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很多海灘,尼斯的美是獨一無二的。在地中海熱情的陽光下,每個人的臉上都寫着“幸福”二字。作為法國第五大城市,尼斯是歐洲乃至全世界最具魅力的海濱度假聖地之一,蔚藍的地中海與巍峨的阿爾卑斯山是這座城市永恒的地标。從19世紀起,擁有溫和氣候、海天一色美景的尼斯就成了當時歐洲各朝皇親貴族們向往的度假勝地。神聖的古羅馬曆史文化、普羅旺斯薰衣草田散發出的浪漫的芬芳,帶有異域風情的地中海美食……讓這裡當得起“Nice”這個地名。用現在時髦的話說,她該有的獎項“雖遲但到”:上個月在中國福州舉辦的“世界遺産大會”上,“尼斯,裡維埃拉的冬季度假城市”成為世界文化遺産。

尼斯玩上多少天都不會覺得膩,可以躺在鵝卵石上充分享受陽光,也可以坐在咖啡館看來來往往的遊客,還可以以這裡為中心輻射至周邊的城鎮,諸如戛納、埃茲、昂蒂布、摩納哥……飽覽蔚藍海岸的魅力。
“英國人漫步大道(Promenade des Englais)”算得上是尼斯的市中心和标志,每一個來到尼斯度假的遊客都會漫步的地方。在這裡可以看到尼斯當地人和度假客的悠閑,跑步、騎車、遛狗、聊天,聽街頭藝人拉琴……或者就像這位大哥一樣,抱着筆記本電腦坐海灘上,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就是,有點硌得慌,因為尼斯的海灘是石頭灘,享受一次免費的足療也未嘗不可。
我一直覺得,地中海的魅力就在于,一天中任何時候來到這裡都會感覺放松和舒适。看着尼斯的海,會發現海居然可以美到如此地步。蔚藍海岸的稱謂不是徒有虛名,這裡的海是地中海域裡最美最藍的。
無論是在海灘上還是步行道上,都能看出尼斯海岸線由西向東延伸出一道弧線,這就是尼斯最具特色的地方——尼斯天使灣(Baie des Anges)。浪漫的法國人将海岸線想象成天使的翅膀,進而賦予了她這個好聽的名字。海灣特殊的形狀與地中海的藍色拼湊在一起,形成了尼斯乃至蔚藍海岸最美的景色。
沿着英國人漫步大道一直向東走就是城堡丘陵(Colline du Château),這裡也是俯瞰天使灣、老城區,領略尼斯魅力、甚至欣賞日落最好的地方,明信片上常見的尼斯風景照大多都是在這裡俯拍的。
尼斯海邊朝南,如果中午拍照就完全逆光,如果要從城堡丘陵看天使灣,上午陽光正好順光,下午也完全逆光。
城堡丘陵有兩處觀景台,高層台Tour Bellanda遊客較少,可将天使灣和老城區一覽無餘,但不太适合拍照,因為有樹枝遮擋;低些的台子Panorama比較适合拍照,還有老城區地标性建築的地圖和說明,以及畫家繪制的同一角度的尼斯風景。
向尼斯城市方向看過去,紅屋頂的區域便是尼斯的老城區,遍布儲存完好的包括尼斯歌劇院等在内的,自18世紀以來各種風格的老建築。因為尼斯的地理位置離意大利很近,是以無論是建築還是美食、甚至生活方式,都有濃厚的意式風情。走進迷宮般的老城區,在高低蜿蜒,縱橫曲折的小巷中漫步,欣賞顔色鮮明,風格各異的建築,在各具特色的小店中淘寶。走走停停,半天的時光就消磨掉了。
尼斯主幹道讓·梅德桑大街(Avenue Jean Medecin)連接配接起老城區和地中海。大街南端就是寬敞的馬塞納廣場(Place Massena),以尼斯土生土長的元帥安德烈·馬塞納(André Masséna,1758-1817)的名字命名。
廣場被意大利風格紅色赭石建築環繞,和白條地磚搭配起來,與老城有着迥然不同的風格。咱們之前說過了,尼斯是由于18世紀初王侯貴族來此度假,一點點發展起來的,這座廣場起初也隻有帕隆河另一側建于1840-1852年的一小部分,後将老城邊緣、建于1820-1830年間半圓形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卡洛·阿爾貝托廣場”合并修建在一起;1979年又将原來的馬塞納bo彩場所拆除,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樣子。
廣場的标志是建于1956年的“太陽之泉(Fontaine du Soleil)”,中央是7米高的阿波羅雕像,周圍5座銅像分别代表了地球、火星、水星、金星和土星五大行星。
廣場上有7座顯眼的雕塑——跪坐在半空中的人。我第一眼看見“他們”的時候,腦子裡第一反應是《西遊記》車遲國《鬥法降三怪》那集的高台鬥法……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這些是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藝術家霍姆·普倫薩(Jaume Plensa)設計創作的名為“尼斯對話(Conversation à Nice)”的雕塑,7座雕像分别代表7大洲,其初衷為呼籲全球人類的和平溝通與協作。
這些雕塑晚上會亮起不同顔色的燈,點亮尼斯的夜晚。
主街上的尼斯聖母大教堂(La Basilique Notre-Dame),是尼斯最大的現代宗教建築式的長方形廊柱教堂。它深受意大利巴洛克風格的影響,其線條又是哥特式風格。白色的雙塔給人以宗教的聖潔感,教堂裡面的彩色玻璃窗源于19世紀,在陽光的照耀下,明亮而跳躍的色彩給莊嚴的教堂平添一絲靈動。
若想深入了解尼斯人的生活,不妨到當地的集市走走。它不僅僅是一個普通的市場,也是城市的神經中樞之一。
位于尼斯老城區的薩蕾雅廣場(Cours Saleya)幾百年來一直就是尼斯的商業中心,如今更是名聲在外。除周日外,每天上午7點至下午1點,在廣場上都有不同主題的集市,例如古董市場、鮮花市場、果蔬市場、海鮮市場等。不僅當地人來這裡買食品及日用品,更吸引了不少像我一樣慕名而來的遊客。
從尼斯城堡丘陵上看下去,位于海濱大道旁邊那一片紅色的屋頂,就是尼斯的老城區。我從城堡丘陵下來之後,看時間正好,便前往薩蕾雅廣場,考察一下尼斯人民的“菜籃子工程”。在這裡的集市上,小販們所出售的農産品大多都是産自尼斯或尼斯周邊,甚至是自己種植或加工的,而不是通過中間商轉售。這樣不僅避免轉售時加價,更重要的是可以買到真正物美價廉純天然的有機食品。
普羅旺斯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常年陽光充足,物産豐饒。進入市場,便可看到各種商品擺放得井井有條,空氣中彌漫着各種香料、橄榄、蔬菜、香腸等令人垂涎欲滴的香氣。
香料可是普羅旺斯地區首當其沖的特産,集市上少說也有數十種,可以做沙拉、肉類、甜品等。
到了晚上,薩蕾雅廣場就變成了海鮮大排檔,廣場上有各種露天餐廳。
和衆多南法小城鎮的集市一樣,尼斯的集市不是一個普通的市場,它已經成為城市的神經中樞之一,展現了獨特的生活藝術。熙熙攘攘的集市上,洋溢着這座海濱小城熱情好客的靈魂,它的存在已不僅僅限于商品交易的意義,人們來這裡甚至隻是為了會會老朋友,消磨時光。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