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光看報告,乾隆便一眼瞧出了這個破綻,可見皇帝懂軍事有多重要

作者:關河五十州
光看報告,乾隆便一眼瞧出了這個破綻,可見皇帝懂軍事有多重要

(電視連續劇《乾隆王朝》)

1766年1月,緬軍再次侵入雲南,劉藻聞警急忙調集綠營、土練七八千人,分三路迎敵。按照他的指令,參将何瓊诏、遊擊明浩、守備楊坤率六百餘名綠旗兵渡江馳援前線。

何瓊诏軍一路上毫無軍紀可言,特别是何瓊诏親率部隊,還将所有武器捆綁載運,人員則徒步散行,根本談不上設防,結果他們在過江後不久就遭到緬軍伏擊,部隊潰散,幾位将領皆下落不明。

這次戰役清軍除何瓊诏一路外,其餘兩路也都落敗了。事後,劉藻沒有核實詳情,就報告何瓊诏等全部陣亡,明浩受镖傷,六百餘人僅一百餘生還回營,還說清軍已破敵營七座,不無小捷。

看到何瓊诏軍損失慘重,乾隆頗為郁悶,責問劉藻為什麼不在第一時間就火速上報這一情況:“如此軍機,何不即用六百裡飛遞?”對于擊破敵營雲雲,他起先倒還頗感欣慰,但再一對照地圖,卻發現劉藻奏章中所報地名的先後順序與地圖所示不符,存在自相沖突的地方,這讓他頓生疑窦,懷疑不是地圖有誤,就是劉藻所報非實,二者必居其一。

光看報告,乾隆便一眼瞧出了這個破綻,可見皇帝懂軍事有多重要

時隔不久,何瓊诏、明浩等先後回營,兵丁也有四百五十五人陸續傳回。何瓊诏回營後同樣出于卸責的目的,稱他曾架着藤牌與敵人奮戰,因所騎戰馬被砍,連人帶馬跌入江内後才得以生還。劉藻不懂軍事上的常識,居然都原封不動地予以上奏。

乾隆擅長騎射,立即發現了其中破綻,他反問劉藻:“你想想看,騎在馬上能拿藤牌打仗嗎?”他還指出,既然何瓊诏軍接仗後即回營一百餘人,加上這次傳回的兵丁,足以證明他們的戰鬥減員極其有限,幾乎是不戰而潰,這叫打的什麼仗?

乾隆随即下達處分令,将何瓊诏、明浩、楊坤予以正法。盡管劉藻一誤再誤,但考慮到他本屬書生,不谙軍旅,謊報軍情也隻是能力不及,并不是純心要欺騙朝廷,故從輕發落,隻降為湖北巡撫,其雲貴總督一職由東閣大學士、陝甘總督楊應琚接任。

在楊應琚到任前,劉藻仍全權負責前線軍事,他急于挽回敗局,以便将功折罪,于是連日檄催各路官兵向緬軍發動進攻,但書生終究還是書生,排程時謬誤百出,官兵忽調忽撤,亂哄哄的全無紀律,攻勢也難以立刻組織起來。不久,吏部議準将劉藻革職,留滇效力,劉藻難堪重負,晚上在公館内挑燈默坐,到了四更天,在把侍從打發出屋後,他将當天所收到的朱批奏折、廷寄用紙封包,放在桌上,繼而用桌上的裁紙小刀自刎。

光看報告,乾隆便一眼瞧出了這個破綻,可見皇帝懂軍事有多重要

雖然咽喉的傷口極重,但自殺者并沒有當場死亡,而是“宛轉于床榻間”。當同僚們聞訊趕去時,劉藻已不能說話,隻招手取筆寫道:“君恩難報,臣罪萬死,快請常巡撫(應指雲南巡撫常鈞)。”七天後,時年六十五歲的劉藻終于還是不治身亡。

得知劉藻死訊以及言行,乾隆很不高興,認為劉藻一誤再誤,對他的處罰也不算重,可他卻矯情到要自殺,這等于是在打皇帝和朝廷的臉。乾隆下旨命将劉藻送回其家鄉安葬,但作為懲戒,隻可按普通人歸葬,不許劉家建立墓牌,亦嚴禁為其立傳以及記載仕途經曆。

終清一朝,劉藻鮮見于史書,與乾隆的聖旨密切相關。世人評價劉藻死得太慘,乾隆處罰太苛,然而這也是乾隆朝中期以後考評官員的特點,即從嚴不從寬,而且隻看績效和表現,其它一律免談。

光看報告,乾隆便一眼瞧出了這個破綻,可見皇帝懂軍事有多重要

乾隆王朝 ¥63.9 購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