要地位。在二程(程颢與程頤)的理學體系中,“理”是最高本體,“禮”則是與“理”相通的。程颢曰:“禮者,理也,文也。理者,實也,本也。文者,華也,末也。”(《河南二程遺書》卷十一)在程颢看來,“禮”的根本就是“理”,同時“禮”也是理之文,也就是天理的展現。朱熹繼承并發展了二程的理學思想,以理為統攝世間萬物的最高哲學範疇,并建構起龐大的哲學體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