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宜興丁山的湯渡國小 著名報人徐鑄成曾經在此念書

1959年的8月底,可能是登記戶籍的人筆誤,隻有7虛歲的我戶口本上卻反映出8虛歲了,可以讀書了,我父親将錯就錯,帶我到湯渡國小報了名。

我小時候到湯渡國小并不用經過湯渡街,而是在進街前直接向東拐,先沿着洋龍溝走50米左右,再跨過洋龍溝向東直行不到100米,便來到了湯渡國小的南門。

那個南門雖然沒有北門大,在曆史上,它才是正大門。它三面都是高高的封火牆,門外是外操場,南邊公路旁又是6間教室,後來我才知道這原來就是湯渡國中的教室,我們六年級也在那裡上過課。走向門内,是一幢老式建築的開闊的前走道。那幢二層樓的老式建築坐西向東,建築的主體在我們進門的左邊。記得南面的兩間是個圖書館、閱覽室,我六年級的時候參加過整理書籍,當時還有高紅娣等同學也參與了。再向前是三間一個禮堂,記得中間有柱子,中間西面有一個台,學校小型、中型的會議、活動會在這裡舉行。

宜興丁山的湯渡國小 著名報人徐鑄成曾經在此念書

湯渡老街的畫面出現在牆體上

再向北是通向樓上的樓梯也在左邊,樓下好像還有一個浴室。樓上我好像上去過一次,是教師宿舍,宿舍門口是一條走廊。不知什麼原因,我許多年經常會做夢做到那裡。

再向北是一條通向廚房的走道,學校的廚房當時感覺規模還是可以,竈頭較大,有三眼以上,還有蒸箱,還燒開水,總覺得熱氣騰騰。廚房裡還有個小門,朝北通着湯渡街的巷子,學校工友可能要通過這個門進出挑水。門外就是我同學朱小芳家,她父親在湖㳇開了個修傘賣傘的店,她哥哥比我們高二級,成績很好,是我小伯班裡的班長。同學陳建平也住她隔壁。

廚房的位置在學校的西北角,往南也是一條巷子,隻是比較寬。對着學校的牆,有兩戶人家現在還記得。一戶戶主叫張春林,早年參加過新四軍,平時總聽他講起“我們的粟司令”;還有一戶姓王,兒子新榮和我年齡差不多,哥哥叫新民,姐姐叫敖雲,是我祖母的幹女兒。

廚房東面仍是一排教室,我記得我一二年級的教室就在那裡。再向東就是學校的北門,過了大門又是一排教室,我讀四五年級的教室就在那裡。

教室邊上是圍牆,圍牆向南折角是學校的最東面,原來是一隻廁所,後來又建了一個廁所。那兩個廁所我做夢也經常會做到。再向南折角向西,全部是教室,我六年級和三年級的教室就在這一條上。教室和南門相連,整個學校的房子成“口”字型,中間是操場。

學校的操場西側還建了一些水泥的乒乓桌,我們一下課,盡管隻有15分鐘,也會去搶桌子打一會乒乓球。離開主樓不很遠的中間位置,還有兩棵高大的梧桐樹,到了秋天還會結果。一次還機緣巧合吃到了炒熟的梧桐果,真香,感覺很難有超過它的美味了!

操場的西側,好像還有一幢獨立的小樓,什麼作用不記得了。感覺小時候的操場很大,後來進去過一二次,感覺小許多了。

宜興丁山的湯渡國小 著名報人徐鑄成曾經在此念書

我第一次到湯渡國小并不是開始讀書時,而是之前的二三年或更早一些時候。一次在湯渡國小放廣場電影,家裡的大人帶我去看。電影中有一個鏡頭是一條大扁擔揮舞,可能是動作誇張,也可能是我沒有準備,總之是吓着了。回去睡覺做噩夢,發熱,大汗淋漓,睡夢中滾到了床前的地闆上。這些不但是父母告訴我的,我的記憶裡還依稀有些印象。

那年的9月1日,我成了湯渡國小一年級的學生,和秦建明、王行法、王小華等同班同學。我是和求志堂一大門的小芬周祖芬一起去上課的,她比我大一歲,我們一起圍坐在一張方桌子前。小時候黃泥灣的玩伴王行法見到我很高興,招呼我坐到他一起去。我不願意,我要和小芬坐一起,感覺她更熟,還有,不能扔下不管她,她可沒有熟悉的人了。

有一個叫劉洪生的,小名叫小兔,比我大兩歲,一直和我很投緣。他家開始住在求志堂東邊的平房裡,屋後的菜園籬笆是荊樹圍成的,夏天開滿了白花,樹葉可以用來洗頭;後來他家又搬到黃坭灣,就住在我家5間老宅的最東一間。他和我一直是鄰居,常在一起玩而且很談得來。他比我高一級,他讀完了一學期書還是較新,就給我用,那時書的内容似乎不大變,下一級的還能用。我的書不知怎的破得厲害,多虧他的書接濟一下。這樣持續了有兩年。

我國小一二年級的老師叫儲敏,是個年輕女孩。她臉上有一些淺淺的雀斑,但長得還是妩媚動人。她工作很負責任,也很愛我們。同學們取笑王小華,說儲老師抱過他。王小華不承認,但我很相信。因為有一次上學我進教室,走在走廊上正好和儲老師同行,她便彎下腰,用左手搭在我肩上,一直走到教室門口我進教室時她才松手。幸好沒有人看見,我也更不能說,怕同學們取笑。在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舉行全校的活動,我上台朗誦了一首詩:“天上星,亮晶晶。。。。。”由于我人小,上台下台都是她抱上抱下。她有個弟弟,不知什麼原因跟着她在學校。有時他會到教室門口,向她示意,有人找她。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太多。

後來,聽說她嫁人了,學校調來了一位校長,她嫁給了那個校長,她也當上了大隊輔導員。後來又聽說她又跟着那個校長調到了西鄉的哪個學校去了。再後來,我們經常打聽,一直沒有她确切的消息。我們一群同學衷心地祝福她!

在國小讀書我成績一直很好,主要原因是我上課認真聽,從不肯缺課,其他時間是不大花功夫的。三年級的時候,一次我生病了,夜裡發熱,早晨挺着起床,沒吃早飯就上學了。母親不放心,半上午帶着早餐來到學校看我。我當時的班主任是丁荷娣老師,湖㳇人,一位敬業愛生的好老師。她聽說後多次在教室裡表揚我,搞得我更不願意缺課了。

四年級班主任是孫文杉老師,一位的小夥子,也是湖㳇人,戴着眼鏡,很斯文的樣子。一次算術考試,不知是誰出的卷子,特别難,教室裡半數以上不及格。我得了80多分,是第一名,竟比第二名多了10多分。

五年級的老師是個和藹的老頭,叫蔣槐,大家私下叫他蔣老頭子。一次,前面說到的那個女生朱小芳背後說慣了,竟忘了場合,當面叫起他來,氣得他揚起了手,開玩笑吓唬着要打她。

六年級的國文老師叫趙竟成,他的作文教育對我們幫助較大。他要我們多讀課外書,讀到好的句子叫我們摘下來,再抄到黑闆上,供大家欣賞和共同抄下來,做作文時再設法把它運用上去。這樣循環往複,大家不但增長了知識,還培養了對作文的興趣,提高了寫作文的能力。

宜興丁山的湯渡國小 著名報人徐鑄成曾經在此念書

班主任老師叫謝洪培,也是湖㳇人。他管理學生恩威并舉,把學生管得服服如行。他那時身體不大好,一次休息在家數月,我們一群男生女生到他家中去看望他。他家住在湖父後莊門,湯渡國小到那兒大約有8裡路,我們步行去步行回,一群人打打鬧鬧,興緻很高。他後來也住在宜城,他女兒女婿和我弟合明走得近,他的情況我也知道,總想去看看他,由于忙于俗事,一直到他亡故而未能成行,甚為憾事!

  國小這幾年對我很重要,它奠定了我學習的基礎,培養了我的學習興趣及良好習慣。我從父母那兒接受到的克己奉公和真誠待人的教育在老師那裡得到深化,在學校教育中得到落實。特别是在六年級時全國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學習雷鋒活動。那時,三年的困難時期已過,大家感覺到生活相當好,十分滿意,都十分期望有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中央又不失時機地提出了學習雷鋒的号召,大家感到衆望所歸,響應十分踴躍。這一活動對我的一生影響很大。記得在丁山勞工電影院看完電影《雷鋒》,自己陷入久久的沉思中,暗暗下決心:這輩子一定要做一個有利于人民的人,一個有利于社會的人!

國小教師成功的教育也使我熱愛上教師這個光榮、神聖甚至浪漫的職業。記得是二三年級的一次春遊,大家來到南山腳下的順慶寺。隻見禅房旁樹木森森,溪流潺潺,中午休息時,一些年輕的老師有的靠在溪中的大石頭上吹口琴,有的在溪邊吹笛子,周圍簇擁着一群群男女學生。我那時想,将來我能當個老師多好!

宜興丁山的湯渡國小 著名報人徐鑄成曾經在此念書
宜興丁山的湯渡國小 著名報人徐鑄成曾經在此念書

我從國小六年級開始記日記,這也是趙竟成老師的功勞。這習慣陪同了我近半個世紀,雖然時有中斷,但還是帶給我諸多益處,如可以記錄下許多生活的小事,增加生活的樂趣和回憶;可以每天檢討一些事,培養思考的習慣……有時不記日記,不是因為它沒有用,而是偷懶了。我還儲存了國小的日記132篇,在此不展開了。

成年後,特别是看了宜興籍報人徐鑄成寫的《報海舊聞》後我才知道,我母親的三公公周酉叔一直是湯渡國小的校董,他兒子周永保是徐鑄成在湯渡國小學習時的同學。徐鑄成曾任香港《大公報》編輯主任,抗戰勝利後任上海《大公報》總編輯。新中國成立後,徐鑄成任《文彙報》總編輯。徐鑄成生前還為湯渡國小題詞:“剛正”二字一直橫亘在校門口,我想,它成為校訓,也未嘗不可。

(作者秦樂明,曾任宜興市總工會主席,主編《周濟詩詞集》《周濟遺集》等,本文節選自作者長篇傳記文學《無悔此生》,圖文編輯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