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上)

作者:帶刺的面包

楊宇霆是土生土長的東北人,自小很聰明。辛亥革命前一年,他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他和小扇子軍師徐樹铮談得來,徐樹铮目中無人,卻很欣賞這位同學。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上)

奉系軍閥的小諸葛

楊宇霆回國後,擔任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副官,辛亥革命之後,經徐樹铮推薦,成為張作霖的謀士。1916年,袁世凱稱帝失敗,張作霖想趕走袁世凱派來的段芝貴,楊宇霆暗中謀劃,聯合馮德麟,趕跑段芝貴,張作霖如願以償成為奉天省督軍。

張作霖對楊宇霆更加倚重,直接提拔他為奉天督軍公署參謀處長、參謀長。

1917年,直系和皖系在北京明争暗鬥,楊宇霆趁機聯合徐樹铮到秦皇島直接搶劫馮國埠員動頭術的一人批牛,這就是民國曆史上有名的“秦皇島截械”事件。這批裝備是馮國璋用外國借款買來的一流的好裝備。張作霖鳥槍換炮,一口氣武裝了七個旅,奉系軍閥一躍成為北洋軍閥俱樂部裡的第三大勢力。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上)

這一切都是楊宇霆之功。1922 年,第一次直奉戰争爆發,由于奉軍部隊缺乏訓練、中進階将領指揮無能,招緻全面潰敗,撤回關外。

奉軍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張作霖起用楊宇霆,成立東三省陸軍整理處,楊宇霆擔任整理處的實際負責人。在他的調教下,奉軍裁撤大量綠林出身的軍官,任用大量新式人才,采用外國辦法訓練士兵,短短兩年時間,戰鬥力突飛猛進。一大批新派将領開始發揮重要作用,如韓麟春、姜登選、李景林、郭松齡等人受到重用,這四人加上張宗昌,一度被稱為奉軍五虎将。

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戰争爆發,奉系一舉攻破山海關和石門關要塞,再加上直系的馮玉祥倒戈,吳佩孚大敗,逃回武漢,張作霖揮師入關,乘勢奪得中國的半壁江山。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上)

從東北三省到上海、江蘇成為奉系的天下。這次戰争勝利是奉系的巅峰,也是張作霖對楊宇霆寵信的巅峰。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上)

人生的頂點,往往便是消沉的開始。楊宇霆任江蘇督軍沒多久就被趕跑,丢掉了江蘇的地盤。郭松齡的反叛行動,也讓奉軍元氣大傷。管理和外交的多面手楊宇霆更有出色的管理和外交能力。他到東北的第一個大飯碗,就是擔任東三省兵工廠督辦。剛剛到任之時,東三省兵工廠還是一個小廠,遠遠比不上鞏縣兵工廠、太原兵工廠。但在楊宇霆的整頓之下,東三省兵工廠一度成為全國産量最大、門類最為齊全的兵工廠,不僅有中國技師,外國工程師也不少。1928 年,已經有了 2萬人規模,8000 台機器。這座兵工廠年産槍支 6 萬多支,大口徑火炮 150 門,“九一八”事變之後,光是落在日軍手裡的槍支就有 50 萬支左右,足見其産能之強。而這座工廠從小到大正是楊宇霆一手經辦的。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上)

更為難得的是,楊宇霆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對日本的内情、政界、車界多有了解,仕對日外交上也是一把好手。清末以來,東北的局勢和地位比較特殊,夾在日本和俄國之間,兩個國家都對東北虎視眈眈。如何在兩國之間維持勢力平衡,并且保持完整和獨立,這是考驗東北政界的大難題。張作霖的辦法是結好日本,不停賒賬,給日本許諾以經濟利益,獲得日本經濟和政治支援,回頭再不認賬。每每日本領事或是日本公使逼得張作霖急了眼,都是推說去找楊宇霆,楊宇霆再把事情分開來做,慢慢來做,長久下來,日本人沒從張作霖和楊宇霆手上撈到什麼便宜。

張學良為何突殺楊宇霆(上)

民國學者蔣廷黻到東北研究考察,結識了楊宇霆。楊宇霆對日本的政策表述被記了下來。他認為,東北的既定政策是,避免和日本公開沖突,他讓日本從其創辦企業中獲得好處,目的是要比日本進步快。“中國人一天天地多起來,不能反對我們在東北辦教育,創立中國學校。日本最低限度不能反對我們發展農業。在許多方面,中日的利益是并行不悖的。你們關内的同胞沒有力量予我們軍事援助,也不必促使我們和日本公開沖突。”

這段有真實資料記載的往事,足以證明楊宇霆在對日外交上是清醒的,也是高明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