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抗美援朝戰争爆發了,而我國應北韓的請求出兵赴朝作戰,這是我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走出國門進行作戰。也正是在這次戰争中讓世人看到了我國戰士英勇無畏的精神,看到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在這場戰争中我軍打出了許多的經典戰役,其中上甘嶺戰役就是一個我軍取得巨大勝利的戰役,也為我國在日後的談判上赢得了話語權。而此時遠在台灣的蔣介石看到上甘嶺戰役後,震撼之餘給出了15字的高度評價,這個評價是什麼呢?而當時的上甘嶺之戰又是怎麼樣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上甘嶺之戰!

上甘嶺戰役圖檔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格局進行了重新演變,逐漸地形成了兩大陣營,其中一方是以美軍為首的,而另一方則是以蘇軍為首的,由于雙方在意識形态和國家制度上有着許多的不同,甚至是對立。再加上當時的南北北韓都想用武力的方式來完成國家和民族的統一。此時美軍和蘇軍都不想雙方直接爆發激烈的沖突,美軍為了維護自己在亞洲的上司地位,他多次試圖跨過鴨綠江侵占我國的邊境,并且運用轟炸機轟炸我國的丹東地區。就這樣在1950年7月抗美援朝戰争正式爆發了。而上甘嶺戰役正是抗美援朝戰争中的一部分。
抗美援朝圖檔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我軍部隊與以美軍為首的十幾個國家組成的聯合部隊,在上甘嶺一帶開展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戰役。這是在第1次和談破裂之後,雙方互相處于僵持的階段所發生的一場主要的戰役,又被稱之為國魂之戰。這一場戰鬥雙方一共打了有43天。主要是在争奪北韓中部金化郡五聖山南麓村莊及其附近地區的控制權。這場戰争雖然規模并不大,但是也讓世界所有人對我國刮目相看,西方各國和當時的蘇軍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當時僅僅成立一年的國家,在國内局勢還沒有穩定下來,各行各業還沒有恢複的時候,并且在軍人的武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會對美軍進行戰争。更沒有想到,這場戰争竟然是我軍取得了勝利。
北韓五聖山
1952年10月14日以美軍為首的敵人總共召集了6萬多人對我軍占領的兩個面積僅為3.7平方公裡地陣地進行攻擊,同時他們還有許多的重型武器,包括火炮,坦克,飛機。當時我軍參加此次戰鬥的是隸屬于兩個野戰軍,三個步兵師的9個團和運送補給的後勤保障部隊,總共投入了4.3萬餘人。另外在火力配備上還配備了兩個高炮團11個營。而我軍的指揮官為秦基偉,崔建工和李德生。敵人參加此次戰鬥的是美國第九軍,兩個步兵師的7個團,加上後面增援來的兵力總共差不多有3萬步兵,另外還有18個炮兵營,兩個坦克營及一個航空兵的大隊。敵人在物資方面也要比我軍好了很多,當時我軍最主要使用的武器是山炮,野炮,榴彈炮,手榴彈等,并且彈藥量還十分的不足,而敵人的物資和裝備是遠高于我軍的,在戰鬥期間他們光是飛機就飛了3000多架次,而且還擁有170多輛的坦克,火炮也有300多門,并且在這場戰鬥當中,他們共發射炮彈接近200萬發。而在高空投放的炸彈就有5000多枚,在戰事最吃緊的時候,他們光一天發射的炮彈就差不多有30多萬發。在這樣敵我裝備懸殊的情況下,我軍可謂用生命換取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戰争剛剛開始,一瞬間敵人上千門,火炮就朝着我方陣地不斷地發射,而我軍陣地上瞬間火光四起,敵人炮彈飛到的地方都是一片焦土。而我軍有許多戰士不是死在了敵人的槍下,而是被敵人炮彈的沖擊波給震死了。就這樣在敵人非常密集的炮火覆寫之下,我方軍隊根本沒有辦法組織起有效的反擊。雖然我軍傷亡十分慘重,但是沒有一個人退縮。反而大家鬥志昂揚,随着美軍鋪天蓋地的攻擊,我方将士隻能眼睜睜地看着一處處陣地的失守。我們許多的士兵選擇與敵人同歸于盡,他們互相走到了一起,在同一時間拉響了手中的手榴彈,并快速地朝敵人跑去。我方戰士的彈藥打完了之後,就拿起大刀長矛與敵人進行白刃戰。在這場戰鬥當中,有一個士兵叫做龍世昌。他被敵人用機槍給打斷了一條腿,但是劇烈的疼痛并沒有能夠讓他倒下。他用他最後的力氣拖着一直在流血的腿在地上爬着,直到爬到了敵人的碉堡跟前,這時他拿起手中僅剩的爆破筒,徑直地撲向了敵人,随着一聲巨大爆炸聲,年紀輕輕的龍世昌就這樣和敵人同歸于盡了。
抗美援朝戰争
此時的上甘嶺戰場上,我軍處于劣勢,而美軍也占領了大多數的陣地。在許多地陣地失守了之後,我軍的司令員秦基偉将軍連忙更改作戰的計劃,決定要發揮我們夜間作戰的優勢,等到天黑的時候再向敵人的陣地發起沖鋒,從敵人的手中奪回我們的陣地。司令員告訴我軍戰士們流血不流淚,現在戰争的局勢非常得不樂觀是以我們大家要齊心協力,守住上甘嶺。
上甘嶺戰役
等到天黑,我軍戰士趁着黑夜就對美軍陣地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而這時美軍還沒有從白天激烈的戰鬥當中反應過來,就被我軍戰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經過志願軍的浴血厮殺,陣地終于重新被奪了回來。但是這個時候經過激烈的戰鬥美軍也已經殺紅了眼,他們在天亮之後又對我軍發起了新的一輪進攻,他們用上了他們所有的重武器,飛機,大炮,坦克一起上陣,這時一名叫黃繼光的戰士就犧牲在了這場陣地的争奪當中。
黃繼光
黃繼光原本隻是一名普通的通訊員,當時他所在的部隊被美軍火力強勁的碉堡擋了前進的道路。如果他們要想繼續前進,就必須要把這個碉堡給炸掉,是以連隊的首長就派了三批爆破組前去炸毀美軍的碉堡。但是隻看見我們的戰士對着敵人的碉堡沖了過去,但是還沒有走幾步就被碉堡内的機槍給打中了,倒在了前去炸掉碉堡的路上,戰士們有些受了傷,但仍靠着最後的力氣向碉堡挪動。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做掩體隻為了後面的士兵能夠更好地向前沖。就這樣在我軍戰士一個兩個相繼地倒下,黃繼光此時心裡十分明白,如果這個碉堡沒有被炸掉,那麼會對整個戰局産生劇烈的影響,于是這個時候他挺身而出,在身邊戰友的掩護下,快速地沖向了敵人的碉堡,将手中的手榴彈精準地扔了過去,随着一聲巨響,敵人的碉堡終于被炸毀了,但黃繼光也在這次的行動當中受了重傷。
此時雖然敵人的碉堡被炸毀了,但是裡面的機槍和敵人還依舊在不停地對我軍進行瘋狂的掃射,是以這個時候黃繼光不顧自己身上疼痛的傷口,勇敢地向機槍口沖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敵人的機槍口,這個時候他心裡隻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要為國家奉獻自己最後的力量,他的戰友們因為黃繼光擋住了機槍口而迅速上前将敵人消滅掉了。在這場戰鬥結束之後,當我軍戰士看到黃繼光遺體的時候,大家的眼睛都泛着淚光,而此時隻見機關槍口還在他的身體裡。而這時的他隻有21歲,他向我們所有人說明了什麼叫做不屈的意志。
就這樣我軍和敵人展開了激烈地陣地争奪戰,雙方你攻我守,我攻你守,反反複複地陣地争奪達到了59次,而我軍更是擊退了敵人的沖鋒900多次,在戰争最危急的時候,我軍收到了蘇聯方面送來的武器支援,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卡秋莎火箭炮,這個武器幫助我軍在戰場上扭轉了敗局,他們給我們送來的卡秋莎火箭炮也充分的彌補了我軍在火力上的劣勢。最後我軍運用卡秋莎火箭炮,也讓敵軍感受到了鋪天蓋地的炮火,把敵人打得無處可藏。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在戰場上才開始逐漸有了優勢,慢慢地我軍将士越打越勇猛,士氣高漲。最終在11月25日結束了戰鬥,雙方總共持續作戰了43天,我軍最終取得了勝利。
蔣介石
在這場戰鬥結束之後,當時遠在台灣的蔣介石聽到了上甘嶺美軍戰敗的消息後,他的内心是十分的複雜,當初美軍取笑他擁有這麼好的裝備卻還總是打敗仗。但是現在你們又能怎麼樣呢?不還是輸了,十幾個國家聯合起來的軍隊,竟然被打得如此之慘。蔣介石更是在震撼之餘給出15字高度評價,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解放軍的對手。果然最後我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勝利。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美軍到現在都對我解放軍“畢恭畢敬”的,不是沒有原因!很多外國人不能明白為什麼這些人可以超越生理極限,創造不幾乎不可能奇迹,我想,可能好不容易站起來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願意再次跪下去的吧。這是一種民族自尊心的覺醒,是為了民族利益可犧牲任何個人利益,甚至個人性命的民族意識。願這種精神永遠存在于中國人集體意識當中,為了集體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為了民族利益我們在所不辭。現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吾等後輩當銘記在心,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國恥,振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