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67年獨立的歐洲活化石,1951年加入戰場,被志願軍一梭子送回家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宣布中立,不參加任何戰争和軍事同盟。換個說法就是,我不去打别國,别國也不要來打我。最著名的中立國是瑞士,已經有150多年沒有打仗了。

事實上,一個國家能否保持中立,往往并不由其本身所決定,而是看大國的意圖,要不然大家都宣布中立,這個世界不就沒有戰争了嗎?是以,能成為中立國是一種幸運,否則的話,即使宣布中立了也沒用。

二戰前,比利時和盧森堡都是中立國,可誰讓它們攔在德國的進軍路線上,比利時還抵抗了一下子,盧森堡是直接投降,螳臂幹嗎要去當車呢?

這兩個國家終于意識到自己宣布中立是毫無意義的,沒有大國的保護,所謂的中立國隻是自欺欺人而已。于是,兩國在戰後積極參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

當美國号召組成聯合國軍幹涉北韓内戰時,比利時和盧森堡都報名參加了。比利時出了一個營,達到了聯合國軍成員國的平均水準,盧森堡則派出了44人一個排。不是盧森堡摳門,這44人是當時其全部兵力的十分之一,按比例算絕對是不低的。

1867年獨立的歐洲活化石,1951年加入戰場,被志願軍一梭子送回家

盧森堡可以說是歐洲封建制度的活化石,國家元首是盧森堡大公。作為封建采邑,盧森堡曾經接受過德意志和荷蘭的統治,1867年獨立并成為中立國。

盧森堡的領土面積隻有2580平方面積,與中國的縣差不多。由于土地肥沃,是歐洲騎士們争奪的主戰場之一,其國境内密布的城堡,就是這段曆史的見證。

盧森堡選擇成為中立國是明智的,東面是德國,南面是法國,夾在兩個強國之間,倒向哪一邊都會被另一邊視為敵人,一有風吹草動首先挨揍的就是自己。

當時歐洲列強争霸很厲害,宣布中立的小國有不少,為什麼隻有瑞士真正做到了,盧森堡卻保不住呢?原因在于瑞士的情況非常特殊,别的國家根本學不了。

瑞士是一個山地國家,不僅易守難攻,而且土地貧瘠又沒有什麼礦産資源。瑞士通往德國和法國的道路都不多,隻有占住山口,這些道路便會被封閉。也就是說,即使占領瑞士,也很難開辟新的進攻通道。

另一方面,瑞士人有尚武的傳統,曆史上以瑞士大方陣出名,連法國皇帝都被他們幹掉過。瑞士人又因為窮,經常給其他國家充當雇傭兵,忠誠度還特别高,被教皇指定為永久衛隊,進而享譽全歐洲。

總之,武力進攻瑞士所能得到的收益,不足以抵消為此付出的成本,是以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時都沒有破壞瑞士的中立。更何況,瑞士是歐洲的金融中心之一,對德國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這幾個條件盧森堡都不具備,德國自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1867年獨立的歐洲活化石,1951年加入戰場,被志願軍一梭子送回家

雖然沒有遭到戰火蹂躏,但盧森堡并沒有能夠置身于戰争之外。2000多名盧森堡群眾被納粹關進集中營,還有7000多人被強迫當兵或服勞役,被納粹處死500人。納粹甚至把盧森堡并入德國,徹底取消其獨立。

盧森堡人民沒有屈服于納粹的統治,由于本土面積實在太小,很多人隻好前往比利時,參加那裡的遊擊隊,并為盟國提供情報,打擊納粹在盧森堡的統治機構。

二戰後,盧森堡重新組建了自己的武裝力量,陸軍是其唯一的軍種,規模一個營,總兵力約550人,總司令是一名上校,各級軍官都要去法國或比利時的軍校接受教育訓練。

按照盧森堡的人口和富裕程度,至少組建一個團或一個旅幾千人應該是沒問題的,但這對盧森堡的安全毫無幫助,隻有托庇于美國和北約才是根本之策。

1948年,盧森堡作為北約創始國加入了這個集體防務組織,其實就是軍事同盟,與中立國的宗旨相違背,是以不再被國際社會看作是中立國。

對于盧森堡而言,德國戰敗後被徹底解除了武裝,國防上的需要已經微乎其微,加入北約更多地是表明與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家的特殊關系。

北約的主要敵人是蘇聯集團,如果兩者發生戰争,無論是核戰争,還是正常戰争,當盧森堡成為前線時,戰争其實已經快接近尾聲了。當年法國人沒能擋住德國的坦克兵團,那麼,比德國更為強大的蘇聯鋼鐵洪流肯定能橫掃西歐,飲馬英吉利海峽。

1867年獨立的歐洲活化石,1951年加入戰場,被志願軍一梭子送回家

盧森堡投靠北約,與其說是想一起防禦蘇聯,不如說是為流亡政府找個好東家,不要再像二戰時那樣,差點國家都沒了。是以,盧森堡一改往日的中立态度,向萬裡之外的北韓派出了軍隊。

最讓人看不懂的是,盧森堡為何要派出步兵參加北韓戰争,一個排能頂什麼用,守一個山頭都不夠,讓美國人怎麼給他們分派任務?不如像北歐國家那樣,派點醫療隊什麼的多好。

應該是因為盧森堡想展現自己是北約成員國的特殊身份,能派出戰鬥部隊是需要美國老大哥認證的,别的國家就算想派都不行呢,蚊子肉再小也是肉啊。

等盧森堡從500多人的國防軍裡選出44名精英,戰争已經發生了兩次轉折,聯合國軍先是差點占領整個半島,然後被志願軍趕回了三八線以南,“聖誕節總攻勢”變成了“聖誕節總撤退”。

1951年1月31日,姗姗來遲的盧森堡排終于趕到北韓,聯合國軍内部正彌漫着一片失敗的氣氛。盧森堡排肯定不會被單獨派上戰場,多半會與比利時或法國部隊編在一起。

比利時營在同一天登陸北韓,盧森堡排應該就是跟他們在一起。比利時和盧森堡聯合部隊由英軍第29旅指揮,被安排在臨津江前線,直接面臨志願軍的兵鋒。

他們對面的是志願軍第63軍,通過隐蔽機動方式,将部隊悄悄埋伏在江邊,1951年4月22日天黑後,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63軍派一路佯攻吸引敵人,另一路從下遊完成渡江,對英軍側後進行迂回。

1867年獨立的歐洲活化石,1951年加入戰場,被志願軍一梭子送回家

比利時和盧森堡雖然是鐵哥們,但打起仗來也沒理由給盧森堡人格外照顧。是以,當志願軍發起進攻時,盧森堡排遭到了沉重打擊。比利時的表現也不怎麼樣,在志願軍的攻擊下很快崩潰,丢棄陣地向後方撤退。

在比利時營的帶動下,英軍第29旅全線動搖,隻有1個營因為陷入志願軍的包圍而撤不下來。英軍和美軍屢次試圖救援這個營,但都有成功,最後這個營戰死不到200人,被俘得倒有500多,可以算是全軍覆沒了。

相比之下,盧森堡排的傷亡更加慘重,總共44人參戰,戰死2人,受傷13人,加起來超過總兵力的三分之一。按戰損比例計算,盧森堡可能是聯合國軍中損失最慘重的參戰國,也許是被某個志願軍戰士一梭子打出來的。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盧森堡軍人跑得夠快,一個也沒有被志願軍俘虜。是以,63軍一直不知道自己還曾經教訓過盧森堡軍人,沒有在戰史上添一筆。

從這個角度看,盧森堡軍隊的唯一一次實戰經驗,即是從志願軍那裡獲得的。兩次世界大戰他們都一槍未放,卻在北韓打了好多槍,也挨了來自中國軍人更多的槍。

從此以後,盧森堡軍隊再也沒有參加過戰鬥,呆在後方平安度過了這場戰争,自然不再有人員傷亡。美國人可能覺得盧森堡已經夠意思了,不能再讓他們去拼命,萬一拼光了,怎麼向盧森堡大公交代?這場戰争真不是小國玩得起的。

盧森堡如果不那麼賣力,非要派出戰鬥部隊,就不會有15名軍人的戰死和受傷。即使盧森堡隻派出醫療和後勤人員,美國肯定也無話可說,這個國家本來到哪裡都是充數的,意思一下就夠了,非要用人命來充數,似乎有點奢侈了。

1867年獨立的歐洲活化石,1951年加入戰場,被志願軍一梭子送回家

經過北韓戰争的教訓後,盧森堡在國際事務又恢複了低調,跟在别人後面喊兩聲,輕易不得罪任何一個國家。美國如今咄咄逼人地針對中俄等國,盧森堡等西歐國家的态度卻模棱兩可。

反而是新加入的東歐國家為美國搖旗呐喊,甚至充當美國的喉舌,不時發表反俄和反華言論。他們中的大多數國家并不是真的仇俄,而是想借這個機會得到美國的青睐。

如果大國當真奮起反擊,首當其沖的便是這些為虎作伥的小國,而他們的大哥隻是琢磨着把他們賣個好價錢。2008年的俄格戰争是最好的例子。

格魯吉亞居然在奧運會期間挑起戰争,在道義和實力上都嚴重失分,結果被俄羅斯幹淨利落地收拾了。美國急急忙忙把自己訓練出來、号稱被精銳的格魯吉亞維和部隊運回國,這是趕着去向俄軍投降的節奏嗎?

對于盧森堡這樣的小國來說,明哲保身、不參與大國競争才是最安全的。真到全面戰争爆發那一天,至少大國會手下留情,拳頭不打笑臉人,做一個人畜無害的吉祥物,是他們最好的宿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