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地人看昭通 | 吳建國:這些年昭通變化太大了

作者:微昭通
外地人看昭通 | 吳建國:這些年昭通變化太大了

編者按:

昭通多元文化交融,文墨淵源深厚,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雲南北大門”之稱。作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昭通以秀美山川和革命老區的魅力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在此學習、工作及生活。為進一步凝聚昭通黨史學習教育合力,通過不同視角,真切感受黨的偉大和昭通曆經滄桑巨變取得的輝煌成就,市委黨史學習教育上司小組辦公室策劃采訪“外地人看昭通·話巨變頌黨恩”訪談稿件一組,今日予以刊發,以飨讀者。

吳建國:這些年昭通變化太大了

外地人看昭通 | 吳建國:這些年昭通變化太大了

“我見證了昭通的發展變遷,這些年的發展沒得說,簡直就是日新月異。”他用一口夾雜着福建口音的昭通國語與筆者一行聊起昭通的發展,給出了這樣的評價,寫滿故事的臉上始終流露着睿智的笑容。

吳建國出生在褔建泉州晉江市的一個農村,1985年3月8日,還未滿20歲的吳建國,輾轉2000餘公裡,首次踏上昭通這片土地。“來昭通前,我是泉州一瓷磚廠的市場銷售經理,走南闖北為的是打開瓷磚銷售市場。”回憶起36年前初到昭通時的情景,吳建國還曆曆在目,這裡很貧窮、很落後,寒冷的北風刺骨,窄小的街道兩旁,是低矮、雜亂的土坯瓦房,道路坑窪不平、泥濘不堪,運輸全靠馬車牛車,馬屎牛糞遍地,露天廁所不分男女,蒼蠅與塵土在陽光下、北風中翩翩共舞,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發展滞後的地方,讓他看到了商機,看到了發展前景。吳建國停下了奔波的腳步,一留就是數十載。

剛到昭通時,吳建國賣瓷磚。随後擴大經營範圍,做起了各類建材生意,同時也承攬城鄉管飲工程項目建設。生意越來越大,工程越幹越多,賺的錢也越來越多,吳建國于1993年在滇東北大市場購買了一棟樓房,1998年又在建設街購買了一套住房,日子是越過越紅火。2003年,吳建國又成立了昭通市瀑布山泉飲用水有限公司,他擔任總經理。水廠先是建在大關縣,後來遷到了昭陽區樂居鎮,“生産和管理人員有15人,送水勞工有50餘人,全是昭通本地人,部分還是建檔立卡戶,他們的工資每月最少的都有5000元。” 據吳建國介紹,政府對小微企業實行增值稅30萬以下免稅,企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先富一步,我必須知恩圖報,把更多實惠讓給勞工,為昭通的就業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

36年彈指一揮間,吳建國見證了昭通發生的巨變。“以前回一趟老家真是難,僅昭通上昆明都要兩天時間。現在好了,坐飛機半小時到昆明,從昆明到晉江也就2個小時左右。”說起昭通近些年的變化,吳建國滿臉喜悅,精準扶貧讓農民過上了好日子,讓農村水、電、路、通訊、公共文化服務等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區域大交通建設天翻地覆,機場航線不斷增加,高速、高鐵和城鄉公路阡陌縱橫,交通出行工具發展迅速;城市建設更是日新月異,中心城區面積是36年前10倍以上,“原來就一個清官亭公園,現在有望海公園、省耕國學文化公園、烏蒙水鄉,我們随地可健身、可洽談生意,城市的綠化也非常好,空氣品質優,特别适宜居住。”吳建國感慨地說。

“一切發展源于黨恩,我們要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吳建國是昭通市福建商會常務副會長、支部書記,他告訴我們,商會目前有100餘家企業會員,18名正式黨員,6名入黨積極分子,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采取集中學習輪講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的方式,認真學習指定“四本書”和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規定動作一項也沒落下,同時依托“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載體推進“我為群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開展了“關愛兒童”送書包、慰問社群困難群衆、愛國衛生志願服務等活動,企業服務地方發展的意識得到了極大提升。

今日推薦

來源/通訊員 胡華玉 馬祎

監制/胡華玉 編審/保進 編輯/陳合松 蔣睿

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昭通 域内鐵粉群建設中,歡迎添加管理者微信号(wzhaotong),添加好友請備注縣區市名稱+姓名+聯系電話(如:水富市張小珏180XXXX0201),無完整備注不予驗證通過,感謝支援,謝謝配合!

外地人看昭通 | 吳建國:這些年昭通變化太大了

警告:即日起,“微昭通”微信公衆号(wei-zhaotong)所推發圖文資訊,未經許可,嚴禁任何媒體平台、自媒體賬号等以任何形式自“微昭通”轉載推送,一經發現,嚴肅追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