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曆
一位長沙人大病一場,在生病的日子裡,他飲食無味,吃什麼吐什麼,家人想盡辦法,都無法讓他有食欲。最後,家人問他想吃什麼,他說就想吃糖油粑粑。當一碗黃嫩嫩、香噴噴的糖油粑粑端到他面前時,他果然就來了胃口,三下五除二就把糖油粑粑吃了個底朝天。以後,他天天堅持不懈的要吃三個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是湖南長沙市的漢族傳統名吃,新鮮出鍋的糖油粑粑金黃脆嫩,甜而不濃,油而不膩,軟軟的,柔柔的,色香誘人。糖油粑粑造價便宜,主要原料是糯米粉和糖,但其制造技術精細講究,有特殊的制造過程。它雖不能登大雅之堂,更不能與山珍海味、魚翅熊掌相媲美,但正是因其廉價的身份,它能出入平常百姓家,受到群眾的厚愛,成為民間長吃不厭的小吃。在長沙,不管人的俊美醜惡、身份地位,也不管男女老少,凡是熱愛生活、懂得享受吃的樂趣之人,都有吃糖油粑粑的美妙感受,都對那三毛錢一個的糖油粑粑有特殊感情。早上三個糖油粑粑下肚,可飽一天精神,充沛體力,下午三個糖油粑粑打牙祭,提神飽肚,精神旺盛,糖油粑粑的滋味和作用在長沙人眼裡都是奇妙無窮的。
金典故事
聽說長沙最正宗的糖油粑粑在南門口,那裡有一個賣糖油粑粑的老太婆,老婆婆一生靠糖油粑粑過日子,她做糖油粑粑做出了味道,做出了情感,做出了日子的甜美和幸福。她的糖油粑粑圓溜溜、油亮亮,黃而不焦,軟而不粘,香中帶甜,甜而帶香,甜到心裡,香到心裡。靠着這糖油粑粑,她一家人衣食無憂,她也遠近聞名。她的糖油粑粑生意極其火爆,吃糖油粑粑的人總是排成長隊,她的糖油粑粑供不應求,讓多少人等了今天等明天,等得眼饞口饞。老婆婆的糖油粑粑材料都是采用上好的白面、精油、蔗糖做的。料要好料,但同時加工過程也有特别的竅門,加多少的糖,燒多大的火候,炸多長的時間,老婆婆都是用心而量,把握得正好。好些吃她糖油粑粑長大的長沙人,說起老婆婆的糖油粑粑就會口齒生津,食欲膨脹。天天吃大魚大肉的長沙人,時不時會到南門口韻一韻糖油粑粑的味,讓這糖油粑粑喚起麻木的味覺。