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文| 榴琏菌
編輯| 貓如意
不要考驗人性,人性經不起考驗,尤其在權力面前。
2016年某天德國街頭,一輛軍用敞篷車上,坐着幾個身穿納粹軍服的男人,一開始,路人隻是好奇觀望,直到這群人跳下戰車,走向路人。
他們無理地要求路人出示證件,沒人敢質疑和反抗,隻有一個女人拒絕出示,被男人們制服.....
這荒誕的一幕,是德國電影導演羅伯特斯文克的街頭行為藝術,也是電影《冒牌上尉》的片尾彩蛋。
為了這個彩蛋想表達的核心,導演拍了一部電影。
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為了彩蛋拍電影。
德國導演就這麼幹了,而且拍的比恐怖電影更驚悚百倍。
更讓人驚悚的是,這部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01
一件衣服改變命運
1943年,二戰結束前兩周,十九歲的普通國防兵威利赫羅德被軍官當成逃兵追擊。在那個年代,身為德國士兵,面臨着有嘴也說不清的境地。
如果你是被擊潰的士兵,沒有人證明,也會被當成逃兵對待,抓到逃兵營,等待軍事法庭制裁。
威利逃離了軍官的追擊,變成真正的逃兵。
他和其他逃兵一樣,四處躲藏,沒有去處,過着衣不果腹,偷雞摸狗求生的日子。
然而,一輛被棄的軍車改變了威利的命運。電影從頭到尾都沒有交代這輛軍車和軍服從哪裡來,通過背景交代,這輛車的主人大概也是看到德軍潰敗在即,棄車逃生了吧。
不管怎麼說,威利在車裡找到大衣保暖,而且還有兩個蘋果果腹。甚至,還有一身上尉軍服,雖然褲子不怎麼合身,對于他來說,已經意味着可以通過這個捷徑,變成人上人。
第一個遇到威利的士兵大A,雖然質疑他的身份,然而,為了能找一個證明自己不是逃兵的人,大A選擇“相信”威利就是上尉。
第二個遇到威利的是三個逃兵,同樣的理由,雖然三個男人完全打得過威利和大A,也選擇屈從威利的上尉身份。
第三組遇到威利的是和威利平級的另一個上尉。當胖上尉要求威利出示證件時,為了求生,威利滿嘴跑火車地說他們是秘密部隊,執行元首任務,看誰有失敗情緒。
當然,胖上尉為了證明自己盡職盡責,也選擇相信威利。
當謊言不被戳穿時,權力的甜美讓威利的膽子越來越大。
他們一起來到關押逃兵的第二營,在這裡,關押了和威利一樣的逃兵。
威利為了證明自己是元首親派,開始對第二營的150多位逃兵開始瘋狂殺戮。
可是,他隻有十九歲。
第二營被英國空軍炸毀後,威利帶着親信們四處燒殺擄掠,甚至吊死了舉白旗的市長。
直到黨衛軍把一群人抓捕,這場鬧劇才曲終人散,然而荒誕的是,軍事法庭認為在戰敗情緒影響下,威利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把他放了。
直到1945年,腳下踏着百餘具枯骨的威利才被英軍抓捕正法,時年21歲。
02
權力使人癫狂
世界正在被厚顔無恥的信念淹沒,那信念就是,權力無所不能,正義一無所成。那種淹沒一切的信念刺激出瘋狂的行為,讓文明黯然失色。——索爾尼琴
一個被害者,變成加害者,中間隻隔了一件衣服和14天。
威利在軍事法庭上為自己辯解,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德意志不敗,而不是為了撒謊求生。
有時候,人活一張皮,一件衣服就可以把我們提升到權力中心,跻身上流社會,踐踏别人的命運甚至生命。
為什麼奢侈品不論在哪個時代都能立于不敗之地,是它們的設計成本,還是制造成本?
我想都不是。奢侈品售賣的是無形價值,這種價值就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愛馬仕鉑金包幾十萬一隻貴嗎?對于拿在手裡作為身份辨別,一點也不貴。
福柯說:瘋癫不是一種自然現象,而是一種文明的産物。沒有把這種現象說成瘋狂并加以迫害的各種文化的曆史,就不會有瘋狂的曆史。
還有一部電影,也從側面印證了權力的魔力:《斯坦福實驗》,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故事發生在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學,一群大學生進行了一場關于人類行為的研究試驗。
他們分成兩夥人,一夥人扮演監獄獄警,另外一些人則扮演囚犯,在24小時内開始模拟監獄裡的日常生活。
結果證明,扮演獄警的人在模拟監獄的情境中,開始變得有暴力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則預謀造反。
這個實驗讓人深思的是,參與實驗者都是案底清白的大學生,然而,當獄警和囚犯各自穿上不同服裝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擁有權力的獄警濫用手中職權,對囚犯組行使權力,乃至言行都發生改變,甚至對他們的同學棍棒相加。
而扮演囚犯的學生在監獄裡開始自卑和服從。直到獄警無理的強權壓迫,導緻監獄暴動,才迫使實驗不得不停止。
《冒牌上尉》比《斯坦福實驗》更高明的地方在于片尾彩蛋,我們開篇提到的行為藝術:正片中的主角帶着他的黨徒們,對現代德國人行使“權力”。
可怕的是路人都不是演員,而是真實的現代德國人。
導演想表達的,遠比正片故事更加深刻。
權力的濫用,和對權力的盲目屈從,不但在過去,在現在和未來,一樣會發生。
03
從權者和行權者一樣并不無辜
權力本身和财富一樣,沒有對錯,也沒有善惡。
他們就像一柄權杖,全看握着它們的人,是否會屈從人性中惡魔。
孟德斯鸠曾說:權力的産生是為了限制權力。
我們的人性中,都有希望掌控和被掌控的沖突對立面。
不管是在兩性關系中,還是在家庭關系,社會關系中,都有着微妙的主從關系。
有心理學家曾指出,情感PUA并不僅僅發生在男女之間,父母和子女之間,上司和下屬之間也可能潛移默化地發生情感控制。
權力有大小,情感控制,也是一種權力的濫用。
在主從關系中,從權者并不無辜。
就像《冒牌上尉》片尾彩蛋表述的那樣,沒有人質疑也沒有人反抗。我們很容易就因為權力的至高無上,而陷入到集體無意識。
哪怕這個所謂權力的建立十分荒唐。
在《冒牌上尉》的極端時代和語境下,我也不敢保證自己到底是從權的那個,還是意識到荒唐而選擇飲彈自盡的那個,用生命捍衛人性最後的尊嚴。
在現實中,希望我們時刻能保持理性,不管是拿到權杖者,還是從權者,都能看到權力背後的本質。
若是為了大多數利益合理的權力,選擇從權配合,若是僅滿足個人私欲的濫用,我們也有權利去質疑和反駁。
最後:
今天的文章可能有點晦澀,卻也是我一直想寫的内容。
推薦的兩部電影可能看了讓人沉重,卻也能直指人心,讓人保持清醒。
就像《冒牌上尉》導演想要表達的那樣,權力,不僅發生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一樣在發生。
抛開大的概念,我們生活中時時處處也有着微妙的主從關系。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很多人喜歡養寵物。除了陪伴,善良,治愈。養寵人也有一種心态,就是對現實失控的心理補償。
與人相處無法得到控制權,在寵物身上可以得到補償。
無辜的寵物遇到好主人尚且可以度過安穩的一生。遇到内心失衡的主人就會遭到抛棄,甚至虐殺的命運。
好電影大約就是如此,能讓我們在其中找到靈魂。
關注榴琏
瞎看電影:在電影中尋找靈魂
無腦追劇:快樂生活的100種方法
娛樂雜談:讓談資不再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