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作者:吳越春秋wd

春秋吳越争霸之範蠡傳奇

中國曆史長河浩瀚多彩,春秋戰國是其中極為精彩炫麗的一個時期。群雄争霸、逐鹿中原,人才輩出、百家争鳴,湧現了一大批傑出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在那些群星中,其中有一個人的名字,在2500多年的曆史星河中始終綻放着璀璨耀眼的光芒。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他前半生從政,出将入相,輔佐一個瀕臨滅亡的國家成為春秋霸主,卻在最輝煌的高光時刻急流勇退,被後世為官者奉為楷模。

他後半生經商,三度富甲天下,卻多次散盡家财,救濟蒼生,被世人尊為“商聖”、文财神。

後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緻富,成名天下”。

他,就是在春秋時期輔佐勾踐興越稱霸的頭号功臣——範蠡。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酒香也怕巷子深,平台選擇很重要

範蠡,公元前536年出生于楚國宛地(今河南南陽),公元前448年逝世。他出身十分寒微,但從小熱愛學習,通曉各種學說,善謀斷,青年時其才學簡直可以用學貫古今來形容了。

但此時的楚國政治舞台貴族當道,範蠡隻能是空有抱負,郁郁不得志,這對于年輕時候的範蠡來說,毫無疑問是一種打擊。

怎樣才能積累名氣呢?範䗍采取以“佯狂”之态示人的方式,世俗之人并不了解他,稱範蠡“狂人”、“瘋子”。事實上範䗍自身的造勢和炒作還是成功了,因為他終于引起了宛地長官文種的關注。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文種,也是一個胸懷天下、博學多才的非凡人物,雖然身為楚國地方官員,卻不被當權者重用,盼望能找到賢明的君王發揮才能,轟轟烈烈成就一番大事業。

文種便叫手下人去探訪範蠡。那人回來告訴文種,範蠡有瘋癫病,是一個狂人。文種認為極有可能“大智若愚”,有獨特才能的人往往會被人譏笑為狂妄無知,一般人難以認識他的真實面目。

于是文種決定親自拜訪。初次見面,範蠡在他面前學狗叫,他并不在意。第二次相見時,範蠡就修整衣冠,以一個君子的形象出現在了文種面前。

兩人徹夜長談,越聊越投機,共同志向使兩人成為莫逆之交。

流亡吳國的伍子胥曾經來信邀請文種去吳國。範蠡認為“霸業創立,非吳即越”,楚國是自己的故土,犯不着像伍子胥那樣為報殺父之仇而“失故國之親”。

于是範蠡和文種結伴離開楚入越,受到越王允常和繼任者勾踐的重用。

此時的範蠡,風華正茂。接下來三十多年的吳越争霸,演繹着春秋時期最後大國雄起的精彩劇目。範䗍,正是這精彩曆史大舞台上越國的總導演和主角之一。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三千越甲可吞吳,吳越争霸顯身手

到越國後,範䗍先受命為越國上大夫,後任上将軍,擔任相國之職,從政領軍二十多年。他“勇則善謀”,對曾經弱小的越國取得吳越争霸戰争的最終勝利作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他的謀略主要展現在以下三個關鍵問題的選擇上:

生存還是毀滅?範蠡的政策是求和圖存,轉危為安。時間從公元前494年的夫椒之戰到公元前491年勾踐被吳國釋放。

越王勾踐不顧範蠡勸谏,于公元前494年對吳囯發動了進攻。結果越軍一敗塗地,勾踐一退再退,最後退守會稽山。越國面臨亡國之災。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在國家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勾踐趕緊向範蠡求教應對之策。

範蠡主張求和圖存。為了達到求和的目的,不惜忍辱負重,獻出寶器美女,交出經濟、公權力,以緻越王勾踐夫婦到吳國作人質。總之隻要不被滅國,越國甘願接受一切條件:稱臣納質,奴隸人民,什麼都可以。

這是範蠡轉危為安的一着險棋。正是基于他對形勢的冷靜分析:一是吳越實力懸殊,再戰必亡,唯有儲存實力,才有可能再圖後計;二是吳國君臣之意存在可以利用的沖突:吳王夫差急于北上争霸中原,伍子胥主張先滅越國這個心腹之患,太宰伯嚭貪财、與伍子胥存在權力之争。

勾踐聽從範蠡的建議,派出文種前往吳軍中求和。文種用美女和厚禮賄賂了伯嚭,伯嚭就在夫差面前替勾踐求情。夫差不納伍子胥的建議決定退兵,放過了勾踐。

勾踐留文種守國,自己帶範蠡等人到吳國作人質,過了三年奴仆生活,忍辱負重,終于取得夫差信任,順利回國。

韬光養晦還是鐵血複仇?範蠡的政策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時間是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482年。

公元前492年,回到越國的勾踐,接受了範蠡的建議,決定由文種治政、範蠡領軍,以“富邦強兵”為奮鬥目标,卧薪嘗膽,勵精圖治。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政治上,“内親群臣,下義百姓”,尊賢厚士,廣攬人才,凝聚民心。經濟上,獎勵生産,不擾民亂政,鼓勵生育。軍事上擴軍備戰,修築城郭,強化訓練,造就了一支士氣高昂、紀律嚴明的軍隊。外交上,“結齊、親楚、附晉”,廣交天下朋友,争取大國盟友,對吳國則做足表面尊重的功夫,助長吳國夫差驕奢淫逸,鼓動其北上争霸,放松對越的戒心。

富國強兵措施的實行,越國很快就恢複了國力。報仇心切的勾踐當即要攻吳雪恥,被範蠡攔住。範蠡認為天時、地利、人事條件都不成熟。

三年後,越國國力更加強盛,勾踐準備要出兵攻打吳國,範蠡再次予以阻止:他認為現在地利有了——周圍國家已和越國結成盟友,水患也已經清除,但天時與人事還沒到最佳機會。

七年後,伍子胥被吳王夫差賜死。勾踐再次提出伐吳,依然被範蠡攔下。範蠡認為,雖經休養生息,越國兵強馬壯,士氣高漲;反觀吳國,人才凋零,伍子胥被殺,孫武出走,但其家底還在。雖然吳軍常年西征北戰,國力消弱已顯出疲态,廣大百姓逐漸産生厭戰情緒,但是還缺少天時。

速勝戰還是持久戰?範蠡的政策是戰和并舉,出奇制勝。時間從公元前482年到公元前473年

公元前482年,吳國與晉國争霸會盟,主力部隊北上中原,國都空虛,留太子率少部分老弱病殘士卒守衛。待夫差遠離姑蘇數月後,範蠡及時向勾踐提出速戰的建議:現在天時、地利、人事都已齊備,趕緊搶要抓戰機,發動突然襲擊。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于是,越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海上進入淮河,切斷北上吳軍南下的歸路;一路由勾踐親率主力,北上直取姑蘇。兩軍接戰後,越軍先鋒部隊先敗以示弱,後又佯退以誘敵,使吳軍貿然出擊,被越軍主力包圍殲滅,隻用了十幾天時間就攻陷姑蘇,消滅守城吳軍,俘獲吳太子。

夫差聞訊匆忙結束諸侯會盟趕回國内,被迫向勾踐求和。範蠡清醒地幫勾踐分析戰略态勢:吳國精兵良将都被夫差帶在身邊,沒有傷到元氣,硬拼将敗俱傷。不應急于一時,找準機會對吳國作最後一擊。于是吳越和談,越軍回撤。

公元前476年,吳國遭受空前幹旱,倉庫空虛,糧食緊缺,民怨沸騰。勾踐任命範䗍為上将軍,率領五萬越軍攻入吳境。

吳王夫差率吳軍六萬,迎戰于笠澤(今江蘇吳江縣境内)。兩軍夾江對峙。越軍兵分三路,乘夜發動進攻。吳軍大敗。越軍乘勝追擊,直逼姑蘇。範䗍采取圍而不攻的戰術,儲存實力,消耗吳軍。兩年之中越國占領了吳國大部分土地,夫差隻帶着一萬多殘兵敗将固守着孤城姑蘇。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公元前473年,勾踐采納範䗍的建議,采取聲東擊西之策,出其不意對吳軍發動總攻。面對越軍的突然進攻,夫差驚慌失措,乘夜突圍,最後退守姑蘇山,連續派人到越軍營中求和。

在這關鍵時刻,勾踐還真的有些心軟了,準備答應夫差和談要求。

範䗍堅決請求勾踐乘機徹底消滅吳國。他說:“當年上天要滅亡越國,吳國放棄了,是以才有今天的報應。如今上天要滅亡吳國,越國能逆天而行嗎?”

趁勾踐還在遲疑的時候,範蠡立即提鼓援枹發号施令,強行趕走了吳國使者,指揮三千越軍攻上姑蘇山,迫使夫差在絕望中自殺身亡。

在持續三十多年的吳越争霸中越國終于大獲全勝。越王勾踐乘勝北進,與中原諸侯會盟,取代吳國的霸主地位,橫行江淮,稱霸中原,國勢達到鼎盛階段。

  激流勇退正其時,千金散盡還複來

越王勾踐霸業已成,舉國上下歡慶勝利,範䗍在政治生涯達到頂峰的時候,突然向勾踐辭官。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勾踐軟硬兼施:“你走了叫我依靠誰啊?如果你肯留下來,我甯願分一半國土給你;如果你非要走,我絕不會對你的妻子客氣!”

範蠡不為所動,不卑不亢地說:“君行令,臣行意。”你下你的指令,我随我有意願,咱們各行其是吧。

不久,範蠡沿海路北上齊國,化名為鸱夷子皮隐居下來。他帶領家人,一邊在海邊耕作,一邊經商,因為經營有道,很快便積累了巨量财富。發家緻富後,範䗍經常在當地救危濟困,名聲遠揚。

齊王聽說了他的事迹後,派人準備請他出任國相。範蠡知道後并沒有感到高興,反而憂愁感慨道:“治家理财能有千金之富,做官有相國的位置送上門,這些看似幸運的事情,對我這樣的布衣百姓而言,都是些不詳的征兆啊!”

于是,範蠡果斷地歸還了相印,把家裡的家财盡數分散給當地的鄉親好友,再次選擇流亡他鄉。

範蠡最後來到陶地安居下來,認為這裡經濟繁榮、商業往來頻繁,是重要的商業通道。他發揮經濟之道,眼光獨到,重視誠信,經營有方,沒過多久又成了當地富可敵國的大富翁,人們尊稱他為陶朱公。

從政興霸業,經商當首富:他鄉遊子範蠡成功的秘籍是什麼?

深谙取舍之道的範蠡,對财富看得很輕,當地每當發生天災人禍的時,範蠡多次把自己的萬貫家産捐出,真正做到了為富而能仁,後代許多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民間稱他财神。

範蠡的一生,治國成就霸業:政治上他目标遠大,信念堅定,軍事上縱橫捭阖,堪稱出類拔萃的柱石之臣,目光卓越的戰略大師。治家富甲天下:經濟上他營運有方,講究誠信,被尊奉為商家始祖。範蠡不僅善于謀國,而且善于謀身,懂得進退,富而不驕,不戀财物。不論是從政還是經商,他都能做到極緻。

曆史上成大事者數不勝數,然而如範蠡這般善始善終,進退自如,結局圓滿者為少見。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非常仰慕:“春秋以來用舍進退未有如範蠡之全者”。

2500年前範䗍的人生軌迹,不正是曆朝曆代人們追求的完美人生夢想嗎?

參考文獻:

《左傳》、《史記》、《吳越春秋》、《國語·越語》

(圖檔源自網絡,侵權必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