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花椒</h1>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皇上曾賜予初為貴人的甄嬛“椒房之寵”,這在皇家可謂是極大的恩寵。那麼這“椒房”到底是什麼,竟然讓碎玉軒的主子奴才們個個都歡天喜地呢?

《漢書·車千秋傳》顔師古注:“椒房殿名,皇後所居也,以椒和泥塗壁,取其溫而芳也。”
漢代時,皇後居住的宮殿,非常奢侈地用花椒和泥塗牆壁,借花椒的芳烈之香來疏肝理氣,調節女子情緒,借花椒的溫燥之性來暖宮祛濕,有助女性懷孕生子,後世稱之為“椒房之寵”。
古代人把花椒當成珍貴的香料和藥物來使用,然而現代人對花椒的認識,大多還是從火鍋底料開始的吧!那麼,你知道花椒除了是調味料外,它還有哪些很重要的藥用價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1">曆史淵源</h1>
花椒在我國,栽培曆史悠久,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在《爾雅》上,被稱為“檓”或“大椒”。别名有椒紅、秦椒、蜀椒、巴椒、川椒、漢椒等,或簡稱為椒。
上古人民已經懂得将花椒作為藥材使用。
《神農本草經》記載:“主邪氣咳逆,溫中,逐骨節皮膚死肌,寒濕痹痛,下氣。”
《本草綱目》曰:“椒,純陽之物,其味辛而麻,其氣溫以熱。入肺散寒,治咳嗽;入脾除濕,治風寒濕痹,水腫瀉痢;入右腎補火,治陽衰溲數,足弱,久痢諸證。”
将花椒作為調味品,首見于三國陸玑《毛詩草木疏》,其中寫道:“椒聊之實……蜀人作茶、吳人作茗,皆合煮葉以為香。今成臯諸山間有椒謂之竹葉椒,其狀亦如蜀椒,少毒熱,不中合藥也。可著飲食中,又用蒸雞腸最佳香。”
花椒,主産于四川、陝西、河南、河北、山東等地。其中,以四川漢源産出的花椒品質較好,是中國國家地理标志産品。由于曆朝歲貢皇室,是以稱為“貢椒”,中外聞名。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2">功效主治</h1>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青椒或花椒的幹燥成熟果皮。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幹,除去種子和雜質。
1、性味與歸經
辛,溫。歸脾、胃、腎經。
2、功能與主治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嘔吐洩瀉,蟲積腹痛;外治濕疹,陰癢。
3、用法與用量
内服:煎湯,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湯熏洗,或含漱,或研末調敷。
4、臨床應用
①用于胃腹冷痛,寒濕洩瀉等症。
本品辛散溫燥,入脾胃經,長于溫中燥濕、散寒止痛、止嘔止瀉。常與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療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嘔吐等症;與幹姜、人參等配伍,治療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不思飲食等,如大建中湯;與肉豆蔻同用,可治夏傷濕冷,洩瀉不止,如川椒丸。治寒濕洩瀉、腹痛,可配蒼術、陳皮、厚樸、甘草等同用。外治胃腹冷痛,将之炒熱,布裹溫熨痛處,可奏緩解疼痛之效。
②用于蛔蟲腹痛,濕疹瘙癢,陰癢等症。
本品有驅蛔殺蟲之功。常與烏梅、幹姜、黃柏等同用,治療蟲積腹痛,手足厥逆,煩悶吐蛔等,如烏梅丸;單用煎液作保留灌腸,用治小兒蛲蟲病,肛周瘙癢;若與吳茱萸、蛇床子、藜蘆、陳茶、燒鹽同用,水煎熏洗,治婦人陰癢不可忍,非以熱湯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湯;單用或與苦參、蛇床子、地膚子、黃柏等,煎湯外洗,治濕疹瘙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18">性狀鑒别</h1>
1、青椒
多為2~3個上部離生的小蓇葖果,集生于小果梗上,蓇葖果球形,沿腹縫線開裂,直徑3~4mm。外表面灰綠色或暗綠色,散有多數油點和細密的網狀隆起皺紋;内表面類白色,光滑。内果皮常由基部與外果皮分離。殘存種子呈卵形,長3~4mm,直徑2~3mm,表面黑色,有光澤。氣香,味微甜而辛。
2、花椒
蓇葖果多單生,直徑4~5mm。外表面紫紅色或棕紅色,散有多數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1mm,對光觀察半透明;内表面淡黃色。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0">藥理研究</h1>
現代研究證明,花椒的化學成分主要有揮發油、生物堿、酰胺類、香豆素、萜類、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蛋白質等,以及黃酮類化合物、甾醇、木脂素等。
1、心腦血管系統
花椒具有降血壓、降血脂、保護心肌的作用。
2、中樞神經系統
花椒具有較強的麻醉以及抗炎鎮痛作用。例如花椒揮發油對口腔黏膜麻醉可使拔牙無痛。
3、血液系統
花椒可以抑制血小闆凝集,防止血栓形成。
4、消化系統
花椒水提物能明顯的抑制胃腸推進運動,對胃腸平滑肌具有低濃度興奮,高濃度抑制的雙向作用。花椒還有抗潰瘍、保肝利膽、抗腹瀉等作用。
5、抗菌作用
花椒揮發油對11種皮膚癬菌和4種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和殺菌作用;花椒揮發油和水煎劑對炭疽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菌及大腸杆菌、變形杆菌、霍亂弧菌等7種革蘭氏陰性菌有完全抑制作用。
6、其他
花椒還有驅蟲、殺蟲、抗疲勞、抗缺氧、抗氧化、抗惡性良性腫瘤、平喘、止咳祛痰等作用。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1">養生妙招</h1>
1、花椒姜棗茶
原料:花椒7粒,小黃姜3克,紅棗6個,紅糖2小塊。
做法:将以上材料放入保溫杯中,沸水沖泡,焖10分鐘後飲用。
功效:燥濕止痛、溫經散寒。可用于女性宮寒痛經(白帶多而清稀、長期痛經)、男性腎寒;幫助祛除下焦寒濕;預防成年人寒濕重引起的下颌長痘等。
2、花椒水泡腳
原料:花椒50克,清水适量。
做法:将花椒放入一個棉布包,用繩系緊。加水煮開後将雙腳泡入水中,大約 20 分鐘後,再将腳用溫水洗淨擦幹。每晚睡覺前泡一次腳,以雙腳皮膚發紅、面部有微汗為宜,花椒包可以反複利用,一個星期左右再換新的。
功效:活血通絡、驅寒除濕。可以增強人體對流感病毒或其他傳染病的免疫力,促進睡眠。
3、花椒蔥油雞
原料:花椒5克,雞1隻(約300克),醬油5毫升,味精4克,香油5毫升,姜5克,鹽3克,醋4毫升,蔥4克。
做法:
● 将預先處理好的整雞放入開水鍋内煮至九分熟取出,剁成塊。在碗内逐塊擺放整齊,姜、蔥放在上面。
● 用香油在武火上炸焦花椒,連油一起倒進盛有雞塊的碗裡,将醬油、醋、鹽、味精等一起調勻,也倒進盛有雞塊的碗裡。即可食用。
功效:除濕健胃、溫中散寒。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5">使用注意</h1>
本品辛熱香燥,故内服不宜過量,陰虛火旺者忌服,孕婦慎服。
審稿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葉穎霞
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願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
【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衆号:PSMChina),廣彙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衆用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