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與姐妹們聊天,突然提到爺爺奶奶兩位老人已經離開我們十年了,兩位老人家的大白鵝也跟着主人離開了。
爺爺奶奶是在同一年去世的,奶奶先走,三個月後,爺爺也走了。爺爺走後,他們家喂了幾年的大白鵝也離開人間,讓人嗟歎不息!
我爺爺奶奶在世時,喜歡種菜,喜歡喂養小動物。農村老人嘛,也有地方,是以老人家喂了一隻狗,一隻貓,還有一大群雞,一對鵝。這些小動物白天都是在村上到處亂跑的,想上哪去上哪去,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小狗大部分到吃飯時才來家,貓白天是見不到的,有時會爬屋頂上睡覺,雞倒是來家勤,一群雞,奶奶看見來家就攆到外面雞食盆邊,因為雞吃過就拉,太髒。隻有那一對大白鵝非常自在,因為爺爺家門口就是一條小河,水非常清澈,大白鵝喜歡水,大部分時間都在水裡遊泳,嬉戲。在水裡玩夠了,大白鵝也會回家,而且,那隻大母鵝還有一個本領,平均二三天左右下一個鵝蛋。鵝蛋又大又金貴,還能賣大價錢。我奶奶是一個精明的老太太,她喂狗是留看家的,貓可以捉老鼠,一群雞當然是下好多雞蛋,這隻母鵝嘛,在我奶奶眼中,比家裡哪一個動物都金貴。母鵝一來家,曾來舍不得打,不僅不打,奶奶還要喂一把金黃色的玉米粒,小雞們都被攆遠遠的。更讓奶奶高興的是,這隻鵝一到快下蛋了,總是急急忙忙跑回家,正好下在奶奶精心準備好的麥草窩裡,從不像别家的鵝會下在岸邊!精明的奶奶連母鵝哪天下蛋都能猜出來,母鵝一出窩,鵝最喜歡吃的金燦燦的玉米粒就撒在了地上!
該提到那隻公鵝了。聽說,奶奶喂鵝呢,是想防黃鼠狼,家裡有鵝,黃鼠狼不會來偷雞,開始想買兩隻母鵝,因為可以賣鵝蛋。從前農村買雞買鵝都是炕房上炕好,讓人拉到村裡賣,小雞是随時收錢的,也不分公母。而小鵝是可以不收錢,等過年鵝大了分公鵝母鵝再來收錢。而且,你家要公鵝就給你公鵝苗,要母鵝就給你母鵝錢,給錯了就不要錢了,白送,這是老規矩。
爺爺奶奶家這兩隻鵝就是這樣當母鵝苗賣的,可是長大後才發現,一隻母鵝一隻公鵝,奶奶生了好長時間氣,因為她已經計劃好賣了鵝蛋買什麼什麼的。雖然隻付了一隻鵝苗錢了,她還是和賣鵝苗的吵了一架,嫌棄賣鵝苗的眼不準或者欺騙人,村裡人勸解才好。
公鵝不能下蛋,又會吃,養大了,奶奶就想賣。可爺爺不願意,養一年了,有感情了,家裡糧食也不缺,爺爺舍不得賣。說也奇怪,這隻公鵝和爺爺特有感情,爺爺從地裡幹活回來,或者上街上買東西,或者走親戚,隻要爺爺回來站在河邊,喊聲“鵝",那鵝就急忙嘎嘎大聲叫着遊上岸,跑過來,圍着爺爺蹦蹦跳跳。我們有時惡作劇,讓爺爺别喊,也不讓鵝看到他,我們喊“鵝",那鵝在水裡隻擡頭望望,并不理睬。我們洩了氣,爺爺神氣了,輕輕喊聲“鵝",隻見那鵝撲閃着翅膀就遊過來,邊遊還邊叫,我們大笑起來,爺爺得意極了。你說,我爺爺能舍得賣他嗎?!
那隻母鵝下了幾年蛋,後來被一隻路過的狼狗咬死了,把爺爺奶奶心疼得幾天吃不下飯,就剩了一隻公鵝,爺爺奶奶更不想賣了。這隻公鵝後來被寵愛的像個嬌慣壞了的孩子,吃饅頭爺爺吃皮鵝吃饅頭心,我們有時不相信或者想逗它玩,就拿一個松軟的未剝皮的大饅頭丢給它,隻見鵝傲嬌地用鼻子聞聞,不吃,我們剝了饅頭皮丢給雞,又學爺爺掰成塊丢在地上,鵝才斯文地吃,我們都好笑死了,爺爺奶奶也笑,奶奶還說都是爺爺慣的它。
奶奶是在睡夢中離開人世的,三個月後爺爺也去那邊和奶奶相會。那隻鵝也老了,它不吃食也懶得喝水,一星期後鵝也追随爺爺奶奶而去。我們小輩把鵝埋在了爺爺奶奶墳邊。願爺爺奶奶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