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閱讀觀》裡,朱永新教授說:“孩子最初見到什麼,那東西将會成為孩子的圖騰,童年的秘密遠沒有揭示出來,閱讀的秘密也遠沒有揭示出來。”
雖說現在的繪本推薦量星羅棋布,給孩子就要給最好的。今天我們先不說如何挑選出好繪本,先來看看如何陪孩子讀好一本繪本。
<h1 class="pgc-h-arrow-right">1.營造舒适環境的氛圍</h1>
在看繪本前孩子的狀态一定是平和愉悅的。前提把要做的事情做好:喝水、吃東西、上洗手間、關掉電子裝置等,然後和孩子坐在書桌前或者沙發上。大人的心有多從容淡定,孩子就有多幸福自由。這有助于孩子在繪本的故事裡打開想象的大門,多問幾個為什麼。
如果孩子當時是生氣或者煩悶的,不如在他旁邊坐下來,打開一本他喜歡的繪本,慢慢地講,孩子的小情緒一下子就煙消雲散,心情也會變得好起來。
在我們家,等我忙清楚,一說“我們讀書吧!”孩子就會馬上拿着他們選的書出現在我面前哦!
<h1 class="pgc-h-arrow-right">2.多問延伸性的開放問題</h1>
這對孩子的想象力培養十分必要,孩子喜歡一本繪本翻來覆去地講,或者從自己喜歡的地方開始,都沒關系,這是好現象!因為孩子喜歡的那一部分正是孩子想要挖掘的地方,他想象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覺得有趣。這時,我們家長不妨多角度的問問題。
比如宮西達也的《我是霸王龍》系列就颠覆對霸王龍暴躁殘忍的刻闆印象,我會經常問孩子:“霸王龍為什麼沒有把小翼龍吃掉呢?”“小平頭龍們為什麼喜歡霸王龍呢?”“如果你是慈母龍媽媽,你會'騙'霸王龍嗎?”......
問題開放式,孩子會慢慢的學着深度思考,沒有固定回答,相信同一本繪本,每一次的問題都會有不同的或者更深的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3.表達喜歡很重要</h1>
孩子喜歡一類角色是因為有相同的特質,他們對這種感覺清晰但是詞彙表達是模糊的或者不知如何表達時,幫孩子一把,找到他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感情,用一些詞彙表達出來告訴他,“寶貝,我覺得他很勇敢善良,樂于幫助别人,我很喜歡,你呢?”
表達出來的喜歡,和其他的結論表達,孩子就會有更多愉快的啟發式體驗。“童年見的真善美越多,他心中的真善美就越多,他也會成為真善美的人。”這将幫助孩子在頭腦中形成好品質的力量導向,這也會促使他今後養成良好習慣的行為。
<h1 class="pgc-h-arrow-right">4.孩子,我想聽你說</h1>
寶爸寶媽們不要小瞧孩子反複聽同一個、看同一本故事的威力,哈哈,幫助他們深度思考和精細加工的同時,他們還會表現出自己的創造力。不妨下次讓孩子自己講講他反複聽的那個故事或者那本繪本,你肯定會驚訝他的記憶力和創造力,表揚一下他,這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和自信。
遇到孩子說不出來的時候,不着急,可以稍加提示或者一起說;就算孩子說錯了也沒關系,不打斷他,微笑着聽完,他可能會有新的想象和創造;等孩子說完時,一起回顧差别,孩子會找到自己哪個地方與書本不一樣,他編的故事不錯,真心贊賞孩子的創造和想象。
繪本是懂孩子的大師打造,但是孩子最懂孩子,也最懂自己。
繪本的字數比較少,很多都是需要家長擴充着解釋給孩子。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講的方式不同,講的側重不同,講的角度不同,産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樣。看似簡單小小的繪本,還真考驗家長的耐心、細心以及敏銳的洞察力和細膩入微的表達能力。
我是檸樂C,之前寫過一篇關于孩子不是那麼愛看書的原因,歡迎大家圍觀。
大家對孩子的教育可在留言區提出讨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