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豆瓣8.6分《編舟記》:是什麼讓平凡的我們隻能擁有平庸的人生?平凡不好嗎?那個堅持了十五年編著了一本辭典的平凡人一個平凡人與一群平凡人的連接配接平凡人人生裡的一把稱

作者:簡安觀影

<h1>平凡不好嗎?</h1>

豆瓣8.6分《編舟記》:是什麼讓平凡的我們隻能擁有平庸的人生?平凡不好嗎?那個堅持了十五年編著了一本辭典的平凡人一個平凡人與一群平凡人的連接配接平凡人人生裡的一把稱

三毛在她的文章《拾荒者》中回憶到她小時候的一節作文課。

作文老師曾布置作文課,讓學生寫自己長大後的夢想。學生們的答案五花八門,但沒有一個人,跟三毛的一樣。

三毛寫到:我的夢想是做一個撿破爛的。話還沒說完,就差點被老師扔過來的黑闆擦砸到。結果當然是重寫。

可是三毛重寫後的夢想是:夏天賣冰棒,冬天賣烤蕃薯的小販。老師依舊是生氣。

不得已,為了順從老師的脾氣,三毛改寫了,與其他同學一樣——當個救人的醫生。至此,老師才心滿意足地放過了三毛。

可是,長大後的三毛,脫離了課堂,依舊遵循内心那個拾荒的夢想。她的拾荒夢其實是因為她的細膩,敏感,善于觀察的特性。

也因為她對自己内心追求的堅持,她最終成為紅透兩岸的作家。

平凡不好嗎?

沒有不好。

因為撒哈拉沙漠也是由千千萬萬粒不起眼的小沙子組合成的。

而這日益繁忙,但總是欣欣向榮的社會,也是由無數個平凡的人共同努力出來的。

<h1>那個堅持了十五年編著了一本辭典的平凡人</h1>

豆瓣8.6分《編舟記》:是什麼讓平凡的我們隻能擁有平庸的人生?平凡不好嗎?那個堅持了十五年編著了一本辭典的平凡人一個平凡人與一群平凡人的連接配接平凡人人生裡的一把稱

2013年日本上映的《編舟記》講述的就是性格内斂,安靜中卻有力量的馬締光也,從青年到中年,曆時十五年的時間,編著完成一本中型國語辭典《大渡海》的,集生活和編著期間發生的事的電影。

這部電影,一舉攬獲了十幾個日本電影大獎。中間有導演對影片質感與電影情節貼合的執著,也有每個演員對裡面角色的了解到位,以及自然的表演技巧等的努力在内。

原總編其實也是個平凡的人,但他同時也是個堅持不懈的人。他對辭典寄托着很高的希望,他說,辭典的出發點,是想通過最能被現代人所明白、了解、貼近當下生活的字句,将文字推向更多的人。也是因為這樣平凡,但閃閃發光的堅持感動了男主——馬締光也。

因為主編的這句話,馬締光也一改平淡的心,開始對編辭典這件事變得熱愛。

一個不善言語的少年,試圖通過他對文字的了解,将這些辭海中的表達,傳遞到每個讀者中。而編辭典這件事,在一樣同為年輕人的同僚眼中,看起來是多麼枯燥無聊,不值得一提,也沒必要重新編著的工作。

男主馬締光雖然不善言辭,但卻能靜心定神地将全部心思放在編著辭典這件事上。原本浮躁的同僚,也被他感染,慢慢地漸入佳境,協助他完成辭典。

一大群平凡的人,以編辭典為目标,經曆了4次校正,15年的時間才得以完成。放到現在,大概很少有人會願意做,并且堅持下去。

而且,也是這樣平凡的男主,對工作的上心的表現,也吸引了房東孫女香具矢的目光。兩個人的感情之路也走得很慢,平凡,但是細水長流,極具力量的羁絆。

電影情節其實沒有太多高潮,但細節打動人心。

<h1>一個平凡人與一群平凡人的連接配接</h1>

豆瓣8.6分《編舟記》:是什麼讓平凡的我們隻能擁有平庸的人生?平凡不好嗎?那個堅持了十五年編著了一本辭典的平凡人一個平凡人與一群平凡人的連接配接平凡人人生裡的一把稱

馬締光也是個體,但在電影,他代表了前總編,辦公室同僚,以及一起協助的大學生這些一樣是一群平凡的人對編著辭典、文字的執著。

在每一本著作、字典等背後孜孜不倦地撰寫、校正的編書人,他們被當下的快時代、快節奏遮蓋着,他們的平凡得很,但因為這份堅持不懈,他們變成了匠人,也變得不再平凡。

是他們讓文字繼續發展,書籍不斷産生,一次又一次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承接每一代人的存在,連接配接到未來的人,使人類的起源,以及人類的發展,繼續對下一代産生影響。

<h1>平凡人人生裡的一把稱</h1>

豆瓣8.6分《編舟記》:是什麼讓平凡的我們隻能擁有平庸的人生?平凡不好嗎?那個堅持了十五年編著了一本辭典的平凡人一個平凡人與一群平凡人的連接配接平凡人人生裡的一把稱

小時候我根本不會覺得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我也沒想過,我長大後會是一個平凡的人。

可是小時候的我,卻着實地會為平凡的事努力。

比如,我發現爸爸對某種植物贊不絕口,是以自己撩起衣袖和褲管。學着男孩子一樣,赤腳四處遊走在村子裡的水溝裡,尋找着各種各樣的植物,帶回家給爸爸照顧。

也會在沙灘上,看到一個發亮的石頭,便帶回家擺放着,不管它是不是哪種值錢的石頭,隻要我發現它的那一刻,它驚豔到我的世界,便足夠了。

那些時候,小小的我們,帶着好奇心的觸角,向外界伸出。沒有現在的急功近利,也不計較那時候做的事是不是有報酬,小時候有的,就純粹因為我們的喜歡。

那時候,我們平凡但難得。隻是很少有人能将小時候的那些特性、平凡地堅持下來。

相反地,工作後的我們會掂量着這件事上司比較看重,還是做那件事能讓自己發光發亮,變得不尋常。

但就是這樣的功利心情,切斷了成為匠人的可能性。

我們不再以我們的天真出發,也不再以我們小時候的那種熱愛的力量出發。我們的眼前隻有一把稱,它暗自地在衡量一切。

如果這把稱一直存在,平凡就隻能是平庸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