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作者:吴越春秋wd

春秋吴越争霸之范蠡传奇

中国历史长河浩瀚多彩,春秋战国是其中极为精彩炫丽的一个时期。群雄争霸、逐鹿中原,人才辈出、百家争鸣,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在那些群星中,其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在2500多年的历史星河中始终绽放着璀璨耀眼的光芒。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他前半生从政,出将入相,辅佐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成为春秋霸主,却在最辉煌的高光时刻急流勇退,被后世为官者奉为楷模。

他后半生经商,三度富甲天下,却多次散尽家财,救济苍生,被世人尊为“商圣”、文财神。

后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他,就是在春秋时期辅佐勾践兴越称霸的头号功臣——范蠡。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酒香也怕巷子深,平台选择很重要

范蠡,公元前536年出生于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公元前448年逝世。他出身十分寒微,但从小热爱学习,通晓各种学说,善谋断,青年时其才学简直可以用学贯古今来形容了。

但此时的楚国政治舞台贵族当道,范蠡只能是空有抱负,郁郁不得志,这对于年轻时候的范蠡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打击。

怎样才能积累名气呢?范䗍采取以“佯狂”之态示人的方式,世俗之人并不理解他,称范蠡“狂人”、“疯子”。事实上范䗍自身的造势和炒作还是成功了,因为他终于引起了宛地长官文种的关注。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文种,也是一个胸怀天下、博学多才的非凡人物,虽然身为楚国地方官员,却不被当权者重用,盼望能找到贤明的君王发挥才能,轰轰烈烈成就一番大事业。

文种便叫手下人去探访范蠡。那人回来告诉文种,范蠡有疯癫病,是一个狂人。文种认为极有可能“大智若愚”,有独特才能的人往往会被人讥笑为狂妄无知,一般人难以认识他的真实面目。

于是文种决定亲自拜访。初次见面,范蠡在他面前学狗叫,他并不在意。第二次相见时,范蠡就修整衣冠,以一个君子的形象出现在了文种面前。

两人彻夜长谈,越聊越投机,共同志向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

流亡吴国的伍子胥曾经来信邀请文种去吴国。范蠡认为“霸业创立,非吴即越”,楚国是自己的故土,犯不着像伍子胥那样为报杀父之仇而“失故国之亲”。

于是范蠡和文种结伴离开楚入越,受到越王允常和继任者勾践的重用。

此时的范蠡,风华正茂。接下来三十多年的吴越争霸,演绎着春秋时期最后大国雄起的精彩剧目。范䗍,正是这精彩历史大舞台上越国的总导演和主角之一。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三千越甲可吞吴,吴越争霸显身手

到越国后,范䗍先受命为越国上大夫,后任上将军,担任相国之职,从政领军二十多年。他“勇则善谋”,对曾经弱小的越国取得吴越争霸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他的谋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的选择上:

生存还是毁灭?范蠡的策略是求和图存,转危为安。时间从公元前494年的夫椒之战到公元前491年勾践被吴国释放。

越王勾践不顾范蠡劝谏,于公元前494年对吴囯发动了进攻。结果越军一败涂地,勾践一退再退,最后退守会稽山。越国面临亡国之灾。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勾践赶紧向范蠡求教应对之策。

范蠡主张求和图存。为了达到求和的目的,不惜忍辱负重,献出宝器美女,交出经济、政治权力,以致越王勾践夫妇到吴国作人质。总之只要不被灭国,越国甘愿接受一切条件:称臣纳质,奴隶人民,什么都可以。

这是范蠡转危为安的一着险棋。正是基于他对形势的冷静分析:一是吴越实力悬殊,再战必亡,唯有保存实力,才有可能再图后计;二是吴国君臣之意存在可以利用的矛盾:吴王夫差急于北上争霸中原,伍子胥主张先灭越国这个心腹之患,太宰伯嚭贪财、与伍子胥存在权力之争。

勾践听从范蠡的建议,派出文种前往吴军中求和。文种用美女和厚礼贿赂了伯嚭,伯嚭就在夫差面前替勾践求情。夫差不纳伍子胥的建议决定退兵,放过了勾践。

勾践留文种守国,自己带范蠡等人到吴国作人质,过了三年奴仆生活,忍辱负重,终于取得夫差信任,顺利回国。

韬光养晦还是铁血复仇?范蠡的策略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时间是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482年。

公元前492年,回到越国的勾践,接受了范蠡的建议,决定由文种治政、范蠡领军,以“富邦强兵”为奋斗目标,卧薪尝胆,励精图治。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政治上,“内亲群臣,下义百姓”,尊贤厚士,广揽人才,凝聚民心。经济上,奖励生产,不扰民乱政,鼓励生育。军事上扩军备战,修筑城郭,强化训练,造就了一支士气高昂、纪律严明的军队。外交上,“结齐、亲楚、附晋”,广交天下朋友,争取大国盟友,对吴国则做足表面尊重的功夫,助长吴国夫差骄奢淫逸,鼓动其北上争霸,放松对越的戒心。

富国强兵措施的实行,越国很快就恢复了国力。报仇心切的勾践当即要攻吴雪耻,被范蠡拦住。范蠡认为天时、地利、人事条件都不成熟。

三年后,越国国力更加强盛,勾践准备要出兵攻打吴国,范蠡再次予以阻止:他认为现在地利有了——周围国家已和越国结成盟友,水患也已经清除,但天时与人事还没到最佳机会。

七年后,伍子胥被吴王夫差赐死。勾践再次提出伐吴,依然被范蠡拦下。范蠡认为,虽经休养生息,越国兵强马壮,士气高涨;反观吴国,人才凋零,伍子胥被杀,孙武出走,但其家底还在。虽然吴军常年西征北战,国力消弱已显出疲态,广大百姓逐渐产生厌战情绪,但是还缺少天时。

速胜战还是持久战?范蠡的策略是战和并举,出奇制胜。时间从公元前482年到公元前473年

公元前482年,吴国与晋国争霸会盟,主力部队北上中原,国都空虚,留太子率少部分老弱病残士卒守卫。待夫差远离姑苏数月后,范蠡及时向勾践提出速战的建议:现在天时、地利、人事都已齐备,赶紧抢要抓战机,发动突然袭击。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于是,越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海上进入淮河,切断北上吴军南下的归路;一路由勾践亲率主力,北上直取姑苏。两军接战后,越军先锋部队先败以示弱,后又佯退以诱敌,使吴军贸然出击,被越军主力包围歼灭,只用了十几天时间就攻陷姑苏,消灭守城吴军,俘获吴太子。

夫差闻讯匆忙结束诸侯会盟赶回国内,被迫向勾践求和。范蠡清醒地帮勾践分析战略态势:吴国精兵良将都被夫差带在身边,没有伤到元气,硬拼将败俱伤。不应急于一时,找准机会对吴国作最后一击。于是吴越和谈,越军回撤。

公元前476年,吴国遭受空前干旱,仓库空虚,粮食紧缺,民怨沸腾。勾践任命范䗍为上将军,率领五万越军攻入吴境。

吴王夫差率吴军六万,迎战于笠泽(今江苏吴江县境内)。两军夹江对峙。越军兵分三路,乘夜发动进攻。吴军大败。越军乘胜追击,直逼姑苏。范䗍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保存实力,消耗吴军。两年之中越国占领了吴国大部分土地,夫差只带着一万多残兵败将固守着孤城姑苏。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公元前473年,勾践采纳范䗍的建议,采取声东击西之策,出其不意对吴军发动总攻。面对越军的突然进攻,夫差惊慌失措,乘夜突围,最后退守姑苏山,连续派人到越军营中求和。

在这关键时刻,勾践还真的有些心软了,准备答应夫差和谈要求。

范䗍坚决请求勾践乘机彻底消灭吴国。他说:“当年上天要灭亡越国,吴国放弃了,所以才有今天的报应。如今上天要灭亡吴国,越国能逆天而行吗?”

趁勾践还在迟疑的时候,范蠡立即提鼓援枹发号施令,强行赶走了吴国使者,指挥三千越军攻上姑苏山,迫使夫差在绝望中自杀身亡。

在持续三十多年的吴越争霸中越国终于大获全胜。越王勾践乘胜北进,与中原诸侯会盟,取代吴国的霸主地位,横行江淮,称霸中原,国势达到鼎盛阶段。

  激流勇退正其时,千金散尽还复来

越王勾践霸业已成,举国上下欢庆胜利,范䗍在政治生涯达到顶峰的时候,突然向勾践辞官。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勾践软硬兼施:“你走了叫我依靠谁啊?如果你肯留下来,我宁愿分一半国土给你;如果你非要走,我绝不会对你的妻子客气!”

范蠡不为所动,不卑不亢地说:“君行令,臣行意。”你下你的命令,我随我有意愿,咱们各行其是吧。

不久,范蠡沿海路北上齐国,化名为鸱夷子皮隐居下来。他带领家人,一边在海边耕作,一边经商,因为经营有道,很快便积累了巨量财富。发家致富后,范䗍经常在当地救危济困,名声远扬。

齐王听说了他的事迹后,派人准备请他出任国相。范蠡知道后并没有感到高兴,反而忧愁感慨道:“治家理财能有千金之富,做官有相国的位置送上门,这些看似幸运的事情,对我这样的布衣百姓而言,都是些不详的征兆啊!”

于是,范蠡果断地归还了相印,把家里的家财尽数分散给当地的乡亲好友,再次选择流亡他乡。

范蠡最后来到陶地安居下来,认为这里经济繁荣、商业往来频繁,是重要的商业通道。他发挥经济之道,眼光独到,重视诚信,经营有方,没过多久又成了当地富可敌国的大富翁,人们尊称他为陶朱公。

从政兴霸业,经商当首富:他乡游子范蠡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深谙取舍之道的范蠡,对财富看得很轻,当地每当发生天灾人祸的时,范蠡多次把自己的万贯家产捐出,真正做到了为富而能仁,后代许多生意人都供奉他的塑像,民间称他财神。

范蠡的一生,治国成就霸业:政治上他目标远大,信念坚定,军事上纵横捭阖,堪称出类拔萃的柱石之臣,目光卓越的战略大师。治家富甲天下:经济上他运营有方,讲究诚信,被尊奉为商家始祖。范蠡不仅善于谋国,而且善于谋身,懂得进退,富而不骄,不恋财物。不论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做到极致。

历史上成大事者数不胜数,然而如范蠡这般善始善终,进退自如,结局圆满者为少见。北宋大文豪苏东坡非常仰慕:“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

2500年前范䗍的人生轨迹,不正是历朝历代人们追求的完美人生梦想吗?

参考文献:

《左传》、《史记》、《吴越春秋》、《国语·越语》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