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年夜飯的大圓桌

新年剛過,現如今每年的年夜飯,不管是在家裡吃還是去飯店,通常都是圍着圓桌落座。大量出現的圓桌可能會讓許多人認為,或許在古代社會就已經出現了圓桌,并一直沿用至今。但真實情況卻并不是這樣,就是在家具十分完備的明代,圓桌都未曾出現,到清代乃至民國,圓桌才逐漸出現在尋常百姓家,直到今天成為人們日常使用的物件。這個轉變是怎麼發生的呢?

<h1 style="text-align: left;">一、坐姿與家具</h1>

今天日本人的生活一如過去,席地而坐,如果中國人去體驗這種生活方式,可能很快就堅持不住了,腿疼。但我們的祖祖輩輩,在高足家具進入中國之前的千餘年時間裡,一直過着席地而坐的起居生活。席地而坐才是我們的正統坐姿,今天習以為常的垂腳而坐反而是違反禮制與習慣的,垂腳而坐這種生活方式是在佛教進入中國後帶入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出現多次中國人與佛門中人圍繞如何“坐”的問題展開的争論。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大秦賦 跪坐

中國人認為席地而坐才能表達一種肅穆與尊重對方的意味,而佛教徒的垂腳高坐是十分傲慢無禮的行為。可以說當時的中國士人對垂腳而坐是很反感厭惡的,但令他們無可奈何的是,佛教與中國文化的融合極大改造了中國文化的面貌,其影響直至今天依舊存在。無論雙方争論得怎樣激烈,“踞坐”的形式還是強勢闖入了中國人的生活,并對原有的席地而坐的方式進行改造。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踞坐與盤腿而坐是不同的,後者不需要任何家具,而前者則需要有相應的椅子或凳子。可以說坐姿徹底改變了中國的飲食生活習慣,至宋代時,踞坐已取代盤坐成為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這帶來的是中國人在家具上的巨大變革,首先就是坐具的出現與大量生産,進而茶幾、桌椅、桌案等家具也逐漸升高,以适應踞坐狀态後人的高度的提升。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清平樂 高桌與高椅

<h1 style="text-align: left;">二、圓形桌椅的出現</h1>

盡管高足桌椅已經大量出現并逐漸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部分,但大型的圓形桌椅卻始終未曾出現。究其原因,這與中國古人一以貫之的“天圓地方”理念有關,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圓與方的搭配是固定的,是不可逾越的禮儀,而大圓桌是與“天圓地方”理念相背離的,是以很少被人使用。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天圓地方是古代中國人對世界的想象

中國人向來十分重視祭祀文化,對天抱有崇高的敬仰之情。以天壇為例,盡管最為核心的部分是圓形建築,但作為地基的整個天壇廣場四周卻是方的,完全符合“天圓地方”理念。這種觀點導緻中國的家具無論怎樣發展,一直到明代,都始終未曾出現大型圓桌圓椅,大多依舊是長方形的桌子闆凳。即使是皇帝使用的桌椅闆凳也依然是長方形的,大型圓桌椅始終沒能成為家具家族的成員。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天圓地方”的天壇

直至清代雍正年間,大型圓桌椅才算正式出現。為什麼直到清朝才會出現今日的圓桌椅呢?這很好了解,清是我國最後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滿人取代漢人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與漢人不同的是,滿人并沒有“天圓地方”的概念,盡管他們入主中原後吸收借鑒了大量中原文化,但滿族始終保持了他們的民族特性沒有丢失。衆所周知,雍正皇帝是一位十分勤勉的皇帝,他不像乾隆那般時常下江南遊玩,他的任務就是在京城辦公,是以他對家具等物件的要求也更高一些。就雍正自己而言,他無聊時也會自己設計一些物件玩意兒,然後交由工匠制作。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方型家具一直占據着中國古代的主流家具

1730年,宮廷内大臣接到皇帝的聖旨,要求他做一張紅漆或者黑漆的桌子,但與以往都不一樣的是,這次雍正皇帝特意要求做一張“圓桌”。不但桌子要圓的,還要在圓桌中間的柱子上安上可以旋轉的軸承,讓桌子可以旋轉起來,這與今日的旋轉圓桌可以說如出一轍。此番要求完全是雍正個人的發明,他并不受中原文化有關“天圓地方”概念的影響,而是出于實用與情調發明了這樣的桌子,而令他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樣的桌子在數百年後會徹底走進千家萬戶。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清朝圓形桌

<h1 style="text-align: left;">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h1>

雍正皇帝發明圓桌後不久便去世,其子乾隆皇帝本身就是愛玩的帝王,他對圓桌的興趣更超過了其父。在今日可以看到的許多有關乾隆的人物畫圖中,但凡出現桌椅的,桌子大多以圓桌為主,畫中的乾隆經曆了從年少到年老的人生變化,但圓桌卻作一以貫之地出現在圖畫中。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于圓桌是多麼的喜愛。

清代著名小說《紅樓夢》當中,也有大量描繪圓桌的記載。衆所周知,在小說前半段,賈府的奢華是出了名的,各種宴會與酒席數不勝數,就在許多次描寫中,圓桌多次“出鏡”。例如第三十八回當中的“把那大團圓桌子放在當中”,第七十五回當中的“凡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等,既交代了圓桌的普及,還交代了圓桌的寓意,與今日象征團圓美滿的含義是一樣的。至于在其他民間繪畫、文學筆記記載當中,圓桌出鏡率也很高,由此可見圓桌的出現雖然并沒有取代方桌,但已逐漸與其成比肩之勢。

年夜飯的大圓桌,其實隻用了三百年,幾千年的方桌為何不用了?一、坐姿與家具二、圓形桌椅的出現三、逐漸流行開來的圓桌文史君說參考文獻

《紅樓夢》中的圓桌

<h1 style="text-align: left;">文史君說</h1>

今天司空見慣的大圓桌,其實出現的時間并不長。一張小小的圓桌,反映了中國古代思想觀念的變化,以及北方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原漢族文化之間的适應。在中與西、野蠻與文明的融合過程中,中國人逐漸擯棄了席地而坐的傳統坐姿,借鑒并采用了外來的垂腳而左,同時高足家具也開始流行普及開來。但桌案始終以方形為宗,以與“天圓地方”理念相契合。然後随着滿清入關,中原漢族文化遭到一次重創,圓桌才沖破“天圓地方”理念的限制而被創造并普及開來。

<h1 style="text-align: left;">參考文獻</h1>

吳美鳳:《大圓桌的由來》,《紫禁城》2015年第11期。

陳永軍:《淺談傳統圓桌的傳承與創新》,《天工》2018年第8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檔,除特别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删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曆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号!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